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复制图像质量评价体系

6.1.复制图像质量评价体系

目前评价复制图像质量的主要内容有:图像的密度范围、整体反差,亮、中、暗各阶调层次以及颜色、清晰度的再现状况。这些图像质量项目的标准和检验方法,由国家、行业所颁布的印刷品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等法规文件规定,与图像质量相关联的检验方法,是数据测量和目测评定相结合,以数据测量为主对复制图像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其中二十二项数据测量,目测评定三项。测量项目的数据标准是当前复制图像质量评价的主要准则,但企业质量运行体系所执行的标准应高于国家、行业标准。

6.1.1.数据测量项目

分光光密度仪和读数显微镜是用于复制图像数据测量的主要设备,分光光密度仪可分解图像被测部位的反射光,根据入射光强度和所测量部位的反射光强度,计算出被测部位对各色光的反射率和吸收率,由内存的计算公式计算并显示黄、品红、青、黑四色的光学密度、网点积分密度、网点百分比面积和色差值等数据。读数显微镜有高倍率的放大效果,可清楚观察图像边缘处或线条四色套印的误差程度,显示套印差距的数据。

1.密度测量,有实地密度测量和积分密度(网点密度)测量,可分别测量黄、品红、青、黑色实地部位和75%网点处的积分密度值,并以此计算同色密度差值和相应各色的相对反差值。测量部位分别在测控条的黄、品红、青、黑实地色块和75%网点处测量,实地密度值的测量部位也可直接在复制图像中选择。(1)实地密度值,黄、品红、青、黑各色的实地密度值决定图像的密度范围,是分析复制图像反差、阶调层次状态的主要数据。实地密度值大表示图像的反差、密度范围大,可容纳的密度差值等级亦多即层次丰富。测定的数值小于国家、行业标准,表明其图像的反差过小,中暗调、暗调区域的层次也不可能在狭小的密度范围内得到充分的再现,图像反差和阶调层次的复制达不到基本质量要求,如测定的数值高于国家、行业甚至企业标准的上限,过高的印刷密度使50%、75%网点的百分比面积扩大超过标准,导致中暗调与暗调区域的密度差值缩小,层次被压缩。四色实地密度值是反映图像密度范围的基本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影响图像密度范围的因素还有形成图像的最大网点百分比面积数值。

(2)相对反差值,实地密度与75%网点积分密度之差与实地密度的比值,以 K表示,经分光密度仪分别测量测控条中四色实地密度和75%网点色块积分密度后自动计算显示各色 K 值,也可由测量人员根据所测的实地密度值和75%处网点积分密度值自行计算。计算公式:K=Ds-Dt/Ds

式中:Ds------实地密度值

Dt------75%网点积分密度值

相对反差值是判断中暗调和暗调区域层次再现状况的主要指标,也是在呈色物传递中确定四色实地密度值的重要数据,相对反差值的数据与实地密度值的数据相关联,实地密度变化影响相对反差值的数据,因此,相对反差值数据的分析应在实地密度值符合标准要求的前提下进行。相对反差值大即中暗调、暗调区域密度间的差值相对较大,表明在呈色物转移到载体时,暗部区域网点面积的扩大值得到有效的控制,能保持中暗调、暗调区域应有的密度级差,暗部区域的层次得到良好的再现,反之,相对反差值小于企业或行业、国家标准时,暗部区域网点面积过分扩大,层次间的密度差值减小,复制图像的暗部层次必定被压缩甚至消失。

(3)同色实地密度差值,是判断呈色物转移到载体上的均匀度数据。该数据可在印刷版面各个部位测控条的黄、品红、青、黑实地色块处测量并计算其差值,也可在成册的书籍中选择不同页面的同色实地块进行测量计算,以此评判整册书籍的墨色均匀程度呈色物在载体上的均匀度,不但影响图像的外观效果,更主要的是影响图像反差、阶调层次和色彩的正确再现。测量的同色实地密度差值数据超过国家、行业标准允许的数值,势必造成某个图像整体或局部墨色过量或不足,墨色过量使网点面积扩大超过标准,中、暗调区域层次的密度级差被压缩,墨量不足整个图像密度范围减小,各阶调被压缩在较小的复制密范围内,层次间的密度差同样被压缩。而且某一原色的过量或不足,必然破坏三色合成中性灰的数据平冲,使复制图像整体或局部偏色,再现的图像偏离原作的色调。

2.网点百分比面积测量,用分光光密度仪分别测量与所测网点色相对应的实地色块反射密度和纸张反射密度,然后测量网点反射密度,这三项反射密度数据,经仪器内存的反射网点百分此面积计算公式自动计算,显示所测网点的百分比面积数值。国家、行业颁布的印刷产品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文件中所规定的网点百分比面积测量有:黄、品红、青、黑四色亮调网点百分比面积值,50%网点面积增大值,共八个数据测量项目。(1)亮调网点百分比面积值,主要用于判断图像亮调区域层次再现的状况,该数据为亮调区域最小网点的百分比面积值,应在图像除极高光外的最亮部位确定某一色相的最小网点进行测量。测量数据超过国家、行业标准的上限,表明标准要求的最小百分比面积网点不能在图像中得到再现,图像亮调区域部分网点的缺失,破坏了亮调层次的完整性和连贯性,而且,亮调区域的起始网点百分比面积过大,也缩小了该区域的密度范围,使层次间的密度差被压缩,视觉感受的明度间差别更小。

(2)50%网点面积增大值,是印版上50%面积的网点经油墨转移至纸质载体后的面积变化数据。测量必须在印刷半成品所附测控条的50%网点块面中进行,由分光光密度仪分别测量黄、品红、青、黑50%网点经墨层转移后形成的实际面积值,测量所得值与50%的印版网点面积之差值,即为50%网点面积增大值。印刷过程中,处于中调区域的50%网点的面积增大值最大,控制50%网点面积的扩大即控制住图像各个阶调区域网点的扩大,因此,该项数据不仅用于判断复制图像中调区域层次再现的状况,而且也可以此分析对暗调区域层次再现的影响。

测控条中四色50%印刷网点面积测量所得差值超过国家、行业颁布的标准,表明墨层转移到纸质载体时形成的网点百分比面积失控,中间调区域的密度间级差大幅减小,使中调甚至暗调层次不能得到正确的再现。如黄、品红、青、黒四色仅某一原色50%网点面积增大超标,在影响中调、暗调层次再现时还将造成图像偏离原作的色调。

3.同色色差测量,是指由分光光密度仪测量两个相同颜色的红、绿、兰三原色反射光所转换的三色剌激值在色空间座标中的数据,并以此数据经色差计算公式计算得出两者颜色的偏差值。该测量项目的差值数据主要用于检验复制图像色彩再现的稳定性,是判断图像色彩在复制过程中是否正确再现的重要数据。测量时应首先选择,与数字图像主色调色相近似的反射密度色块,作为参照物,然后对所测图像中与参照物同色相的颜色进行比对测量,仪器自动计算、显示偏差数值。当测量颜色与参照物的色差值过大,超过允差标准时,复制图像再现的主色调与数字图像不符,色彩的再现达不到基本的复制要求。

国家颁布的仅是黄、品红、青三原色及黑色实地块在各工序转换,直至最终再现时的允差数值,对于图像中其他各色相系列颜色复制的色偏差,只能参照国家所颁布的允差标准进行分析,以此对图像色彩复制的质量作出判断。

4.套印误差测量,以纸质为载体的复制图像由四色油墨叠合而成,在套印合成时受各种因素影响,四色油墨的转移很可能产生不在同一位置的状况,当套印位置产生误差时,必然改变图像每个细节部位明暗交界处的密度分布,使明亮处介入了不必要的密度,降低了图像细节部位边缘的密度反差。四色套印的误差值就是应用可显示长度的高倍率放大镜,在复制图像的边缘处检测四色叠合后,不在同位置的相间距离,以所显示的四色中某两色的最大的相间距离为最终误差值。该数据也就是检验影响图像明喑交界处密度反差的宽度数据,套印误差值赿大,介入明亮处的密度宽度赿宽,明亮处过宽的密度,降低了明暗交界处密度分布曲线的斜率,曲线变得平缓,使明暗交界处失去尖锐的边缘,视觉感受图像的清晰度明显下降。

6.1.2.目测评定

质量检验机构、印刷企业对纸质复制图像质量评价的数据测量,从科学、规范的测量原则到测试仪器的使用和测量方法,都有严格的制度和程序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通过数据分析可判断图像阶调层次、色彩、清晰度再现的基本状况。但复制图像是传递视感信息的产品,图像质量评判最终还应服从于视觉感受,各个质量项的数据,主要是把视觉感受统一到一个合理的标准于以评价,但是再精确的数据也不能完全取代图像质量的目测评定。

国家、行业颁布的印刷品质量要求、标准及检验方法的文件,对视觉器官观察图像时的光源色温、亮度,桌面、周围环境色的色相以及观察者与图像的明视距离、角度都有明确规定,目测评定有层次、颜色、网点等内容,共分五个评定项目。1.层次,目测评定图像层次再现的质量,就是以视觉器官感受图像明度的变化,包括亮、中、暗三个阶调区域层次再现状况的评定项目。国家、行业颁布的印刷品质量要求、标准及检验方法的文件中,对目测评定层次质量的具体要求是,阶调分明、层次清楚,就是图像亮、中、暗各阶调间视觉感受到的明度差异要分明,不能亮调与中调间、中调与暗调间缺乏视感明度的变化,层次清楚是指亮、中、暗调区域内各个不同亮度间的视感明度变化能清楚地识别。

2.颜色,以视觉器官的感受判断图像颜色再现的质量,国家、行业颁布的印刷品质量要求、标准及检验方法文件中,对目测评定图像颜色再现质量的要求有明确规定,即颜色应符合原稿,真实、自然、协调。目前复制图像均由数字图像为原稿,目测评价复制图像颜色再现的状况,应以数字图像作为标准物进行比对,在视觉感受上两者颜色是否基本相符或相差较大。但现实情况是,在对复制图像质量评价时,往往没有数字图像可进行比对判断图像颜色再现的状况,尤其是绘画类作品的复制,翻拍形成的数字图像颜色与绘画原作颜色还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误差,更不可能有原作进行比对评价。在没有数字图像或原作比对的情况下,复制图像视觉感受的颜色再现质量评价,须以真实、自然、协调为准则。但以视觉器官感受图像颜色的质量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评价项目,因此,对颜色真实、自然、协调的视觉感受应限制在客观的理解之中。

复制图像颜色的真实性,就是要正确再现人景物固有的颜色或在环境光影响下所呈现的颜色变化,复制的颜色要符合呈色原理和颜色再现的规律,方能显得自然,颜色协调,是单个色相颜色的亮度、饱和度应与图像整体亮度、饱和度相统一。目测评定复制图像颜色的真实性可与贮存在大脑中的记忆色相进行比对,同时客观地结合复制图像白色或中性灰处的再现状况作出判断,当白色或中性灰色出现偏色的情况时,复制图像的颜色肯定与数字图像或原作不一致。在图像复制流程中影响颜色自然、协调再现的主要因素是颜色亮度和饱和度失控,目测评定复制图像颜色是否自然、协调的客观依据,就是观察、分析在一定的亮度范围内颜色饱和度再现的状况,如在较亮或较暗的亮度范围内呈现饱和度较高的颜色,就不符合呈色规律,再现的颜色必定不自然、不协调。

目测评定颜色是否自然、协调再现的另一个重要依据,是判断颜色层次是否良好再现,当因颜色饱和度过高,导致层次变差甚至消失时,颜色的再现也绝不可能是自然,协调的。

3.网点,组成图像的基本单位是网点,网点的外观质量直接影响复制图像的清晰度,在国家、行业颁布的印刷品质量要求、标准和检验方法的相关文件中,对网点外观质量的要求是网点清晰,角度准确,不出现重影。在目测评定网点质量时需使用高倍率放大镜观察,如网点边缘虚晕或出现重影,表明网点墨色转移时,网点边缘的空白部分或网点重叠时明暗交界处,解入了不应有的色密度,使图像细节部位临界边缘的密度反差变小,视觉感受的锐度降低,影响图像视感清晰度的良好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