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觉
感觉是大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个体属性的反应,由感觉器官接收到的刺激的形态、位置、时间及强度四种基本属性关联产生。感觉可分为外部感觉与内部感觉,外部感觉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与味觉五类基本感官系统;内部感觉主要指运动、平衡及机体等感受,且感觉通常具有适应、对比、补偿、联觉等规律性特点。
感觉的适应性体现在,如针对视觉系统能够适应外界光线由亮到暗或由暗到亮的环境;听觉系统能够适应嘈杂的环境;嗅觉系统具有“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的适应性;触觉系统具有适应衣物重量的适应性,等等。
感觉的对比性体现在同一环境中颜色、明暗等视觉信息的对比性,或者有时间先后的继时对比性。
感觉的补偿性体现在某一种感觉技能的丧失能够使其他感觉系统技能进行补偿,如盲人对听觉和触觉的辨别能力较普通人更加灵敏。
感觉的联觉体现在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如视觉刺激引起的其他感觉,冷色调引起清凉的感觉,暖色调引起温暖的感觉等。
大脑对外界刺激的精准感知不仅需要整合外部感觉信号和内部神经冲动,而且与先前获得的刺激信息相关[14]。
感觉信息通过特异性传导将各种刺激产生的信息传递至大脑,进而形成主观感知的判断。感觉信息的传导有特异性传导和非特异性传导。前者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沿固定路径传递感觉信息,经过脊神经和脑神经区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并经过固定数目的突触传递将感觉信息传递至相应的大脑皮层感觉区;后者与机能结构有关,涉及脑干网状结构和丘脑非特异性核团等,沿分支路径传递感觉信息至脑干网状结构,再经多次神经元突触之间的转换传递,最终向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呈散射性的感觉信息传递。在特异性传导过程中,各级中枢神经元脉冲的发放频率受其外周感受野的影响,生理研究表明,感觉神经元的感受野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类型。兴奋性感受野受到外界刺激会导致神经元脉冲的发放频率增加,抑制性感受野受到外界刺激会导致神经元脉冲的发放频率降低。神经元通过改变其脉冲的发放频率对不同的刺激进行编码,如视觉神经元可通过增加神经元脉冲的发放频率来编码物体的颜色特征信息,而通过降低神经元脉冲的发放频率来编码物体的形状特征信息;在特定的外界刺激下,特定的神经元向大脑传递同一种信息,其编码的信息与神经元脉冲的发放时间相关,如感觉神经元对不同时间段接收到的运动信息进行编码时,其传入时神经元冲动的先后会影响机体对不同运动方向的感知,再如对不同时间接收到的听觉信息进行编码,机体会针对不同的方位做出相应的感知。另有研究表明,对外界刺激的感知适应及做出的行为变化是动物生存的关键,如体内饥饿或口渴、厌恶或食欲引起的情感状态等均会导致动物有不同的行为反应[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