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其丰姿:中外电视剧的会通

第五章 变其丰姿:中外电视剧的会通

1972年尼克松访华,国外电视节目优良的制作理念和播出设备让中国电视界开始了解自己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1972年4月20日,中国广播事业局军管小组向国务院提交《关于进口部分彩色电视设备的请示报告》;1973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正式宣布彩色电视试播,中国内地由此开启了电视彩色化的进程。中国彩色电视的发展历史证明,自力更生可贵,但却不是唯一可行的建设道路,中国需要打开门户,在与外国人的交流和对比中重新认识自己。对于电视剧的创作而言,也同样是这个道理。

历史形成的民族艺术风格本来就包含了对外来优秀艺术经验的吸收,在中国电视剧文化的河流中,流淌着色彩斑斓的各国电视剧之流,它们不是孤立的,而是融会交错着,既丰富了水域也改变了水质。对于本书而言,研究境外电视剧的最终目标并不仅仅是境外电视剧在中国内地的流传及其本身的特征,而在于中外电视剧的会通,是中国本土的电视剧创作在历史与世界范围内的融会贯通。世界各国的电视剧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提升了他们的欣赏水平,这在很大程度上给中国的电视剧创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电视发展道路上的“别求新声于异邦”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一种唤醒——对于中国电视剧创作的唤醒,因为在相互的比较和竞争中会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产生发展的动力。中国内地电视事业起步较晚,其间又受到“文革”冲击几乎断流,改革开放后,在其发展道路上,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向外借鉴、向先进学习,欧美、日本、韩国以及我国的港台地区等都是借鉴的主要对象。中国内地电视剧迅速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吸收了境外电视剧创作的成功经验。中国第一代电视剧导演王扶林就曾谈到,他拍摄《红楼梦》就是受到英国广播公司将许多世界名著搬上荧幕的启迪。众多优秀的境外电视剧对中国内地的电视创作有着直接的示范作用,大量接触境外电视剧创作使中国内地电视剧创作者迅速开阔了眼界,这不失为弥补自身实践不足的捷径。

仔细研究中国内地近30年来的电视剧发展,就可以看出境外的各类电视剧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中国内地电视剧创作,不管是在电视剧内容与形式的创造上,还是在创作理念上。其间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也有不少未获成功者,而借鉴与学习中的优劣也均可看到。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内地电视剧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中外以及境外电视剧交流的越来越频繁,电视剧创作在原创之外对于境外优秀电视剧的借鉴与参考也越来越多,不管是在内地“叫好又叫座”“叫好不叫座”还是“叫座不叫好”的境外电视剧,都或多或少地对中国内地的电视业界产生了影响,如《将爱情进行到底》《永不放弃》《重案六组》等大批本土化以后的电视剧,都在中国内地创造了不俗的成绩。中国内地电视剧借鉴的情况复杂多样,借鉴内容有多有少,借鉴程度有深有浅,偏重各有不同,本土化水平也各有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