波澜层折:境外电视剧创作
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许多国家就已经开始其电视剧创作,并使其逐渐活跃于荧屏而成为这个时代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文化休闲方式,成为建构当代伦理价值、个人与社会想象关系的符号系统,并且以其独特的审美形式,充实和改变着人们当下的生活方式和感知方式。没有千古不变的文学,也没有千古不变的电视艺术。电视剧的发展史虽然短暂,但是它依然是一个流转不息的过程。清人叶燮曾说:“古云:‘天道十年而一变。’此理也,亦势也,无事无物不然,宁独诗之一道胶固而不变乎?”[1]既然万物都在变,艺术传统当然也在变。对于艺术传统,他认为,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变化各有千秋,有的是“一变而再变”,有的是“一变而屡变”,有的是“小变”,有的是“大变”,有如大江之水经行天地,或迂回曲折,或分流九派,或众川归一,云蒸霞蔚,姿态万千,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形态。同理,境外电视剧自身创作的演变也有着很多形态,并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从外部来看,电视剧创作与时代生活、社会状况、地域环境存在着密切关系。“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歌谣文理,与世推移。”[2]每一国家、每一地区的艺术如此,他国流传而来的艺术也是如此。仅以日本电视剧为例,我们在20世纪80年代初看到的是《排球女将》《阿信》式的励志篇章,在90年代看到的就是《东京爱情故事》《悠长假期》式的浪漫传奇,到了新世纪,则是《白色巨塔》《黑色皮革记事本》这样的极具现实批判意义的电视剧,每个国家的电视剧在其发展的短短几十年间都经历着这样的变化。
从内部来看,电视剧的创作和艺术形式自身的演变规律相关联,它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有着非常具体的表现形态:它可以体现为审美观念、创作原则和风格、情调,可以寄寓于主题、题材和艺术形象,也可以物化为类型、视听语言和技巧手法。电视剧创作的流变有上述多种动因,但这仍不是周延的,它拥有更多的、更为丰富的可能性。而且,其中某种动因能否成为最终导致电视剧审美创作流变的有效力量,并不具备必然性和确定性,而是更多地表现为或然性和随机性。
由于地域差别,政治、经济、文化差异,各国电视剧发展的起点不同,速度不同,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呈现出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和不同的变化趋势,其间也存在由落后向先进学习的现象,因此境外电视剧的审美创作呈现的是一个各国发展的历时性进程。几十年来,它们在世界电视剧的竞技场上追逐奔跑,而中国,有幸成为这一比赛的竞技场之一。在这个竞技场上,较早起步的是欧美、日本及中国香港电视剧,它们代表了较为先进的电视剧生产力,也鲜明地呈现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文化的变迁。随后的是中国台湾、新加坡的华语剧,势头强劲的韩剧以及拉美等其他国家电视剧,境外电视剧的创作由于空间和时间的差异而呈现出各自明显的发展特点,体现出各个国家和地区自身民族个性的发展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