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色彩合成中的黑色
3.3.色彩合成中的黑色
3.3.1.黑色参与组合的原因
合成在纸质载体上的彩色图像,同时以色光加色和色料混合减色效应,呈现图像各种不同亮度、饱和度变化的颜色。色彩学中,色光加色和色料减色理论表明,三原色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三原色色料按不同量叠合,可以再现自然界中视觉器官所能辨别的极大部分颜色和不同亮度的消色。单纯从理论上理解,在色彩合成中完全可以由三原色组合,再现图像中所有各种不同的颜色,根本没有黑色参与组合的必要。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光栅处理器(注解15. 光栅处理器:将描述图像信息的数字文件解释成输出设备可接受的象素点点阵文件,并驱动输出设备进行输出的软、硬件。)控制激光束的开关,逐点曝光形成不同面积、形状网点的计算机加网技术的应用,图像的阶调范围均可由0.5%至99.5%网点面积完整再现,印版形成的网点百分比面积范围也可达到2%至98%左右,制约三原色叠合再现图像所有颜色的网点再现阶调范围较小的设备问题,也随之解决。当时国内有些印刷企业已实施三原色印刷,曾在全国性的印刷交流会议上推广,但是三原色印刷的印版着墨量很大,只有降低印刷速度,才能进行墨迹的正常传递,而色彩和层次的再现也并不理想,印刷难度高,生产效率却很低,也根本无法解决墨层快速叠合时的干燥、粘墨、糊版等技术问题。实践证明三原色组合的印刷无实际应用价值,三原色印刷的生产工艺被迅速淘汰。
彩色印刷中黑色的参与是不可缺少的,黑色在色彩合成中参与组合并非是颜色再现的需要,而是印刷适性的需要,黑色的参与可使三原色版的着墨量大幅降低,使形成的印版适应多色墨层同时高速度叠合的印刷要求。这是黑色在色彩合成中参与组合的重要原因,没有黑色的参与组合就无法进行大规模、大批量印刷生产。
3.3.2.黑色在色彩组合中的应用
3.3.2.1.在三原色组合中的应用
不同的色彩组合,黑色的应用也不尽相同,在以三原色为主的色彩组合中,黑色的应用集中在图像的暗部,黑色的阶调范围与参与量均较小,为短调黑版或称轮廓黑版。阶调范围在图像整个暗调至暗中调区域,网点最大面积值在60%左右,曲线斜率较大,暗部区域的层次再现较好,黑色不参与图像中除暗部消色外其它所有颜色的合成,包括各种亮度较高的消色。此类黑版的主要作用是,在加大暗调与中间调区域及整个图像密度反差的同时,增强暗部区域的层次,在以三原色为主的四色组合中,应用于色彩亮丽,复色饱和度较高类图像的复制。
3.3.2.2.底色去除中的应用
在以三原为主进行底色去除的色彩组合中,黑色参与暗部消色或其它亮度较低消色的组合,不参与图像中所有其他颜色包括亮度较高消色的组合。黑色参与的范围和参与量均较大,所形成的阶调层次曲线斜率亦较大,暗调区域的层次变化丰富。黑色的阶调范围一般在暗调至中暗调区域,具体阶调范围应以图像中,亮度较低的消色主要集中在哪个阶调区域而定。参与量和底色去除量相关联,当去除量确定后,彩色计算机自动运算出相应的黑色量,去除量大,黑色量亦大,以网点百分比面积表示,最大值可在97%左右,但具体数值还应视图像的反差要求而确定,如某些艺术作品的主要内容或所要表现的意境,要求其整个画面反差比较小,黑色量的设定值就应减小。
此组合中的黑色适用于,色彩厚实,颜色饱和度较低或亮度较低的消色在画面中所占面积比例较大的图像,该组合使图像亮度较低区域消色中的三原色量大幅降低,网点百分比面积减小。其主要作用,一是在色彩合成过程中,保持消色传递的稳定,最终在纸质载体上准确再现标准的中性灰色,二是以三原色组合的暗部层次,因网点扩大率过大、糊版等因素易使层次损失,暗部消色区域三原色的去除,由暗调层次较好的黑色替代,可使纸质载体图像的暗部区域层次得到理想的再现。
3.3.2.3.非彩色结构组合中的应用
在非彩色结构的组合中,黑色参与图像所有不同亮度的消色和各种复色的色彩合成,参与范围和参与量均非常大,参与范围包括图像从最亮到最暗的整个阶调区域,参与量以网点百分比面积表示,为97%左右,形成全阶调黑版。所有不同亮度的消色和复色的三原色量在较大幅度被去除后,黑色的参与使图像中除原色和间色外的各种颜色,均能稳定的传递,准确再现在纸质载体上。此组合中的黑色主要应用于以各种不同亮度消色为主的图像,如中国画中的水墨类绘画,也适用于以复色或消色为主体色调图像的复制。
黑色在以上三种不同的组合中,其作用的侧重面亦有所不同,在以三原色为主的组合中,主要作用是提高复制图像的反差,三原色为主进行底色去除的组合中,主要作用是改善图像暗调区域的层次,在非彩色结构的组合中,主要作用是使图像色彩的传递保持稳定。
3.3.3.黑色层次曲线的设置
黑色参与以三原色为主和三原色为主作底色去除的组合,参与的范围均相对较小,仅限于图像的暗调至暗中调或中暗调区域,所设置的黑版层次曲线范围小,斜率较大,尤其是在三原色去除后,需黑色补偿,黑色网点百分比面积数值的提高,更增大层次曲线斜率,增强了暗部区域的层次,因此,在以上两种色彩合成的组合中,黑色没有必要进行改变亮度对应关系的层次调节。但是,是否需要进行黑版层次曲线调节,如何调节,还应视作品所表达的主题而定,如阶调分布同样以中调为主的某些风景题材和人物肖像类图像,层次曲线的设置也应有所区别,前者暗调区域层次的压缩可以被忽略,只要黑色参与量使图像达到一定的反差,作品就能再现大自然景色的空旷和深远,而人物肖像类图像的暗调面积在画面中所占比例虽较小,但层次必须加强,才能更好地表现人物头发蓬松的质惑,刻画出表达人物情感的瞳孔的细微变化。
在非彩色结构的色彩组合中,各个阶调区域的三原色均大量被去除,所对应的密值减小,形成的层次曲线斜率非常小,黄、品红、青三色的层次被大幅度压缩,甚至无亮度变化。阶调层次的再现必须由黑版层次的参与才能完成,因此,黑色的参与不仅仅是消色量的替代,更主要的是层次的补偿,使图像整个阶调中的主体层次,在纸质载体上得到正确的再现。
在 GCR 各项数值设定后自动形成的一条全阶调黑色曲线,是无法满足所有图像阶调再现的要求,必须选择“自定”项或“曲线”调整项对 GCR 所形成的全阶调黑色层次曲线进行各个阶调作加强和压缩层次的调节,改变曲线形状,使其符合图像阶调分布的特点、作品的主题,以及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内容等层次复制要求。对某一阶调区域层次的调节,当层次的加强使黑色的补偿量减少,两者产生矛盾时,应保证层次的正确再现为原则,黑色量的减少,可适当减少消色替代量或进行底色颜色添加,即底色增益,提高 UCA 设定项的数据予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