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昔楚襄王与宋玉游高唐之上,见云气之异,问宋玉,玉曰:“昔先王梦游高唐,与神女遇,玉为《高唐》之赋。”“先王”谓怀王也。宋玉是夜梦见神女,寤而白王,王令玉言其状,使为《神女赋》。后人遂云襄王梦神女,非也。古乐府诗有之:“本自巫山来,无人睹容色。惟有楚怀王,曾言梦相识。”李义山亦云:“襄王枕上元无梦,莫枉阳台一片云。”今《文选》本“玉”“王”字差误。
《离骚·九歌》,章句名曰九,而载十一篇,何也?曰:九以数名之,如《七启》《七发》,非以其章名。或云《国殇》《礼魂》不在数。若除《国殇》《礼魂》,只二十三篇。韩文公云:“屈原《离骚》二十五。”王逸云:“《渔父》以上二十五,合《国殇》《礼魂》也。”刘渊林注《魏都赋》引《九章》之辞,曰“蔀也必独立”,引《卜居》之辞,曰“横江潭而渔”。今阅二篇,又无是二句,信有阙文。渊林出汉后,何为独见全书也?尝有《策问》云:萧统《文选》载《九歌》,无《国殇》《礼魂》。晁无咎谓《大招》古奥,疑原作。今起《离骚经》《远游》《天问》《卜居》《渔父》《大招》,而云《九章》《九歌》又十八,则原赋存者,二十四篇耳。《惜誓》尽叙原意,末云:“鸾凤之高翔,见盛德而后下。”
陶渊明《闲情赋》必有所自,乃出张衡《同声歌》云:“邂逅承际会,偶得充后房。情好新交接,□栗若探汤。愿思为莞席,在下蔽匡床。愿为罗衾帱,在上卫风霜。”
长兄伯声云:洛中董氏蓄雷琴一张,中题云:“山虚水深,万籁萧萧。古无人踪,惟石嶕峣。”状其声也。其外漆下隐有朱书云:“洛水多清泚,崧高有白云。圣朝容隐逸,时得咏南薰。”此诗见《宋之问集》。
滕达道蓄雷威琴,中题云:“石山孙枝,样剪伏羲。将扶大隐,永契神机。”徐浩书,字类石经,今归居氏矣。
尝见一琴,中题云:“唐大历三年仲夏十二日,西蜀雷威于杂花亭合。”
莫承之琴池之侧,有隶字云:“中平四年,逐客蔡邕吴中断。”
李巽伯云:先公得雷威琴,钱氏物也。中题云:“峄阳孙枝,匠成雅器。一听秋堂,三月忘味。”故号忘味云。为当代第一。
长兄伯声云:昔至渑邑,获一古琴,中题云:“合雅大乐,成文正音。徽弦一泛,山水俱深。雷威斫,欧阳询书。”陕郊处士魏野家藏,后归渑人温氏。予得之,喜而不寐。野尝有诗云:“棋退难饶客,琴生却问儿。”声又过忘味云。
槜李僧智和蓄一琴,云和样,天池上题云:“南溟夷岛产木,有坚如石文横银屑者,夷名曰伽陀罗。余爱其坚,又贵其异,遂用作此。临岳制。”五行,行七字,下横四字“李阳冰书”。后,智和云:没官,乃入乐府,遂入禁中。或云蔡叔羽以钱五万得之,妄矣。
伊南田户店筼筜谷隐士赵彦安获一琴,断文奇古,真蛇蚹也,声韵雄远。中题云“雾中山”三字,人莫晓也。后得《蜀郡草堂闲话》,中载云“雷氏斫琴,多在峨眉,无为雾中三山”,方知为雷琴矣。
何都巡出古镜,背龟纽以莲叶承之,左右弹琴仙人,一凤皇对舞。蒂有铭云:“对凤皇舞,铸黄金蒂。阴阳各有配,日月恒相会。白玉芙蓉匣,翠羽琼瑶带。同心人,心相亲,照心照胆保千春。”
鱼皆逆水上。近有词云:“江水东流郎又西,问尺素,何由到。”似非也。《古乐府·缓声歌》云:“思东流之水,必有西上之鱼。”
“大木百围生远籁,朱弦三叹有遗音。”东坡、介甫皆有此句。
山谷《题牧护歌后》云:“向常问南方衲子《牧护歌》是何种语,皆不能说。后见刘梦得作夔州刺史,乐府有《牧护歌》,似是赛神语,亦不可解。及来黔中,闻赛神者夜歌‘听说侬家牧护’,末云‘奠酒烧钱归去’,虽长短不同,要皆自叙五七十语。乃知苏溪夔州故作此歌,学巴人曲,犹石头学魏伯阳作《参同契》也。”
李商隐《烧香曲》云:“八蚕茧绵小分炷,兽焰微红隔云母。”左太冲《吴都赋》云:“乡贡八蚕之绵。”注云:“有蚕,一岁八育。”《云南志》云:“风土多暖,至有八蚕。”言蚕养至第八次,不中为丝,只可作绵。故云“八蚕之绵”。
《教坊记》曲名有《牧护子》,已播在唐乐府。《崇文书》有《牧护词》,乃李燕撰六言文字,记五行灾福之说。则后人因有作语为“牧护”者,不止巴人曲也。袄之教法盖远,而穆护所传,则自唐也。苏溪作歌之意,正谓旁门小道,似是而非者。因以为戏,非效《参同契》之比。山谷盖未深考耳。且袄有祠庙,因作此歌以赛神,固未知刘作歌诗,止效巴人之语,亦自知其源委也。
《乐府解题》有《梁父吟》。《蜀志·诸葛亮传》云:“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艺文类聚》吟门云:“《蜀志》:诸葛亮《梁父吟》云:‘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冢?田疆古冶氏。力能排南山,又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
陆士衡《拟今日良燕会》云:“齐僮《梁父吟》。”李善注云:“蔡邕《琴颂》曰:‘梁父悲吟。’”不知名为《梁父吟》何义。张衡《四愁诗》云:“欲往从之梁父艰。”注云:“泰山,东岳也。君有德,则封此山。愿辅佐君王,致于有德,而为小人谗邪之所阻。梁父,泰山下小山名。”诸葛亮好为《梁父吟》,恐取此意。
范摅《云溪友议》言:“明皇幸岷山,伶官奔走,李龟年奔迫江潭,甫以诗赠龟年。”云云。又云:“龟年曾于湘中采访使筵上,唱‘红豆生南国,秋来发几枝。赠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云云。”歌阕,莫不望行在而惨然。龟年唱罢,忽闷绝仆地,以左耳微暖,妻子未忍殡殓,经四日乃苏,曰:“我遇二妃,令教侍女兰苕唱祓禊毕,放还。”
青州有刘概,方富韩公守青时,遇之甚厚。因得临朐县西南官地曰“冶源”,结茅居之。有杂文及诗歌,其子印行。青人传其诗,有“西轩忽见好溪山,一丈闲愁减三尺”,末句云:“读书误人四十年,有时醉把阑干拍。”别见《温公诗话》。
杜甫《赠韦十六评事》:“子虽躯干小。”《晋书·载记》:“刘曜时,壮士陈安战死,陇上歌之曰:‘陇上健儿有陈安,躯干虽小腹常宽。’”《秋兴》云:“闻道长安似弈棋。”盖用宁子视君如弈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