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地图上最后一块空白
整个世界已经被贸易路线环绕与连接,但一路向西航行直抵亚洲的梦想却始终没有消失。麦哲伦确实找到了一条路线,但它太过遥远,不切实际。那在北极附近或者美洲大陆内部,会不会存在其他替代路线?在哥伦布发现新世界后不久,人们开始便开始寻觅一条北部通道。[1]为了这一执念,十几位西班牙、葡萄牙、法国、丹麦、荷兰和英国的探险家前赴后继,许多人更是因此命丧征途。当新通道的希望日渐渺茫时,他们才开始把重心放到新世界的定居点,并萌生出新的目标和宏愿。
欧洲人认为,这条通往亚洲的路线可能是途径加拿大的一条无冰的水路,也可能是一条贯穿大陆的河流。[2]在这一理念的驱使下,1535年,雅克·卡蒂埃沿圣劳伦斯河北上,并将魁北克变成了法国的殖民地。他认为蒙特利尔的拉欣河(Lachine)是他到达中国的唯一障碍(因为法语里“中国”就叫作“La Chine”)。1607年,一群英国人被无情地抛弃在了弗吉尼亚的詹姆斯敦,按照指令,他们要么像西班牙人一样征服当地人,要么通过贸易来获得黄金。但这群殖民者长远的目标其实是沿河流穿越美洲大陆到达太平洋,然后抵达亚洲,甚至美国最大的城市也是在类似的征途中建立的。1609年,受雇于荷兰人的亨利·哈得孙沿河而上,一路航行至奥尔巴尼,后来这条河便以他的名字命名,变成了哈得孙河,沿河的这片区域则变成纽约。
哈得孙回到英国后,将航海日志交给了荷兰大使,同时决定要在1610年再次启程,继续寻找通往亚洲的道路。这一次,代表英国的他驾驶着发现号船舰,经格陵兰岛南部进入加拿大北极区。在到达今日被称作哈得孙的海峡后,发现号乘兴而下,于8月绕过拉布拉多半岛。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片看起来极度广阔的,似乎可以通向亚洲的大海。但实际上他们只是进入了一个面积是地中海两倍的水湾,也就是今天的哈得孙湾。在1610年余下的时间里,哈得孙和船员们都在探索哈得孙湾,但进行得并不顺利。冬季来临时,发现号被冰封在海里。1611年春,哈得孙决意继续前行,但到6月时,船员们再也忍无可忍,发动了叛变。
幸存者返回英格兰后立刻被捕,之后的事情也只能听凭他们的说辞。他们承认将哈得孙以及包括他十几岁的儿子在内的8个人丢弃在一艘小船上,任其自生自灭。虽然哈得孙等人奋力划桨试图追上大船,但很快被返航的发现号甩到后面。根据证词,煽动这次叛变行动的人已经在返航途中丧生。虽然这种说法有为自己开脱的嫌疑,但鉴于他们掌握了价值连城的地理知识,这批人也幸得赦免。尽管哈得孙的结局悲惨,最终也没能抵达亚洲,但他却探索了加拿大广阔的北极地区。哈得孙海湾很快成为皮草商人深入北美大陆的重要路线。随着香料贸易的衰落,皮草贸易开始蓬勃发展,追求时尚的欧洲人也戴上了由北美动物毛皮制成的温暖厚实的帽子。[3]
当英国殖民者专注于管理他们的13个殖民地时,法国人则与美洲原住民交好,他们乘着独木舟,带着本地人向导,在美洲大陆上长途跋涉。这种模式是由人口特征决定的:尽管法国竭力把巴黎街头的女性孤儿运送到美洲,但它在这片新法兰西土地上的移民数量依然很少,特别是女性。正是因此,法国人与美洲当地妇女通婚的情况非常普遍。后来一些英国探险家也开始采用法国人的模式,乘着小舟沿河流,尤其是在哈得孙湾一带探险。这其中的佼佼者要数亚历山大·麦肯齐(实际上是苏格兰人)。1789年,麦肯齐从美洲原住民那里了解到,在美洲的内陆,有一条流向西北方向的大河。由于当时已知的河流都注入墨西哥湾、大西洋或者哈得孙湾,所以麦肯齐怀疑,这条河可能最终会流向太平洋。于是他决定驾驶小船追溯到这条河的河口,一探究竟。
这条河实际上是北美第二大河系的一段,最终流入北冰洋。麦肯齐没能顺着这条河抵达太平洋,于是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失望河”(这条河后来以他的名字更名为麦肯齐河,这也许违背了麦肯齐的意愿)。麦肯齐仍不放弃,于是三年后带着当地向导,6名法裔加拿大航海家,以及他的苏格兰堂兄再次出发。他们还带上了一只似乎没有名字的狗(在麦肯齐的日记中只是称呼它“我们的狗”)。这次他们向西划行,往河流的上游进发。途中所遇的一些原住民告诉他们,前方有一条蜿蜒的水路,在流入落基山脉后,便可直通海洋。于是他们沿着这条水路找到了一条自山脉径直西流的大河,这就是今天的贝拉·库拉河。麦肯齐一行沿着贝拉·库拉河向西行进,最终成为第一批越过北美大陆到达墨西哥北部太平洋海域的欧洲人。[4]
史上最为知名的一次横跨美洲的远征,也采取了与麦肯齐大同小异的模式。1803年,建国不久的美国从拿破仑的法国手中购得路易斯安那,以仅花费1500万美元的代价将其领土扩大了一倍。[5]托马斯·杰斐逊总统于是策划了一次行动,名为“刘易斯与克拉克的远征”。这次远征有多重目的:一是对新领土进行勘察;二是给已成为美国居民的原住民送去问候;三是寻找通过大陆抵达太平洋的通道;四是宣示对太平洋西北地区的所有权;五是进行科学探索,以便了解该地区的气候、植物以及动物。杰斐逊是一名化石狂热爱好者,他命令刘易斯和克拉克要特别注意寻找猛犸,他认为猛犸仍然存活于平原地区。如果当初他们真的找到了猛犸,今天美国象征国家的动物恐怕就不是老鹰而是猛犸了。[6]
杰斐逊的助手梅里韦瑟·刘易斯是一名业余科学家和前陆军上尉,杰斐逊起初挑选他作为这支“发现之队”的领队,但刘易斯提出要与他的前长官威廉·克拉克一起扛起领导之责。通常来说,共同指挥往往会带来诸多不便,但恰恰相反,刘易斯的活力与才智和克拉克的冷静稳重相得益彰,令这次合作变成了历史级典范。为了准备这次旅程,刘易斯与全国顶级的科学家学习研究了植物学、制图学以及航海术。一位叫本杰明·拉什的医生则贡献出“拉什霹雳”之类的药方,这种氯、汞和某种根茎的混合物号称包治百病,但实际上它只会导致腹泻(这种药不能治好你的病,但确实能让你从床上爬起来)。准备工作完成后,刘易斯前往圣路易斯(刚刚从法国购得的领土)与克拉克以及另外30个人会合。
刘易斯与克拉克的探险队于1804年初启程,他们沿着密苏里河前行,径直深入美洲大陆内部。他们没有选择逆流行船,而是用绳索从河岸上拉着装满补给的浅底船往上游行进。他们向沿途的美洲原住民发放他们精心打造的银质友谊徽章,同时也借此传达信息:“你们现在是美国的一部分了。”尽管探险是出于和平目的,但整个队伍还是全副武装。这期间仅发生了一次暴力事件,当时黑脚人试图在夜幕掩护下从营地偷盗枪支(有两个人在由此引发的小规模冲突中丧命)。探险团队还险些与西班牙人起冲突(他们行进的沿途有部分西班牙领地)。当时,一支从圣菲出发的50人西班牙武装,企图抓捕探险队成员,却得知探险队早在几周前就已经穿过了内布拉斯加的拦截点。
沿着密苏里河经过现在的堪萨斯城和奥马哈,探险队进入满是鹿、麋鹿和野牛的大平原。[7]他们在这里见到了土拨鼠——一种擅长挖掘宽广地道,还会用尖叫声发出危险预警的动物。因为杰斐逊要求他们收集动植物样本,于是刘易斯寄回了一只活体土拨鼠。这只土拨鼠后来被送到费城展览,继续存活了多年。随着冬天的临近,行程过半的“发现之队”便在北达科他州建立了一个名为曼丹堡的营地。这让美洲原住民对这群新来者的身份产生了好奇。为了进一步增进关系,刘易斯和克拉克参观了当地人的营地,并对一个原住民的烟斗产生了浓厚兴趣。此外,也就是在这里,刘易斯和克拉克遇到了一位奇女子。
这位名叫萨卡加维亚的女子当时只有17岁。5年前,被俘虏的萨卡加维亚被卖给当时正在曼丹的法国捕猎者杜桑·沙博诺做老婆。因为萨卡加维亚来自西部,所以刘易斯和克拉克决定雇用沙博诺,这当然不是因为他的才能,而是因为他年轻的妻子可以担当探险队的翻译。萨卡加维亚很快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她精通谈判技巧,一路上帮助探险队化解了与美洲原住民之间的紧张关系。甚至她特殊的形象也对探险队起到了帮助,因为一位抱着婴儿的年轻女性会释放一个强烈的信号:这是一支和平的队伍,而不是一群好战分子。[8]
1805年4月大雪融化之时,“发现之队”继续西行,穿过了蒙大拿州。当他们到达密苏里河的源头,并沿着小道翻过落基山脉到达大陆分水岭时,萨卡加维亚开始认出这正是她童年待过的地方。探险队途中屡次遇到个头远大于东部熊的西部灰熊。在纽芬兰还有一种叫西曼的狗,它们时刻保持对危险的警觉:一旦熊靠近,它们就会紧张地大声吠叫。到了8月,探险队的食物即将耗尽,还在山里迷了路。刘易斯和另外三个队员于前方探路,碰巧遇到了从未见过欧洲人和美国人的肖肖尼部落原住民。为了建立友好关系,刘易斯向他们赠送了礼物,并且用他学的一些当地方式向他们释放友好和平信号。肖肖尼人似乎理解了这些人的来意,但仍然将信将疑。
刘易斯足足等待了4天。肖肖尼人拥有马匹,刘易斯想把它们买下来,然后以骑行的方式翻越比特鲁特山脉抵达太平洋。当探险队的大部队赶到,萨卡加维亚上前翻译时,突然一个意外的巧合让她意识到自己已经到家了。肖肖尼部落的首领就是她的兄弟。于是部落为探险队提供了马匹,并为他们指明了到达太平洋最好的路线。随后萨卡加维亚展现了她的过人之处:她放弃留在家人身边,决定陪刘易斯和克拉克走完剩下的路程。翻过山脉后他们一路又顺流而下,一直航行至哥伦比亚河。当遇到戴着英国水手帽的原住民时,他们知道太平洋已经近在眼前。[9]果然没过多久,一片汪洋就映入眼帘。
他们终于抵达太平洋,但此时冬天也开始降临。为了决定在哪里驻扎过冬,探险队进行了一次投票。包括萨卡加维亚和一个名为约克的奴隶在内的所有人都参与了这次投票,这也许也是美国历史上妇女和黑人第一次参与投票。最终他们在俄勒冈州的阿斯托里亚附近建造了堡垒,美国国旗也第一次飘扬在太平洋海岸的上空。
冬天变得极其寒冷,随之而来的是食物短缺,而此时的探险队已经弹尽粮绝,再也没有货物能和当地人做交易。探险队一边等待,一边紧盯着海平线,期待能有船只经过此处——当时有一些做水獭皮草生意的船只会定期来到这一区域。杰斐逊曾经告诉刘易斯,任何能将探险队安全送回的船只,都可以获得酬劳。但直到1806年3月他们也没有等来一条船。于是他们选择从陆地返程。一路上他们行进得非常顺利。等到9月下旬,他们终于看到了第一个人类文明的迹象:一头母牛在河岸安静地吃草。几天后他们到达圣路易斯,向热情的国民报告了这一路的故事。
从严格意义上讲,我们不能说刘易斯和克拉克发现了任何新事物。他们到达的所有地区都已经为美洲原住民所知,欧洲人也已经抵达过其中3/4的地域。然而这支探险队在整合与传播方面做出了贡献。在此之前,地理知识非常零散,且基本没有记录。第一批到达西部的欧洲人是一群捕猎者,他们肯定不愿意泄露敏感的商业信息。而刘易斯和克拉克编制了详细的地图,并对该地区的气候、地形、动植物进行了分类,与世界分享了他们的观测结果。
刘易斯和克拉克的成就令人赞叹,但在许多方面他们其实比不上那些穿越西伯利亚的人,尽管后者并不被人熟知。人们也许会好奇俄罗斯是如何成为地球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的。实际上,俄罗斯的故事与美国相似,而它们的区别在于,俄罗斯早于美国两个世纪,且只用了美国一半的时间就把疆土扩大了两倍。毫无疑问,这是有史以来最惊人且持久的国家领土扩张。1450—1850年,俄罗斯平均每天增加35平方英里的领土——相当于每年增加一个比利时的面积,并以这个速度持续扩张了400年。在摆脱掉蒙古统治之后,俄罗斯用整个15世纪统一各个公国。到1556年,俄罗斯击败了蒙古继承国喀山和阿斯特拉罕汗国,打开了通往亚洲的通道。从那时起,俄罗斯探险者用了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于1639年到达太平洋,并于1647年在太平洋建立了第一个定居点。第二年,谢苗·杰日尼奥夫从北极穿过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之间的白令海峡进入太平洋。1689年,俄罗斯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欧洲国家。
由丹麦探险家维特斯·白令领队的探险堪称俄罗斯最为令人印象深刻的远征。1725年,白令带着34名队员从圣彼得堡出发,穿越了广阔的西伯利亚。他们艰苦地跋涉了两年时间,行程相当于刘易斯和克拉克的两倍,然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到达太平洋后,他们造了一艘船,然后对阿拉斯加的海岸线进行了勘测绘制。用美国人的话来说,这个工作量相当于杰斐逊命令刘易斯和克拉克穿越美洲两次,然后再造一艘船远征日本。在两次航行中,白令宣称阿拉斯加属于俄罗斯,并且确定亚洲与北美并没有接壤,而是被一个仅仅55英里宽的海峡分隔开来。[10]之后的俄罗斯探险者甚至把俄罗斯堡垒修建到了加利福尼亚,这些堡垒到澳大利亚的距离甚至比到莫斯科或圣彼得堡还要近。
“发现之队”并不是托马斯·杰斐逊派出的唯一一支探险队。1806年,红河探险队从路易斯安那出发,沿着和探险队同名的河流行进了600英里,直到在得克萨斯被西班牙军队击退。同年,泽布伦·派克带领一支探险队穿过了堪萨斯和科罗拉多。但是由于地理上判断失误,他们在穿越落基山脉时选错了路,最终被西班牙人俘虏。然而这恰恰成就了一个意外收获,当派克被带着穿过西班牙占领的新墨西哥、墨西哥和得克萨斯时,他把一路所见所闻都详细记录下来。派克的这次旅程当时几乎与刘易斯和克拉克齐名,他的旅行记录更是被翻译成6种语言。当东部的探险家与来自墨西哥和太平洋的人会师时,这场长达三个世纪的探索努力也由此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地图上的这一大片空白最终被填补完毕,而此时距离横贯美洲的铁路完工还有半个世纪的距离。
【注释】
[1]如果通过“大圆弧航线”航行,欧洲和亚洲的距离其实非常近。因此飞机在北美和欧洲之间航行通常会选择经过格陵兰岛飞行,如此,英国到日本的距离其实比到南非还要近。
[2]这是基于两个错误的假设。第一,欧洲人认为盐水不会结冰,所以才会认为有一条无冰的海洋通道存在。第二,他们认为河流可以贯穿大陆,这暴露了人们水文知识的不足,因为河流只能在顺坡时受重力作用流淌。
[3]1670年,做皮毛生意的哈得孙湾公司成立。作为北美历史最悠久的公司,如今它经营的百货公司包括哈得孙湾(加拿大)、泰特斯百货公司、洛德泰勒百货公司和萨克斯第五大道百货公司。
[4]令人惊讶的是,麦肯齐一行并不是第一批到达贝拉·库拉河出海口的欧洲人,在他们到达的48天前,第一支海路探险队已经抵达此地。这支队伍由乔治·温哥华率领,他们绕过非洲后由印度洋进入太平洋,然后沿美洲太平洋海岸航行,经过俄勒冈州、华盛顿州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
[5]大约相当于今天的2.5亿美元,或者每英亩45美分。即便一个常规农场的价格都要高出它6000倍,这使得这次交易成为历史上最划算的交易之一。
[6]杰斐逊迷恋猛犸象的一个原因是,欧洲人声称,在美国的植物、动物和人都比欧洲的要小,且低等。这可能是美国人所有东西都想要最大的根源,例如“猛犸奶酪”事件中,马萨诸塞州柴郡镇向杰斐逊呈上了一块1234磅的奶酪,耗费了镇上所有奶牛挤出的牛奶。
[7]曾经有数千万头美洲野牛在大平原上驰骋,但到1889年,捕猎使它们的数量减少到1091头。得益于保护措施,如今野牛数量已经恢复到50万头左右。
[8]6年后,萨卡加维亚去世,威廉·克拉克收养了这个名叫让·巴普蒂斯特·沙博诺的孩子。他长大后成为美国著名的探险家和军事侦察员,会说6种以上的语言,包括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德语和数种地方语言。
[9]英国、法国、俄罗斯、西班牙和美国的船只当时已经在太平洋西北部航行了20年。这一区域同时被英国的乔治·温哥华和美国的罗伯特·格雷宣布占领(罗伯特·格雷曾在1787—1790年环游世界)。这一所有权纠纷在1846年解决,美国保留了华盛顿、俄勒冈州、爱达荷州、蒙大拿州和怀俄明州,英国保留了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即哥伦比亚河的不列颠部分。
[10]1867年,俄罗斯以720万美元的价格将阿拉斯加卖给美国。这笔交易在当时被认为不可思议,然而现在看来却是可以和路易斯安那州收购案比肩的史上最划算的交易之一(英国特使拒绝收购阿拉斯加,所以阿拉斯加原本也可能归加拿大所有)。想象一下,如果俄罗斯的基地距离西雅图仅仅100英里,那么冷战的情形会有多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