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
2025年09月26日
·己
道吾和尚上堂,戴莲花笠,披襕执简,击鼓吹笛,口称“鲁三郎”矣。
武德中,天下始作《秦王破阵乐曲》,以歌舞文皇之功业。贞观初,文皇重制《破阵乐图》,诏魏徵、虞世南等为词,因名《七德舞》。自龙朔已后,诏郊庙享宴必先奏之。
永宁李相蔚在淮海,暇日携酒乐,访节判韦公昭度,公不在。及奔归,未中途,已闻相国举酒纵乐。公曰:“是无我也。”乃回骑出馆,相国命从事连往留截,仍移席于戟门以候。及回,相国舞《杨柳枝》引公入,以代负荆。
永徽之理,有贞观之遗风,制《一戎衣大定乐曲》。至永隆元年,太常丞李嗣真善审音律,能知兴衰,云:“近者乐府有堂堂之曲,再言之者,唐祚再兴之兆也。”后《霓裳羽衣》之曲,起于开元,盛于天宝之间。此时始废泗滨磬,用华原石代之。至天宝十三载,始诏遣调法曲与胡部杂声,识者深异之。明年,果有禄山之乱。
弄参军者,天宝末,蕃将阿布思伏法,其妻配掖庭,善为优,因隶乐工,遂令为此戏。
天宝末,康居国献胡旋女,盖左旋右转之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