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科学与研究新论

第一节 史学科学与研究新论

“史学”与“历史”两个词,有着不同的诠释。一般所述的“史学”包含两个层次:对史实或史料的知识认定和对这种认定的理解或诠释。“哲学的对象就是实在,而这一实在既包括史家所认识的事实,又包括他对这个事实的认知。”[1]我们所关注的电视剧历史是指电视剧客观存在的事实。从广义上说,这种历史是指电视剧作为物所体现的那部分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即电视剧的技术自然发展史和制作电视剧的主体所从属的社会发展史。关于电视剧与人类社会发生联系的一切,就是电视剧历史的本体。“历史”一词代表的也是电视剧史学研究的基本对象。史学研究实际就是运用一定的方法把这些发生过的事实转换成以意念和文字形式存在的历史,将单纯的历史记录发展为对历史的解释和对历史规律的探求,即电视剧史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历史”一词意旨丰富,本书是在已有电视剧历史研究基础上,研究过程分析以及探讨研究目标实现的一个方法小论。在深入中国电视剧史学研究之前,我们不再耗费篇幅对基础的“历史”和“史学”概念进行解析,仅在此处梳理两个关键性问题:电视剧历史与史学研究的区别,新论的立论点何在。

一、历史之物与科学学问

确定客观实在的研究对象,根据地域、时代和学科的不同,史学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属,这是一门科学得以建立的前提和基础。电视剧历史归属于史学本体论的研究范畴,它和对历史事实的各种研究一起构成了史学研究的对象。“历史学起源于记录。英文的‘历史’(History)是问而知道的意思;德文的‘历史’(Geschichte)是事体的意思。发生事件而记录起来,这是史学的起源。”[2]史学研究那些构成电视剧的事件和行动的记述描绘及研究模式,研究电视剧具体的和丰富多样的过去,“以解释人类社会具体的现在和未来远景作为宗旨”。历史学目的和方法的探讨从属于历史哲学的范畴,历史哲学关注如何改进历史研究的方法,于是接二连三地出现了如下一些问题:如何收集与处理史料,用于研究的历史是否真实,历史一般的表现形式和表述技巧是什么,如何认识历史学家的主体意识结构,如何看待历史认识中的主观局限性,如何判断历史编著的优劣,史学研究的本质和价值是什么,在逼近客观事实的过程中,历史学以其类自然科学的发展如何追求着科学性的规律。至此,史学本体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逐渐明晰,史学的任务或目的得以实现。当电视剧艺术与之结合,这种人为再造的真实本来就带有全部的主观性,这种历史的研究到底意义何在?如何取得新的突破?我们可以继续往下探查。

构成历史学的本质之物是以各种文载口传和故物遗迹等形式记录与留存的资料历史,人们对历史有关问题的聚焦已经催生了多种史学命题解答的方法。在对历史的关注中,实际记录下来的历史发展秩序和研究所得出的历史之物的风格特征等都只是表面的形式,并非历史学的本质之物。按其特性、本质和目的来讲,历史学其实是一门实用之学。怀特认为影视史学是以区别于书写论述的方式传达历史及对其的见解。伴随新史学的兴起,文字记载的电视剧发展史与电视剧本身比肩成为研究重点。但是,对动态的影视史料的研究,即是电视剧史学研究的本质之物。现当代中西史学都经历着纵深等各维度的开拓,影视史学为历史学理论继续建构提供了活动背景,而正在崛起的中国电视剧史学的确是一个经典的注解。

从理论层次上来说,研究历史的科学学问,我们统称为史学。东晋十六国时期史学开始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私人撰史与政治立场的综合撰史是中国史学的两条并行思路。鉴于电视剧影像技术的记录基础,此处所进行的电视剧史学研究对象既包括动态的电视剧影像资料、以文字记录为基础编撰的电视剧文字史,也包括电视剧历史发生、发展过程中未被记录在史册中的部分影像资料。电视剧史学研究的基础是对电视剧实践、批评和历史的理论认知和建构。查阅相关文献,利用统一严格设计的问题答卷搜集数据,以电视剧受众为调查样本,对电视剧历史意识和历史观点等项目进行问卷调查;定期收看新开播的电视剧,及时关注网友的感性评论和一些学者对节目的碎片式看法,从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学和文化学等角度对电视剧呈现的形态和内涵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跟踪调查并对电视剧的可持续性发展总结出值得借鉴的经验。

本书所讨论的史学研究主要指电视剧史和电视剧理论史研究,针对电视剧历史研究的理论原则、方法论,研究的对象、目的和手段进行理论思考。一般的中国电视剧史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对传统电视剧作和导演艺术进行艺术美学史研究,关注影视摄制和录播技术革新的技术史研究,从生产管理学上推进的产业经济史研究,以及从受众学和民众价值观出发的社会史研究。电视剧理论史的研究对象为推动电视剧艺术发展的理论,即对电视剧艺术的一般规律以及中国特色的电视剧创作进行深入探讨,比如电视剧作品文体与艺术文本特质,电视剧创作与接受学原理,电视剧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文艺学、民俗学的发展关系等,所形成的历史。科林伍德认为:“历史是一个符号系统,是一种经过特殊组织和运作的叙事话语。”海登·怀特甚至直截了当地指出历史是“作为文学虚构的历史文本”。“在审视统一性、整体性的历史中,形成某种一贯的、主题的叙事,一种完整的、全面的叙事。”叙述什么,怎么叙述,即用什么样的语言和模式把故事叙述出来。折射中国近现代社会风云变幻的电视剧,建构了宏大的历史叙事谱系,也关系着电视剧的话语生存探索。这既关系到电视剧艺术构成的基础,也影响到这些剧情成为文献史料的价值。

二、史学尊重与新论研究

与时俱进是中国电视剧史学研究一直以来积极向上的本色,新论的成立正是基于对以往史学研究的充分认同和更为严谨的史学尊重。那些注重微观文本分析,并关注文本思潮对文本的宏观影响,注重电视剧史本身的发展,也关注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对标志性电视剧和其中的人物进行分析的研究,都对后来的电视剧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过去的电视剧史在当时情况下都是合乎时宜地正确和言之有理的,但这种史学研究成果是一种历史性的功绩。当时的经验和材料积累不足,所以各个时期的电视剧史必然还存在历史性缺陷。从较少的量看出本质,更是早期电视剧史著者的先见之明。通读前述史著,个性化太浓的叙述方式并不多见,从时代变革和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解析电视剧史几乎成为大多数电视剧史学研究的共性。

这些年来,以思辨的史学观观照电视剧史达到理论预期;从电视剧本体反观受众,并引入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研究等,都是影视史学乃至艺术史学在治史方面的开拓。新论立意不在于推陈出新,而在于陈述个体对电视剧史学研究方法和手段的一己之见,为理论拓展较为广阔的视域。对于电视剧题材类型的理解,可能在以往依据叙述内容分类的基础上,更侧重于对这一类型概念的释义。对于电视剧分期的临界点也不存在新旧废建一说,这里只是对临界点该如何设置提出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而针对电视剧的史学叙述,这里使用其他文艺形式的框架,如批评、阐释等,置换剧中的影像表述,甚至将记忆与沟通来作为集体传承的公共史学的证词。在史事的自我验证与被验证中,被叙述主体和叙述形式的演变得以实现。向史学回归,建构一个中国电视剧史学研究理论的独立范式,要在学理层面做出系统的梳理和准确的表述,同时在梳理和思考中印证本书所提出的方法和结论的正确性。

以原有的电视剧史学研究框架为基础,对根本的史学观念和史学立场进行学理性的评析,以实现跨越式的认识,是尚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卢基阿努斯在《论撰史》中曾说:“历史家的首要任务是如实叙述。”影视史学研究者的首要任务或许应该是先确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理论方式。要对影视史学研究中的史学材料进行科学性勘误,并辨别出最有效用的经典文本,以便在细观、精读的分析时能准确使用。在各章节中要对借用于其他学科领域的术语和修辞进行融合,把握中国电视剧史的发展轨迹和形态,尝试建立一个具有实践操作意义的电视剧史学研究方法,是本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我们需要对相关史学专著作者进行直接访问,以求准确理解作者的研究思路和研究观念;需要对电视剧史学专著和论文以及在影视发展史上有代表性的电视剧作品进行较长时间的连续观看和调查,了解其发展变化的某些线索特点;挑选理论研究中有代表性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以提高理性、宏观把握材料和感性、微观分析文本的能力。

收集并参阅相关影视作品的影像资料和史学研究的文字资料,可以帮助我们尽量从整体上把握电视剧史学研究的学理含义、历史和现状,形成深刻的认识,研究的方法是新论探讨的重点。商业化媚俗的因素,视听技术手段急功近利的追求对电视剧的健康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要抵制物欲以寻求生活的意义和终极关怀,在自由开放的视野下把握人性和社会、文明和历史等问题,舒展自如地进行叙事、抒情和议论,全方位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关注一些命题宏大、深具历史意识的电视剧作品,分析它们给电视剧的创作带来了哪些新气象。

今天的电视剧已经发展到影响力广泛、制作精美的阶段,但剧情拖沓、题材重复等各种问题也还是存在的。我们的电视剧批评已经深入到观照社会文化和思想意涵的导向性之上,而究其根本,指导创作的理论研究却还处在困囿中。要以清醒冷峻的现代理性精神来审视电视剧的生产发展形势,其实,一样的历史,一样的本体,从理论和批评两个角度怎么来研究,两相比对,是对电视剧理论研究的一种有意义的探索。

本论题的特色与创新之处即在于打破以往中国电视剧史学研究的局限,结合电视剧个案研究和历史学科体系化研究的宏阔视野,在整体性的史学眼光下对当前中国电视剧史学研究现状进行考察,分析电视剧中历史题材的开掘和历史意识的表述,选取电视剧史学战略研究这一视角审视中国电视剧。本书通过对概念史学、分期史学和叙述史学等理念的维新,探讨其在电视剧史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以期确立中国电视剧史学研究科学系统的理论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