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层次调节时阶调曲线的状态

2.2.层次调节时阶调曲线的状态

当显示屏再现经过层次调节得到令人满意的图像时,似乎层次复制已轻松而完美的完成,但实际情况远非如此简单,因为,在已设定的亮度范围内对各阶调区域的层次进行调节,当加强一部分层次时,其相邻的另一部层次必然被压缩。由于显示屏所再现图像的亮度范围大,相应的压缩量小,不易被觉察,但当压缩的层次被限制在由密度再现的狭小的亮度范围内时,这种压缩的比例就相对被放大,视觉感受不到被压缩区域的亮度变化,层次再现就会很不理想

因此,必须充分了解层次调节时各阶调曲线的形状,分析其亮度变化的状况,即层次加强、压缩的区域和加强、压缩的程度。在此基础上才能对阶调层次作合理的分配,避免不可忽视的层次被错误地压缩,艺术作品的主题能得到理想的再现。

2.2.1.图像各阶调区域的划分

在图像最亮至最暗的整个阶调范围内,传统的阶调划分为:亮调、中调、暗调和极高光四个区域。这种阶调的划分,只能反映出,在层次调节时亮调与中调间或暗调与中调间的变化和影响,而不能反映出亮、中、暗各阶调本区域的亮度变化和影响。传统的阶调划分方式是受设备的限制,只能进行亮、中、暗调和极高光的调节,有一定的局限性,现在数字化的图像,无级变化的调节软件,可任意设置层次调节的阶调范围。

为了在层次调节时,尽量减小对相邻层次的影响,目前数字图像阶调应更细分为亮调、亮中调、中亮调、中暗调、暗中调和暗调六个区域(因极高光无层次变化不在此调节范围)。层次调节的曲线图,横轴表示输入图像即数字图像的亮度范围,纵轴表示输出图像即复制图像的亮度范围,数字图像的亮度范围各不相同,无法确定六个阶调区域的具体数值,数字图像的六个阶调区域划分,可由与输出图像相对应的网奌百分比面积数值所确定。

2.2.2.亮、中、暗调的层次调节

计算机图像处理中的层次调节是依据阶段曲线的迭加规律,在阶调范围和曲线斜率固定的状态下,利用电信号或转换成的数字信号的迭加或置换,分段改变层次曲线斜率,完成对各阶调层次加强和压缩的调节。现在应用图像处理软件调节,可任意设置层次调节的阶调范围和改变曲线形状,使层次调节的随意性更大,因此调节时,对各个阶调曲线变化及影响层次复制程度的分析,精确设定调节范围,犹为重要。

2.2.2.1.中调调节时层次曲线状态

中调包括中亮调和中暗调两个区域,以中调表现作品主题的图像,中调的面积比较大,约占画面总面积70%以上的图像,中调层次调节可在图像整个亮度范围内进行,具体的调节方法还必须视层次分布的情况而定。

重要层次集中分布在亮调和中亮调区域的图像,应作降低图像亮度,即提高密度加大该区域曲线斜率的调节,形成 P25------10图示的曲线。此曲线的亮调及大部分的中间调区域斜率加大,层次得到加强,但经此调节,暗调及暗中调区域的曲线斜率却减小,层次被压缩。如画面偏亮,以至中亮调和中调层次再现较差,色彩不够厚实的数字图像,调节时,更应较大幅度地降低亮度,即提高密度,进一步加大亮调和中调区域的曲线斜率。但该调节方法必然影响图像暗调区域层次的良好再现,不适宜那些暗调区域面积在画面中虽占比例很小,而表现作品的艺术手法、艺术风格、艺术特点和主题内容方面,其层次的再现是不可被忽视的图像。对这类图像在作以上层次调节时,调节的范围可设置在亮调至中暗调区域,暗调区域的曲线形状不变,层次不受影响。

P25------10

层次分布以中暗调和暗中调区域为主的图像,此类图像视觉感受整体偏暗,在纸质载体上再现时层次更易被压缩,需作提高以上区域亮度,降低密度的层次调节,形成 P25------11图示的曲线。此曲线的中暗调及暗调区域斜率加大,层次加强,而亮调至中亮调区域的斜率减小,层次被压缩。

P25- -----11

2.2.2.2.亮调调节时层次曲线状态

亮调、亮中调区域面积占图像总面积的70%以上,应加强这部分区域的层次,调节时,分别形成P26------12曲线和 P26------13曲线。P26------12曲线,亮调区域的斜率加大,层次加强,但与中调相邻的亮中调区域曲线斜率减小,层次被压缩。该调节适用于主体层次分布在亮调区域,即大部分层次集中在图像最亮部位附近,整体偏亮类的数字图像。

26------12

P26------13

P26------13曲线,亮中调区域曲线斜加大,层次加强,亮调区域的曲线斜率减小,层次被压缩。大面积的主要层次均分布在亮中调区域,而又需要提高该区域亮度,加大图像反差类的数字图象,应作形成此曲线的调节。

如亮调和亮中调均为复制重点的图像,调节时,应将亮调调节的范围设置在中亮调区域,作降低亮度即提高复制密度的调节,该曲线的亮调及亮中调区域的斜率加大,层次均增强,而中亮调区域的曲线斜率减少,层次被压缩。

应用该调节,能使纸质载体上的复制图像理想再现图像的亮调和亮中调层次。但中调区域的部分层次被较大幅度压缩,是否会影响作品艺术性的正确再现?因此,采用这种调节方法时须综合分析,慎重抉择亮调的调节范围。

2.2.2.3.暗调调节时层次曲线状态

暗调为主的图像,画面整体偏暗,极大部分面积为暗调,图像的主要内容由暗调和一部分暗中调所展现,暗调区域内亮度间的差值较小,层次变化微妙,暗调最亮部位与暗中调最暗部位间的亮度差值更小。受纸质复制图像亮度范围的限制,印刷工艺特点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暗调区域较难正确显现数字图像视感明度的主要特征,甚至,在复制图像上会形成一片没有亮度变化的颜色。

复制这类图像加强暗调区域的层次尤为重要,因显示屏特殊的显示方式,(色光迭加)各种色光直接刺激视觉器官的视锥、视杆细胞,引起视觉中枢的兴奋强烈,以及显示屏较大的亮度范围,在暗部区域视觉感受刭的层次均比较理想。但当色光转换成色料以减色法在纸贡质载体上呈现颜色时,图像亮度范围大幅度减小,视觉感受到的暗部层次变化与显示屏展现的层次完全不一样,因此不能以显示屏显现的视感亮度变化为依据进行暗调层次调节。

暗调类图像调节时,必须提高图像暗调亮度,即降低密度加大暗调区域亮度间的差值,形成较大斜率的曲线,该曲线在暗调以及暗调最亮处与暗中调最暗处的斜率明显加大,层次增强,而部分暗中调区域的曲线斜率减小,层次被压缩,如 P28------14曲线形状。此调节可加大暗调区域视感明度的变化,亦可补偿因印刷的压印方式导至网点扩大,使暗部区域亮度间的密度差值进一步减小的误差,使限制在较小亮度范围内的暗调层次得到理想的再现,适用于极大多数暗调为主类数字图像的复制,但此调节不适宜暗中调层次为作品重点的暗调图像。

P28------14

主要层次均分布在暗中调区域而整体亮度偏高的数字图像,此类暗调图像反差较小,色彩淡簿。图像复制或在显示屏再现时,须采用降低亮度,提高密度加大曲线斜率的暗调调节,形成的曲线如 P28------15图所示。该曲线暗中调区域的斜率加大,层次增强,在主体层次得到很好再现的同时,使色彩显得厚实。该曲线在暗调区域的斜率减小,层次虽被压缩,但因图像的主体层次不在此暗调区域,不足以影响复制作品的整体效果。

以上是比较典型的亮、中、暗调各自调节时,层次曲线形状的变化以及适用于哪类数字图像复制的分析。可是摄影、绘画数字图像,阶调层次的分布,主体层次的表现,各不相同,有时,大面积的阶调也并不一定是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区域,远非仅这几种调节所能包揽。当前数字图像软件处理调节的优势,在于无级化,可以任意选择阶调范围,可以在某个阶调区域,也可同时在数个阶调区域任意改变曲线形状,完全能满足各艺术类数字图像主体、主题层次正确复制的需要。但有一个不变的规侓必须清楚,就是,当某一阶调区域层次加强时,其相邻区域的层次必定被压缩,增强与压缩的幅度成正比。任意调节不等于随心所欲,也不能仅以显示屏的显示效果为依据,须细致、全面、综合分析,正确判断阶调层次复制的重点,评估层次被压缩的阶调区域对摄影、绘画作品整体艺术效果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进行阶调层次加强的调节。

P2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