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嫉妒

第六章 嫉妒

除了忧虑之外,嫉妒可能是造成不快乐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我认为,嫉妒是人类的一种最普遍而又最根深蒂固的情感。儿童不满1岁就具有这种秉性,对此,每一个教育者应当谨慎地对待。只要稍许偏爱某一个孩子,别的孩子立即就会予以注意,并表示不满。因此,对待儿童应保持分配的平等公道,实行一种彻底的、严格的、始终如一的公正。与成人相比,儿童的嫉妒和猜忌(嫉妒的一种特殊形式)只是表露得比较明显些罢了。成人的嫉妒与儿童一样普遍,例如我记得我们的女仆之中曾有一个是已婚的,当她怀孕时,我们就说她不能再提重物,立刻所有的女仆都不提重物了,结果需要干这一类的工作时只好由我们亲自动手。嫉妒是民主的基础。赫拉克利特[1]曾经宣称,所有的以弗所[2]公民都应该被缢死,因为他们说过,“我们之中不许有一个凌驾众人之上的人”。希腊各邦的民主运动,必定大半是受了这种情感的激励。现代的民主运动也是如此。的确,有一种理想派的理论,把民主政体当作最完满的政体。我个人也相信这理论是对的。但是,如果理想主义的理论有充分的力量足以引起大的社会变革,那么实际政治也没有存在的余地了;凡是有大变革发生的时候,那些替大变革辩护的理论,永远只是遮蔽情感的烟幕罢了。而驱动民主理论的那种情感,毫无疑问是嫉妒。罗兰夫人[3]向来被认为是一个为献身民众利益的理想所激励的高尚妇女;但是,当你去读她的回忆录时,就会发现,使她成为一个热烈的民主主义者的,是她有一次去一座贵族城堡访问时,被人带到仆人房间里等候的经历。

在一般体面的妇女身上,嫉妒扮演着特别重要的角色。如果你坐在地铁里,有一个服饰华丽的女子沿着车厢走过时,你试着留神别的女子的目光。她们之中,除了比那个女子穿着更华美的以外,都将用着恶意的眼光注视着她,同时争先恐后地寻找出贬损她的话来。欢喜飞短流长地谈论人家的隐私,就是嫉妒的表现。凡是对别的女人不利的事,哪怕是捕风捉影,立刻会被人听信。一种大家以为高尚的道德准则也被派着同样的用场:那些有机会背叛道德的人是被嫉妒的,去惩罚这种罪人则被认为是一种美德。这种特殊的美德形式,当然是对自己的报答。

无论如何,同样的情形也见之于男人,不过女人是把一切别的女人看做自己竞争对手,而男人一般只嫉妒同行业的人。试问读者,你是否曾冒失地当着一个艺术家的面去称赞另一艺术家?是否曾当着一个政治家的面去称赞同一政党的另一政治家?是否曾当着一个埃及学专家,去称赞另一埃及学专家?假如你曾这样做过,那么,你一百次准有九十九次引起对方妒火中烧。在莱布尼兹[4]与赫近斯[5]的通讯中,许多信都为所谣传的牛顿已变得神经错乱而叹息。他们互相在信里写道:“这个卓绝的天才牛顿先生居然失掉理性,岂不可悲?”在这两位哲人的一封又一封的信中,显然是暗自高兴地流了不少假眼泪。事实上,他们假仁假义地惋惜的事情并不真实,牛顿只不过有几种古怪的举动,以致引起谣言罢了。

在普通的人类本性中,最不幸的莫过于嫉妒了;嫉妒的人不仅只要自己能不受惩罚,就会对他人幸灾乐祸,而且他自己也会因嫉妒而忧郁不欢。他不是在自己所有的东西中寻找快乐,而是从别人的所有中感到痛苦。如果可能,他总是想剥夺别人的利益;他认为这样做和他自己占有利益同样需要。倘若听任这种情欲放肆,那么不但一切卓越的优秀人物要深受其害,而且那些对人类特别有益的才能都将遭到破坏。为什么一个医生可以坐着车子去出诊,而一个工人只能步行去上工?为什么一个从事科学实验的人能在一间温暖的房子里工作,而别人却要在室外冒风受寒?为什么一个赋有特别才干而对社会有重要贡献的人,可以不做那令人讨厌的家务烦事?对这些问题,怀有嫉妒心的人是找不到答案的。不过,幸而人类天性中还有另一种可以作为补偿的激情,那就是钦佩。凡是希望增加人类快乐的人,就应该希望增加钦佩的天性,减少嫉妒的天性。

有什么方法可以治疗嫉妒呢?对圣人来说,他会对自私心理进行压抑,尽管他们对别的圣者不见得绝对没有嫉妒。我怀疑,倘若柱头修士的首创者圣·西门[6]得悉另外有别的什么圣人,在一根更小的柱头上站得更长久的话,会真心感到快慰。但是,撇开圣人不谈,诊治一般男女的嫉妒唯一的方法,是获得快乐;困难的是,嫉妒本身便是快乐的可怕障碍。我认为,一个人童年的不幸会特别助长他的嫉妒心。一个孩子发觉人家在他面前偏爱他的兄弟姐妹,就养成了嫉妒的心理,等他进入社会时,便会寻找那种可能使自己成为牺牲品的不公平。假如没有不公正,他会用想象来创造。这样一个人的心情必然是不快乐的,在他的朋友心目中他会成为一个令人讨厌的人,因为他们不能总记着去避免对他有任何他想象中的轻视。他一开始便相信没有一个人喜欢他,以后他的行为终于把他的信念变为了事实。还有一种童年的不幸,可以造成同样的后果,那便是缺乏父母的慈爱。一个孩子,即使没有被宠爱的兄弟姐妹,却也会觉察到别的家庭里的孩子比他更受父母疼爱。这会使他憎恨别的孩子和他自己的父母,长大起来觉得自己是一个社会的厌弃者。有些快乐是一个人天赋的权利,倘使被剥夺,必然导致乖戾与怨恨。

但嫉妒的人也许会说:“告诉我快乐可以治疗嫉妒,这又有什么用呢?在我继续嫉妒时,我便找不到快乐;而你却和我说我只能在找到快乐时才能停止嫉妒。”但是,实际的人生并不是这样合乎逻辑推理的。只要自己认识了嫉妒的原因,那就已在治疗嫉妒上迈出了一大步。与人攀比的思想习惯,是一种致命的思想习惯。遇到什么快乐的事情,我们应当尽情享受,切勿停下来思忖,比起别人可能得到的欢娱来,我的那一点快乐算不得什么了。嫉妒的人会说:“是的,这是阳光绚烂的日子,是春天,鸟在歌声,花在开放,但我知道西西里岛上的春天景色要比眼前的美胜过一千倍,赫利孔山[7]的丛林的鸟要唱得美妙得多,沙伦[8]的玫瑰比我园子里的更可爱。”当他脑子里这样想的时候,明媚的阳光在他的眼中变得暗淡了,鸟儿的欢唱变成了毫无意义的啁啾,姣艳的鲜花也似乎不值一看。他对于其他的人生快乐,也会用同样的态度去对付。他会自忖道:“是的,我所爱的女子是可爱的,我爱她,她也爱我,但当年的示巴女王比她要美丽多少倍啊!啊!要是我能有苏罗门王的机遇该多好啊!”所有这些比较是毫无价值的,非常痴愚的;不管使我们羡慕的是示巴女王或邻居,总是一样的无聊。一个智慧人物,不会因别人有别的东西就对自己所有的东西不感兴趣。实际上,嫉妒是一种罪恶,一部分属于道德上的,一部分属于理智上的,它总是不重视事情本身的价值,而总是从事情的攀比上判断价值。例如,我赚得一笔工资,它可以满足我的需要,我本应该满意了,但是,我听见另一个我认为绝对不比我高明的人赚的钱比我多两倍。如果我是一个生性嫉妒的人,那么,我本来的满足立即会变得无影无踪,不公平的忿懑会缠绕着我的心。要治疗这一切病症,适当的方法是培养精神纪律,改掉作无益思想的坏习惯。总而言之,还有什么比人生的快乐更令人羡慕的呢?我若能医好嫉妒,我就获得快乐,并被人羡慕。比我多挣一倍工资的人,无疑的也在因为有人比他多挣一倍薪水而苦恼,这可以一直类推下去。你若渴望荣耀,你可能嫉妒拿破仑。但拿破仑嫉妒着凯撒,凯撒嫉妒着亚历山大,而亚历山大,我敢说,他嫉妒着那从未存在过的赫尔克里斯。[9]因此你不能单靠成功的方法来摆脱嫉妒,因为历史上或神话中总是有些人物比你更成功。你只有尽情地享受你以自己的方法获得的欢悦,做你应该做的工作,并且避免把你自己与你所想象中的——也许是完全是你自己虚构的,比你更幸运的人来比较,这样你才能摆脱嫉妒。

不必要的谦卑,与嫉妒有很大的关系。谦虚被人们看作是美德,但我很怀疑过分的谦虚是否配称得上美德。谦虚的人非常缺少应有的胆量,往往不敢尝试他们实际上能胜任的事业。他们自认为被常与自己交往的人超过了,所以特别容易倾向于嫉妒,由嫉妒而不快乐,由不快乐而怨恨。我却相信我们应该想尽一切办法,把一个男孩子教育成为使他自信是一个出色的家伙。我不认为哪一只孔雀会嫉妒另一只孔雀的尾巴,因为每只孔雀都以为自己的尾巴是世界上最美的。因为这个缘故才能为一种性情平和的鸟类。请试想一下,倘若孔雀由于人为的因素而失去自我感觉良好的信心,它的生活将会变得多么不快乐。它一看见别的孔雀开屏时,将立刻自忖道:“我切不可想象我的尾巴比它的美,因为那是骄傲自大的思想;可是,我是多么希望能够如此啊!这只丑陋的鸟竟然如此自信它的超群!我能不能把它的翎毛拔下几根来呢?也许这样做以后,我毋需再担心与它比较起来相形见绌了。”或者它会设置陷阱,证明那只被它嫉妒的孔雀是一只坏的孔雀,行为不检点,玷污了孔雀的品格,到领袖面前去告它的状。逐渐地,它会确立这样的原则,大凡尾巴特别美丽的孔雀总是坏的;孔雀王国中的英明统治者,应当挑选翎毛无几的丑鸟来当选。万一这种原则被人们接受了,它将把一切最美的鸟置于死地,一条真正华美的尾巴最终只能在人们模糊的记忆中才存在。这就是假借道德的名义来实现嫉妒的胜利。但是,当每只孔雀自认为比别的孔雀更美丽时,就毋需这些迫害了。它们都希望自己在竞争中独占鳌头,而且相信自己能独占鳌头,因为每只孔雀都珍视它自己及配偶的价值。

嫉妒,当然和竞争有密切的关联。凡是我们以为绝对无法得到的那种幸运,我们决不会嫉妒。在社会阶级固定不变的时代,在大家相信贫富的分野是上帝安排的,最低微的阶级绝不嫉妒上面的各阶级。乞丐不嫉妒百万富翁,虽然他们一定会嫉妒比自己获得更多的其他乞丐。现代社会的动荡不定,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平等学说,极大地扩展了嫉妒的界限。这在眼前是一种弊端,但是,这是为了实现达到一种更为公正的社会制度不得不忍受的罪恶。不平等被合理地思索过后,立刻会被认为是不公正,除非这不平等是建筑在某种突出的优点上的。而当不平等被认为不公正后,自然而然会引起嫉妒,要治疗这种嫉妒,必须首先消灭不公正。所以我们的时代,是嫉妒扮演着特别重要的角色的时代。穷人嫉妒富人,较贫穷的民族嫉妒较富有的民族,女人嫉妒男人,贞淑的女子嫉妒那些虽不贞淑但却没有受到惩罚的女子。事实上,嫉妒是一种主要的原动力,引导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性别趋向公正。与此同时,由于嫉妒而期望产生的那种公正,也许是一种最糟糕的公正,就是说,这种公正,趋向于减少幸运者的欢乐,而并不是趋向于增进不幸运者的欢乐。严重破坏私人生活的激情,同样也会对公共生活造成浩劫。我们不能设想,在嫉妒这种有害的情欲里,可能会产生什么好的结果。因此,谁要想以理想主义的立场来期待我们的社会制度发生根本的变革,期望增进社会的公正,就应该希望由嫉妒以外的别的力量来促成这些变化。

一切坏事都是互相关联的,无论哪一桩坏事都可成为另一桩坏事原因;特别是疲乏,非常容易引起嫉妒。当一个人觉得自己不胜任份内之事时,会一肚子的不如意,很容易对工作轻松自如的人产生嫉妒。因此,减少疲乏也是减少嫉妒的一种方法。但更重要的,是应保持生活中本能的满足。表面上看来,纯粹是专业性的嫉妒,其实大多数是由于性的不满足造成的。一个在婚姻中,在孩子身上获得很大快慰的人,只要他的财力足以使孩子依照他认为恰当的途径去培养,不致于怎样去嫉妒别人有更大的财产或成功。人类快乐的基本要素是简单的,简单到竟使头脑复杂的人说不出他们缺少的究竟是什么。前面提及的女人,怀着妒意去注视一切衣服华丽的女人,一定在本能生活上是不快乐的。本能的快乐,在说英语的社会里是稀有之事,特别是在妇女中,在这一方面,文明似乎误入了歧途。假如要减少嫉妒,就得设法补救本能的快乐;如果找不到补救的方法,我们的文明就有在仇恨的怒潮中覆灭的危险。从前,人们不过嫉妒邻居,因为对于别的人知道得很少。现在,由于受教育,看书报杂志,他们抽象地知道了很多人类各阶级的事情,尽管他们对其中的一个都不曾认识。通过电影,他们以为了解了富翁的生活,通过报纸,他们知道了许多别的国家干的坏事,通过宣传,他们相信一切和他们肤色不同的人都是下贱卑劣的。黄种人恨白种人,白种人恨黑种人,以此类推。你可能说,所有这些仇恨是被宣传煽动起来的,但这只是一种浅薄的解释,为什么煽动仇恨的宣传,比鼓励友善的宣传更容易获得成功呢?这道理是显而易见的:现代文明所造就的人类之心,很容易倾向于仇恨,而不是倾向于友谊。人心之所以倾向仇恨,是因为它不满足,因为它深深地,或下意识地觉得错失了许多人生的意义,觉得也许旁的人倒保有着自然赋予人们享受的美妙事物,而自己却失去了它们。在一个现代人的生活中,欢娱的总量无疑要比没有充分开化的社会里多得多,但是对于尽可能享受欢娱的意识增加得更多。无论什么时候,当你带孩子上动物园,你可以发现猿猴只要不在翻筋斗、练武艺,或吃里子时,它的眼睛里似乎有一种古怪的伤感。我们几乎可以想象,它们是觉得应该变为人的,但不知道怎样变人。它们在进化的路上迷了路;它们的堂兄弟向前进化了,它们却被遗留在后面。同样的悲哀与愤懑似乎进入了文明人的灵魂。他知道有些比他自己更优美的东西近在咫尺,却不知道究竟往哪里寻找。绝望之下,他就把恼怒转向和他一样迷茫一样不快乐的同胞。我们人类在进化史上达到了一个阶段,但并非是最后的一个阶段。我们必须赶快超越,否则,我们之中的一大半人要中途灭亡,而另外一些则将在怀疑与恐惧的森林中迷失。所以,嫉妒尽管是一种罪恶,它的作用尽管可怕,但并非不完全是一个恶魔。它一部分是一种英雄式的痛苦的表现;人们在黑夜里盲目地摸索,也许走向一个更好的归宿,也许只是走向死亡与毁灭。要摆脱这绝望,寻找出康庄大道,文明人必须像他已经扩展了他的大脑一样,扩展他的心胸。他必须学会超越自我,在超越自我的过程中,学得像宇宙万物那样逍遥自在。

[1]赫拉克利特(HeracLeitus,约公元前540—前480),古希腊哲学家。——译注

[2]以弗所,希腊爱奥尼亚城市,故址在土耳其伊兹密尔省内,位于欧亚大商道西端。——译注

[3]罗兰夫人(Madame Roland,1754~1793),法国女作家,法国大革命时的著名民主派活动家,被监禁入狱期间,她写下一部回忆录《请子孙后代公断》,在断头台上,留下了“自由啊,多少罪恶是假你的名义干出来的”名言。——译注

[4]莱布尼茨(Leibniz,1646~1716)德国自然科学家、数学家、哲学家。——译者

[5]惠更斯(Huygens,1629~1695)荷兰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光的波动理论的创立者。——译者

[6]柱头修士是长时间站在柱头上苦修的基督教修士,首创者是公元5世纪的圣·西门。——译注

[7]希腊神话中文艺九女神往的地方。——译注

[8]美国宾夕法尼亚的一城市名。——译注

[9]赫尔克里斯(Hercules)希腊神话中宙斯之子,力大无比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