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创新

一、研究创新

当前,已有文献较多关注了欧美发达国家的群体环境不平等问题或跨国的地区环境不平等问题,对欠发达国家内部环境不平等问题的研究非常欠缺。其中,有少量的针对中国地区环境不平等问题的文献,而这些文献大多考虑的是温室气体主要成分——CO2的排放,极少涉及水资源等资源消费等方面的环境影响。需要指出的是,减排碳对降低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固然重要,但资源利用和管理中出现的不公平进而引发的环境退化问题已日渐突出,特别是西北内陆干旱区经济和生态之间用水矛盾越来越频发。此外,在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下,经济活动内部,群体环境不平等事件逐渐增多(Chen,2005;Palmer,2007),地区间环境负担差异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视。因此,以干旱区内陆河流域为尺度,从公平的角度研究流域水资源的环境影响,不仅对本流域水资源管理具有现实意义,还对其他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本项目的主要创新点如下:

第一,不同于已有文献从CO2排放角度研究地区环境不平等,本项目着重考察流域水资源消费环境影响不平等,利用收入不平等分析框架测度分解了流域环境不平等,拓展了研究对象和研究角度。具体而言,为准确合理地测度流域环境不平等,项目借鉴了收入不平等的分析框架,从图形工具、指标工具以及指标遴选原则三方面系统梳理了收入不平等测度的理论基础,通过比较指标图形工具以及五个公理性指标遴选原则,筛选出了适合地区环境不平等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泰尔指数,以“上中下游”以及“城乡”的二维角度对研究对象进行划分。对流域环境不平等状况进行了分析,还利用组群分解技术,从不同属性分组对流域环境不平等进行分解,更深入地探寻流域环境不平等的构成来源,对流域的环境不平等进行了全面综合的度量分析。

第二,本项目借鉴了收入的不平等分解,采用基于回归方程的夏普里值(Shapley value)分解法从影响因素角度分解了流域环境不平等。具体而言,本项目采用由Shorrocks(1999)提出并由Wan(2002)改进的基于回归方程的夏普里值分解法对地区环境不平等进行分解,明确了各因素对流域环境不平等的贡献程度和影响方向,从影响因素视角为环境不平等的形成做出了进一步分析。

第三,不限于环境影响评价,本项目从政府环境评价和监管角度出发,利用系统论和生命周期理论,建立黑河流域环境评价与监管综合指标体系,为流域水资源管理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