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颜色管理

3.6.颜色管理

颜色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数字图像的色彩经各种处理、调节后,其颜色的色相、亮度、饱和度等主要特征,准确、稳定地传递到纸质载体上。使数字原图像,经输入计算机处理、调节由数字打样输出的图像,以及最终印刷再现在纸质载体上的图像,这三者图像中各系列颜色的色觉尽可能保持一致,用分光密度仪测量的色差值均小于国家颁布的色差标准。

颜色管理模式均由颜色管理软件和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体系两部分组成,色彩管理软件应用印刷色环图在图像信息输入、转换、输出设备、机械以及材料等条件固定的前提下,测试并获取传递到纸质载体上的数码样张、印刷样张以及色环图标准物三者各系列颜色色差值最小的各工序数据。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各个工序的操作,以所设置的数据监控各工序的质量,颜色管理软件和质量管理体系互相配合运行,使图像信息的传递保持稳定、准确。全数字化的流程使各工序图像信息转换、传递中所设定的数据更准确,数字打样、计算机直接制版到印刷输出,简捷的工艺流程使图像信息在转换、传递中的误差更小。

3.6.1.开放式颜色管理

手机都在拍照,人人都会应用软件修图的数字图像时代以及普遍的网络,决定图像信息转换、传输是开放的、全方位的,完全不受距离、行业的限制。数码相机的光、电、数信息转换已完全取代了电子扫描分色设备所形成的图像数字信息,可直接输入计算机,无数的数码相机实际均成为图像信息的输入设备,经各行各业、专业的或非专业的人员处理、调节后的图像信息,通过网络传输或移动硬盘,可在任何计算机直接制版设备和印刷机械输出,这些设备和机械同样是不固定的。

目前颜色管理却仍是在所有的输入、传递及输出设备、机械和一切材料特定的、单一的、封闭的系统内运行,颜色管理在系统内获取的各项数据,无法适用于不确定的各种数码输入设备和各种输出设备及印刷机械的不同性能要求。同样,各类图像信息处理、调节人员也无法获取企业颜色管理的相关数据,图像信息的处理、调节因缺乏依据而处于盲目状态,无益于图像色彩准确、稳定地传递至纸质载体上。因此色彩管理需要突破,针对某一固定的输入、输出机械设备的仅在企业内部封闭运行的传统模式,应该公开企业内部不同印刷机械、不同印刷材料颜色管理的相关数据,如:黄、品红、青、黒色印刷实地密度值,最大、最小网点百分比面积值,黄、品红、青三色组合的各阶调中性灰平衡数据,亮、中、暗调的网点扩大值以及相对反差值,非彩色结构工艺的消色替代量,黄、品红、青、黑总量和黑色量等等数据。

图像信息处理、调节时,可依据企业的输出设备、机械、材料等相关颜色管理数据进行准确的处理、调节,以及某些数据的设置,并可正确设置计算机直接制版设备的各项输出数据,使其与所确定的印刷机械的各项颜色管理数据相一致。在整个社会环境中形成一个完全开放的颜色管理体系,数据公开、共享,使所有的图像信息输入、输出设备、机械均可在此运行体系中无形联接,开放式的颜色管理符合图像数字时代的现状,应是图像信息传递领域共同努力的方向。

3.6.2.数据、规范和思维

颜色管理是现代企业大批量复制生产时,保持图像色彩准确、稳定再现的关键,数据化、规范化是颜色管理的核心内容,即以数据监察质量,以规范保证数据的稳定。颜色管理虽是企业大批量复制生产,确保图像色彩准确、稳定再现的关键因素,但并不是唯一因素,因人类的思维实际上是不可能被数据所禁锢,也随时会摆脱规范的制约。一唯强调数据、规范而忽视人的思维存在的颜色管理体系是偏面的,完整的颜色管理体系应是数据、规范、思维三者的完美结合。

图 P68------33为著名油画家叶其璋先生早年创作的油画《体操运动员肖像》原作的色调,P68------34是印刷复制图像的色调,两幅图像的色调完全不一样。

《体操运动员肖像》 叶其璋作

P68------33

P68------34

原作的背景是近似泥金的土黄色,人物肤色自然而富有变化,灰度较高的兰色毛衣与背景颜色相当融合、协调,而 P68------34复制图像色调明显偏红,整个画面犹如蒙上一层火辣辣的红色,不但与原作所呈现的典雅、恬静的色调格格不入,而且作者细致刻画的,人物坚毅性格的脸部特征和表现体操运动员特有力量的手部结构,都因过量的红色导致层次损失,而得不到良好的再现。在大型印刷企业印制的精美画集之中,出现与原作色调如此背离状况的唯一原因是,操作人员完全不顾颜色管理所设定的各项数据以及操作规范,而是根据个人的判断和对该艺术作品的理解,大幅度的提高某一原色量所造成。

此例充分说明不考虑人的因素,单纯依靠数据并不能束缚住人的主观思维,人的思维始终会在某些情况下起主导作用,完全依赖颜色管理而不考虑人的因素的运行体系,往往会使图像最终再现的色调与原作产生明显的误差,图像复制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整个图像信息转换、传递流程的颜色管理中,如何提高所有参与运行人员的艺术修养以及对各类绘画、摄影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的理解能力,是保证色彩管理体系能否正确运行所不可忽略的重要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