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食管癌初筛新技术有哪些
仅基于人群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可能难以实现对个体食管癌风险的满意预测,随着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遗传背景、食管细胞学和生物标志物等因素具有应用于食管癌初筛的良好前景。我国学者开展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已鉴定出多个食管癌易感位点,其中酒精代谢基因(ADH1B和ALDH2等)变异是食管癌的重要易患因素,且与饮酒存在交互作用。但由于基因测序费用较高、研究仍不是十分充分,目前难以用于食管癌人群筛查。
二十世纪我国曾在高发地区广泛开展食管癌拉网细胞学筛查,该方式灵敏度较低(20%~40%),目前已基本淘汰。食管新型细胞收集器(cytosponge)是新型食管细胞学采样装置,比原有的拉网细胞学采样成功率更高。食管新型细胞收集器进行细胞学检查联合生物标志物检测已被证实可有效鉴定巴雷特食管相关的食管上皮内瘤变和食管腺癌,并已有初步结果显示其在食管鳞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