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

·卷十三

故尝与亡友王飞伯言:“唐以前诗在诗,至宋则多在长短句,今之诗在俗间俚曲也,如所谓源土令之类。”飞伯曰:“何以知之?”予曰:“古人歌诗,皆发其心所欲言,使人诵之至有泣下者。今人之诗,惟泥题目、事实、句法,将以新巧取声名,虽得人口称,而动人心者绝少,不若俗谣俚曲之见其真情而反能荡人血气也。”飞伯以为然。

又东,一岭独岚翠无日气,真帷帐间,诸人喜快咏诗,步益健。又前数百步,峰转境又佳,遂各坐大石,且在青桧影中。石有苔华涵渍,绣文缕缕可爱。因相与俯视川野,倚树浩歌。又前数十步,忽闻有声如风雨震山,又如千人喧笑不已。

况干戈未已,栖隐为上,行当结屋山中,览天地变化之机,而又读书足以自娱,著书足以自奋,浩歌足以自适,默坐足以自观。逍遥涧谷,傲睨云林,与造化为徒,与烟霞为友,虽饭蔬饮水无愠于中。振迹宽心,可以出一世之外,又何必高车大盖、驺骑满前方为大丈夫哉?因记。

上刻杜相公美所作铭,铭云:“溪石齿齿,溪水潺潺。鸣玉跳珠,水流石间。涓涓溪月,泠泠溪风。风吟松梢,月湛杯中。欲醉而歌,既醉而卧。悠悠千古,浮云之过。充相人,辞清婉,字画亦遒逸可爱。即共坐赋诗。起而前,山特变化出奇。林益深密,时时伫立从容。霜已降,树林有改色者,于青翠中间,见红叶如春华。又清泉白石,举步如图画。天风卒至,树声与泉声杂,如笙竽、环佩交鸣,又若琴瑟未终,钟鼓迭起。

其妇人衣白,面亦衣,止外其目。间有髯者,并业歌舞音乐。其织纫裁缝皆男子为之。亦有倡优百戏。其书契、约束并回纥字。笔苇其管,言语不与中国通。人死不焚,葬无棺椁。比敛,必西其首。其僧皆发,寺无绘塑。经语亦不通,惟和沙洲寺像如中国,诵汉字佛书。

此所以基明昌、承安之盛也。宣孝太子最高明绝人,读书喜文,欲变夷狄风俗,行中国礼乐如魏孝文。天不祚金,不即大位早世。章宗聪慧,有父风,属文为学,崇尚儒雅,故一时名士辈出。大臣执政,多有文采学问可取,能吏直臣皆得显用,政令修举,文治烂然,金朝之盛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