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2 物理结构(PF)

6.6.2 物理结构(PF)

物理结构仅对程海湖滨带状况进行调查,其中包括湖岸稳定性、湖滨带植被覆盖度、湖滨带人工干扰程度三个方面。湖滨带状况赋分即为物理结构赋分。

6.6.2.1 湖滨带划分

程海湖调查监测重点主要以湖滨岸缓冲带为主。湖滨缓冲带可划分为近岸水域、水滨区域以及近岸陆域3个主要部分。

近岸水域是指由水边向下延伸到大型植物生长的下限水深,水深一般不超过6~8m。水滨区域是指湖泊洪水位与枯水位间(或最高蓄水位与最低运行水位间)可淹没的区域,一般有潮间区、浅滩地、沼泽地、湿地等。近岸陆域是指洪水位(或最高蓄水位)以上至湖水影响完全消失为止的地带,常有斜坡、岸上缓冲区。

湖滨缓冲带在范围上没有非常明确的边界,在生态功能上属于水陆生态系统的过渡带,对水陆物流、能流、信息流和生物流发挥过滤器和屏障作用。湖滨缓冲带对减少湖区水土流失、稳定湖岸、控制湖泊水污染与富营养、保障饮用水源安全、保持生物多样性并提供各种生物栖息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便于实际调查评估工作的操作,程海湖评估工作中的湖滨带将引用《云南省程海湖保护条例》中的相关条款内容,即湖滨带最高蓄水位沿地表向外水平延伸100m的范围,水域是指最高蓄水位以下的区域。

6.6.2.2 湖岸稳定性

湖岸岸坡稳定性评估要素包括:岸坡倾角、湖岸高度、基质特征、岸坡植被覆盖度和坡脚冲刷强度。

湖滨带岸坡稳定性评估指标表达式:

式中:LKSr岸坡稳定性指标赋分;SAr岸坡倾角分值;SAr岸坡覆盖度分值;SHr岸坡高度分值;SMr湖岸基质分值;STr坡脚冲刷强度分值。岸坡稳定性评估的分指标赋分标准,见表6-3。

表6-3 湖岸稳定性评估分指标赋分标准

6.6.2.3 湖滨带植被覆盖度

复杂多层次的湖滨带植被是湖滨带结构和功能处于良好状态的重要表征。植被具有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护城镇以及农田和村庄的重要功能。植被相对良好的湖滨带对湖泊邻近陆地给予湖泊胁迫压力具有良好的缓冲作用。

植被覆盖度是指植被(包括叶、茎、枝)在单位面积内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所占百分比。分别调查计算乔木、灌木及草本植物覆盖度。通常采用参考点比对赋分法和直接评判法。

采用遥感影像解译评判法获得程海湖滨带及距湖滨带200m以内陆域植被覆盖度,直接赋分,赋分标准,见表6-4。

表6-4 湖滨带植被覆盖度指标直接评估赋分标准

6.6.2.4 人工干扰程度

对湖滨带及其邻近陆域典型人类活动进行调查评估,并根据其与湖滨带的远近关系区分其影响程度。调查范围为湖滨带及距湖滨带200m以内陆域。重点调查评估在湖岸带及其邻近陆域进行的9类人类活动,包括湖岸硬性砌护、沿岸建筑物(房屋)、公路(或铁路)、垃圾填埋场或垃圾堆放、湖滨公园、管道、网箱养殖、农业耕种、畜牧养殖等。湖滨带人类活动赋分标准,见表6-5。

表6-5 湖滨带人类活动赋分标准

6.6.2.5 物理结构准则层赋分(PFr)

物理结构准则层(PFr)只有湖滨带状况指标,湖滨带状况指标赋分(LSr)即为物理结构准则层赋分(PFr),LSr采用下式计算:

LSr=LKSr×LKSw+LVAr×LVAw+LDr×LDw

式中变量,见表6-6所示。

表6-6 物理结构准则层赋分公式变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