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 春 乡

第三节 贰 春 乡

上文推测启陵乡既位于迁陵县的东部偏南,则贰春乡可能位于迁陵县的西部偏北一带。目前所见贰春乡发往迁陵县的文书,日期明确者共有5 件,略如下举:

(1)廿七年六月乙亥朔壬午,贰春乡窑敢言之: 贰春津当用船一。今以上遣佐颓受,谒令官□谒报。敢言之。12-849

六月丁亥,迁陵丞欧告司空主: 以律令从事。报之。釦手。

丁亥,日中,佐颓行。

六月丁亥,水下三刻,佐颓以来。釦半。[78]颓手。12-849 背

(2)廿九年九月壬辰朔辛亥,贰春乡守根敢言之: 牒书水火败亡课一牒上。敢言之。8-645

九月辛亥,旦,史邛以来。感半。邛手。8-645 背

(3)卅年十月辛卯朔乙未,贰春乡守绰敢告司空主,主令鬼薪轸、小城旦乾人为贰春乡捕鸟及羽。羽皆已备,今已以甲午属司空佐田,可定薄(簿)。敢告主。8-1515

十月辛丑,旦,隶臣良朱以来。死半。邛手。8-1515 背

(4)卅五年三月庚寅朔丙辰,贰春乡兹爰书: 南里寡妇憗自言: 谒豤(垦)草田故桒(桑)地百廿步,在故步北,恒以为桒(桑)田。

三月丙辰,贰春乡兹敢言之: 上。敢言之。诎手。9-14四月壬戌,日入,戍卒寄以来。瞫发。诎手。9-14 背

(5)卅五年七月【戊子】朔壬辰,贰【春】

书毋徒捕羽,谒令官亟

之。七月戊子朔丙申,迁陵守8-673+8-2002

遣报之,传书。手。

七月乙未,日失(昳)【时,东】成□上造□以来。8-673 背+8-2002 背

此5 件文书,都是贰春乡发往迁陵县,从而保留在迁陵县廷,时间最早为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 年),最晚为三十五年(前212 年)。文书传递的时间从当天到间隔6 天不等,详见表4-3:

表4-3 贰春乡发往迁陵县的文书时间表

观表4-3,除一件为当天到达外,最短者为3 天,最长者为6 天,其中以五六天较多。然当天到达简8-645,从图版照片看,发文日期的字迹较为模糊,其是否为“辛亥”,是颇值得怀疑的。[79]事实上,与该件文书密切相关的另有一件文书,即简8-1511:

廿九年九月壬辰朔辛亥,迁陵丞昌敢言之: 令令史感上水火败亡者课一牒。有不定者,谒令感定。敢言之。8-1511

已。

九月辛亥,水下九刻,感行。感手。8-1511 背

简8-645、简8-1511 二件文书究竟孰先孰后颇费思量,我以为先是贰春乡守根向迁陵县上报“水火败亡课一牒”,该件由贰春乡史“邛”书写,并由“邛”传送至迁陵县,由迁陵县令史“感”拆封(简8-645)。然后由迁陵县丞“昌”上报洞庭郡,上报的内容实际上就是贰春乡的所谓“水火败亡课一牒”。迁陵县的文书由“感”手书,并由“感”传递。该件文书(简8-1511)还特别说明“牒书”“有不定者谒令感定”,简背第一行书写“已”,正是说明“感”已“定”。比较这二件文书的图版照片,[80]字迹相同,当系一人所书。此人当是迁陵县的“感”,而非贰春乡的“邛”。换言之,贰春乡发来的文书8-645 系“感”抄录的副本,就连迁陵县的文书8-1511 也应该是副本,正本应该已发往收文单位(洞庭郡)了。也许“感”在抄录这二份文书,不小心将4 个日期全都抄成了“辛亥”。里耶8-1565 有如下简文:

卅五年八月丁巳朔,贰春乡兹敢言之: 受酉阳盈夷乡户隶计大女子一人,今上其校一牒,谒以从事。敢言之。8-1565 正

如意手。8-1565 背

该件文书由贰春乡发往迁陵县,从而保存在迁陵县文书档案中。有意思的是,具体日期居然空缺。[81]秦法虽然严苛,秦吏亦有懈怠者。所以,我们也不能排除简8-645 中日期有误书的可能。

从上举第(1)条简12-849 看,贰春乡有贰春津,此津渡或亦在酉水上。从第(3)、(5)二条(简8-1515、简8-673+8-2002)看,贰春乡产鸟、羽,足证贰春乡以山地为主。第(4)条简9-14 所记,可证贰春乡亦有河谷平地可为草田,这是符合今里耶一带的地理大势的。上举简8-1565 称贰春乡“受酉阳盈夷乡户隶计大女子一人”,或许贰春乡与酉阳县亦相邻近,从“盈夷乡”之得名,或可推证在酉阳县的南部山区。里耶10-4 记“贰春乡畜员”,有“牝彘一,獖一,豭一,牝犬一,牡犬一,雌鸡五,雄鸡一”。“獖”,或以为羊、或以为猪、或以为犬,从简文排列看,以猪的可能性较大。总之,所产之猪、狗、鸡,为一般农家所有,无甚特异之处。

贰春乡产漆,里耶9-1138:“卅七年,迁陵库工用计受其贰春乡(漆): 桼(漆)三升,饮水十一升,干重八。”由于漆的生产量大,贰春乡似有专管生漆的官职,简8-1548 有“贰春乡主(漆)发”。漆树一般生长在海拔较高的山区,至今湘西地区仍为生漆重要产地,主要分布在龙山、花垣、凤凰、永顺,而以龙山县数量最多,产量为全省之冠,有“黑色金子林之乡”的美称。今溪口所在地为长谭河与酉水的交汇处,其西北的八面山是漆树生长的良好地带。[82]

贰春乡产“枝(枳)枸”,简8-1527:“卅四年八月癸巳朔丙申,贰春乡守平敢言之: 贰春乡树枝(枳)枸卅四年不实。敢言之。平手。”另有简8-455 记“贰春乡枝(枳)枸志”:“枝(枳)枸三木。下广一亩,格广半亩,高丈二尺。去乡七里。卅四年不实。”可能作为简8-1527 之附件,然此件并无收文日期,未知何故。今按:“枳枸”为落叶乔木,夏日开花,果实可食,其味甘甜。[83]贰春乡既产枳枸,则其地当在山区丘陵地带。

贰春乡还是秦迁陵县重要的军械物资的储藏地。简8-1510:

廿七年三月丙午朔己酉,库后敢言之: 兵当输内史,在贰春□□□□五石一钧七斤,度用船六丈以上者四(艘)。谒令司空遣吏、船徒取。敢言之。

三月辛亥,迁陵守丞敦狐告司空主,以律令从事。……昭行。

三月己酉,水下下九,佐赾以来。釦半。

文书称输往内史的“兵”储藏于贰春乡,由“库”统管。由于数量较大,需“用船六丈以上者四艘”。之所以成为军械物资储藏地,大约与贰春乡位处边地有关。从迁陵县所处的地理位置看,贰春乡最有可能位于迁陵县的西边和南边。简8-1456 残缺较多,但仍可见“寇将诣贰春乡”的文句。简8-657 记琅邪尉徙治即墨事,由洞庭守礼下达迁陵守丞膻之,又“告尉官主”,“传别书贰春”。盖因贰春乡既为边地,当有驻军,有关“尉”的文书要“传别书贰春”。

贰春乡有三里: 南里、东成里、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