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一、电视剧研究专著类
曾庆瑞.电视剧原理第1卷:本质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曾庆瑞.电视剧原理第2卷:文本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曾庆瑞.中国电视剧艺术学学科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曾庆瑞.中国电视剧艺术学研究方法论纲[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陈友军,赵玉嵘.中国早期电视剧史略[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
陈友军.现实题材电视剧艺术真实形态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陈志昂.中国电视艺术通史[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
戴清.电视剧审美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董旸.韩剧攻略:当代韩国电视剧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杜悦.新世纪国产电视剧的中国特色[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高鑫,吴秋雅.20世纪中国电视剧史论[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
郭艳民.当代中美主流电视剧比较[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
郭镇之.中外广播电视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黄会林,等.中国电视剧名篇读解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鞠斐.喧哗与嬗变:世纪之交的中国电视剧与当代思潮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李胜利,肖惊鸿.历史题材电视剧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李胜利.电视剧叙事情节[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林风云,曾庆瑞.中国帝王电视剧叙事研究[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
林吕建.浙江电视剧发展史1978—2002[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刘彬.中国电视剧改编的历史嬗变与文化审视[M].长沙:岳麓书社,2010.
刘萍,李灵.中国电视剧[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5.
刘婷.电视剧影像叙事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刘习良.中国电视史[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
刘晔原.电视剧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刘晔原.电视剧艺术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05.
卢蓉.电视剧叙事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路海波.电视剧美学[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
吕乐平.中国家庭伦理题材电视剧的叙事艺术[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苗棣.美国电视剧[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倪学礼.电视剧剧作人物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曲春景.中美电视剧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
邵奇.中国电视剧导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宋强,郭宏.电视往事:中国电视剧五十年纪实[M].南宁:漓江出版社,2009.
王强.电视剧创作[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王维超.电视剧初探[M].北京:宝文堂书店,1983.
王昕.在历史与艺术之间: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文化诗学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魏南江.中国类型电视剧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吴保和.中国电视剧史教程[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
吴辉,张志君.电视剧社会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吴素玲.中国电视剧发展史纲[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
杨静.中国电视剧叙事文化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
杨伟光.中国电视论纲[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
杨新敏.电视剧叙事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
张凤铸.中国电影电视剧理论纵览[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张育华.电视剧叙事话语[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仲呈祥,陈友军.中国电视剧历史教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周月亮,韩骏伟.电视剧艺术文化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二、电影史学研究专著类
艾伦,戈梅里.电影史:理论与实践[M].李迅,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7.
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M].杨豫,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巴赞.电影是什么[M].崔君衍,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
布朗.电影理论史评[M].徐建生,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
程季华.中国电影发展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
李道新.中国电影史[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李少白.电影历史及理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
李少白.影史榷略:电影历史及理论续集[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
潘秀通,万丽玲.电影艺术新论:交叉与分离[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1.
萨杜尔.世界电影史[M].徐昭,胡承伟,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
石川.电影史学新视野[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
汤普森,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M].陈旭光,何一薇,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王晓玉.中国电影史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章柏青,贾磊磊.中国当代电影发展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郑君里.现代中国电影史略[M].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6.
三、历史学研究专著类
布莱德雷.批判历史学的前提假设[M].何兆武,张丽艳,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布罗代尔.论历史[M].刘北成,周立红,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德罗伊森.历史知识理论[M].吕森,胡昌智,编选.胡昌智,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杜维运.史学方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郭小凌.西方史学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何兆武.历史理性批判论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蒋大椿,陈启能.史学理论大辞典.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柯林伍德.历史的观念[M].何兆武,张文杰,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克罗齐.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历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李凯尔特.李凯尔特的历史哲学[M].涂纪亮,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李振宏,刘克辉.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民国学术经典文库本[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陆贵山.唯物史观与文艺思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芒福德.城市发展史[M].宋俊岭,倪文彦,译.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1990.
帕拉蕾丝-伯克.新史学:自白与对话[M].彭刚,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钱钟书.管锥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6.
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塞佛林,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郭镇之,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陶东风.当代中国文艺思潮与文化热点[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
韦尔策.社会记忆:历史、回忆、传承[M].季斌,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吴泽.史学概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5.
姚蒙.法国当代史学主流:从年鉴派到新史学[M].香港:香港三联书店,1988.
伊格斯尔.欧洲史学的新方向[M].赵世玲,赵世瑜,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张广智,张广勇.现代西方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张京媛.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