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小结
本章结合Shorrocks(1999)的夏普里值方法和回归解析技术分析黑河流域水足迹的不平等问题。通过研究发现,人口因素是导致水足迹不平等的主要因素。地理因素对不平等的影响居于第二的位置。收入和消费模式成为影响水足迹消费不平等的重要因素。社会资本对不平等的影响最小。在导致总的水足迹不平等的各种因素中,人口、地理因素、收入和消费模式对总不平等的贡献超过70%,对黑河流域水足迹消费差异起关键作用。因此,要减少水足迹消费不平等,首先应该从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方面着手。其次,要改善各区域经济条件,缩小各区域在经济条件上的差异,在相关水资源管理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时,应当充分考虑各区域经济条件的差异性。同时要给予各地区平等的经济发展条件,构建公平、合理的发展环境,努力实施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再次,应努力改善农村信贷服务,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来减少收入不平等;促进农村落后地区信息、通信与交通条件的改善,加大落后地区的财政教育转移支付力度,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努力缩小区域间教育水平差异。最后,改善农村居民的饮食结构,调整农产品的消费比重,减少消费水资源使用强度较大的粮食、肉类产品,增加消费水资源使用强度较小的鲜菜和瓜果。
【注释】
[1]消费模式是在一定的消费观念、消费态度支配下,由社会制度、生产力状况、区域自然资源(包括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民族习惯等因素影响下形成的消费格局,它主要体现在消费结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等方面。本研究主要分析消费结构(主要是膳食结构)状况与区域水资源足迹之间的关系。消费结构计算公式为:其中,H为虚拟水消费多样性;pi为各类虚拟水消费的比例,消费类别包括粮食、食用植物油、蔬菜、瓜果、猪肉、牛肉、羊肉、家禽、蛋类、鱼虾、奶类、食糖、卷烟、白酒、啤酒、饮料、糕点。
[2]参见Shorrocks,A.F.:“Decomposition procedures for distributional analysis:A unified framework based on the Shapley value”,in Department of Economics,University of Essex,1999;万广华:《解释中国农村区域间的收入不平等:一种基于回归方程的分解方法》,载《经济研究》2004年第8期,第117-127页。具体分解过程采用了联合国世界发展经济学研究院(UNU-WIDER)开发的Java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