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后记

2015年6月28日,星期日。这一天,大多数位于加利福尼亚州霍桑市的SpaceX员工放弃了周末休息时间,前来观看计划派往国际空间站的“龙飞船”的发射过程(我们经常这么干,即便是休息日也不例外)。通常来说,发射时间视轨道状况而定(必须将火箭发射至轨道的正确位置),而这次刚好是在清晨,来的人也比往常要多,因为每个人都想亲眼见证火箭助推器的首次回收。虽然以前的回收任务每次都只差一点点就成功了,但我们会从每次失败中吸取教训,试图纠正所有的错误。为了能够一起观看这次发射,我的朋友不仅带上了他3岁的儿子,甚至把一个由他代为照看的孩子也带上了。每个人都充满期待,每个人都激动万分。

我们当中有些人围在楼上的计算机旁,等待着数据的传入。5、4、3、2、1……第一级火箭点火了!在150万磅的推力下,猎鹰9号直入云霄。遥感勘测数据正常,一切进展顺利。不过,就在火箭成功飞行139秒后,我看到监测器的画面上突然出现了一道闪光,并冒出了滚滚浓烟,之后火箭就消失了。

通常来讲,当火箭进入高层大气时,发动机尾部会向稀薄的空气中喷射蘑菇云,产生大量烟雾。如果你是第一次看到这种现象,并且观察得足够仔细,那么你可能会被吓一大跳,尤其是在晚上,因为火箭尾气会发出耀眼的光芒,周边的烟雾也在暗暗发光。有那么几秒钟,我以为我看到的就是这种正常现象。我想,没准儿只是因为摄像头在烟雾上停留的时间比往常稍微长了一点儿。然后我们隐隐意识到发生了什么,那种感觉很可怕,让人恨不得想把时光倒流回去。“我们搞砸了。”我的朋友难以置信地说道。那些观看火箭发射的孩子还太小,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不过从大人脸上的表情中,他们也察觉到了事情不太对。这时我的朋友突然跳了起来:“走,去吃冰激凌吧!”然后就带着孩子们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迪士尼之旅。事实证明,在消除火箭发射失利给儿童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件事上,主题公园发挥了奇效。

其他人则开始以极其冷静的态度和非常专业的方式对数据进行梳理分析。任何可疑的数据都会被标记出来,不断添加进事故疑似原因的清单当中;任何能够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都会被仔细调查,追踪来源。在经过彻底的调查之后,我们终于找到了事故原因,并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仅仅6个月以后,也就是2015年12月21日,猎鹰9号就做好了再一次发射升空的准备。

这次发射任务不仅取得了圆满成功,而且在历史上首次成功完成了火箭助推器回收任务。如今,在经历了几十次飞行任务之后,回收助推器不再是昙花一现的成就,而是变成了常规项目。2017年3月30日,一枚之前被回收的火箭再次发射升空,并再次成功回收。可重复利用的火箭代表一项技术革命,承载着人们对踏足更为广袤的太空的期望。不过,除非能够突破极限,否则我们很难再取得与火箭回收类似的重大进展。如果我们没有隔三岔五地打破常规,那就说明我们还不够努力,没有使出全力。

如果我们过分聚焦于如何避免失败,那就意味着我们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取得成功。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应当鲁莽行事;恰恰相反,这意味着我们应当在可承受的风险之内逐渐突破技术壁垒。如果说我们真的从人类探险史中得到了某些教训,那么最大的教训就是,人类只有在逼迫自己尝试那些前所未有的挑战时,才能创造出新奇的事物。如果我们的祖先不愿意冒险,那人类就会在东非大裂谷中被困至今,成为一个虽然有趣但微不足道的物种。但他们却是一群探索者,面对不可能完成的挑战,他们勇往直前,为自己和子孙创造了美好的未来。这一切证明,只要我们敢于尝试,就一定能够成就不可思议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