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患者在心理上要怎样调整

30.食管癌患者在心理上要怎样调整

由于食管癌的多样性及复杂性,患者在确诊后不但要忍受疾病给机体带来的痛苦,还要承担极大的心理压力,容易产生焦虑、悲观、恐惧等一系列负面情绪,不能正确面对疾病,对疾病的治疗表现出否认、拒绝的态度。这不仅容易引起心理健康问题,还会对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及预后产生严重不良影响。那么,食管癌患者应该如何正确地进行心理调节,从而控制情绪、正视疾病呢?

首先,患者应保持乐观的态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许多癌症患者,一旦知道自己患了癌症,立即忧心忡忡,此时食欲明显下降,再加上疾病本身的影响,茶不思饭不想,全身疲乏无力,有的甚至悲观绝望,失去了求生意志,削弱了自身的防御和抗癌能力,进而影响到临床的治疗效果。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需要医护人员、亲友和病友的谅解和关怀;另一方面,癌症患者自己亦应振作精神,学会自我解忧排忧,经常自我安慰,集中精力,积极地去战胜癌症。据美国《星期六晚邮报》报道,有一位中年男子得了癌症,当时他的妻子正在怀孕,他决心要活到孩子出生那一天,结果这位中年男子20年后还活着。这个医学奇迹表明强烈的求生意志、坚定的信念、积极的期望也有助于战胜癌症。

其次,要正确认识疾病,克服紧张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肿瘤与某些精神压力所造成的情绪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已有很多证据表明精神焦虑引起体内激素分泌过多,从而削弱了身体抗病能力,导致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即使对于早期肿瘤,虽然各种治疗可以治愈,但由于患者情绪不佳、精神压抑,复发和转移的可能性要大于那些情绪乐观、精神振奋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利于自身免疫功能的恢复和增强。与此同时,还要学会生理上的“放松”,要有意识地学会使全身肌肉、身体各部位放松,在放松过程中,要重视“意守”,即一心一意,把思想集中到一个点。在缓解紧张情绪的基础上,通过各种途径去认识食管癌。很多食管癌患者不得不长期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或空肠造瘘进行肠内营养,心理压力大,接受程度不高,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这时,可多与医护人员交谈,参加医院组织的健康教育讲座,了解疾病治疗和康复相关的信息,熟悉诊治及康复的过程,认识到相关治疗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最后,可积极寻求心理干预。如与预后较好的患者进行沟通,通过其讲述自身对疾病过程的感受,获得情感支持,并降低对疾病的不确定感,提高希望水平。研究表明某些团体活动,例如小组诗歌疗法、参加各种娱乐活动,可缓解压力及焦虑紧张的情绪,从而对疾病的预后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之,对食管癌有正确的认知,树立积极向上的治疗态度,努力消除恐惧、烦躁及失望等不良情绪,提高心理韧性,加上正确的心理护理、营养支持、健康教育、定期随访等临床措施,患者的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一定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