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没有被当作世界的创造者或塑造者

第四章 神没有被当作世界的创造者或塑造者

我们将发现人类几乎普遍同意的唯一神学观点是,世界上存在不可见的理智性力量;但是这种力量是最高的还是下属的,是限定于一个存在者还是在几个存在者中分配的,什么属性、性质、联系或行动原则应当被归于这些存在者,对所有这些问题,通俗的神学体系之间存在最广泛的差异。在文学复兴[1]以前,我们在欧洲的祖先正如我们现在一样相信有一个最高神,自然的创作者,其力量虽然自身是不可控制的,但经常是由执行其神圣意图的天使和下属的干预来运用的。但是他们也相信,整个自然充满其他不可见的力量:仙子、精灵、妖精、妖怪,它们比人类更强大和更有力量,但是远低于神的御座周围的天上神族。现在,假定在那些时代任何一个人否认神的实存和其天使的实存,即使他通过某种古怪任性的推理而仍然承认仙子和妖精的通俗故事是正当的和有可靠根据的,难道他的不虔敬不会正当配享无神论的称号吗?一方面这样一个人与真正的有神论者之间的差异,与另一方面他与绝对排除一切不可见的理智性力量的人之间的差异相比,是无限地更大的。单纯根据名称的偶然的相似性,不考虑意义的任何一致性,将如此对立的意见列入同一个名称之下,乃是一个谬误。

对任何一个正确考虑这个问题的人来说,看来将会是,一切多神信仰者[2]的神决不比我们祖先的仙子或精灵更好,决不更配享任何虔敬的崇拜或崇敬。这些自命的宗教主义者其实是一种迷信的无神论者,不承认与我们对神的观念相一致的存在者。不承认心灵或思想的最初原则,不承认最高的统治或管理,不承认世界的构造中的神圣的设计或意向。

中国人在他们的祈祷得不到回答时敲打他们的偶像[3]。拉普兰人[4]的神是他们遇见的任何奇形怪状的大石头[5]。埃及神话学家为了说明动物崇拜而提出,人生于大地,是神的敌人,从前由于受到人的暴力追赶,神被迫把自己装扮成动物的样子。[6]卡乌诺斯人[7]这个小亚细亚民族决心不让他们当中有任何陌生的神,定期在一定季节全副武装集合起来,用矛击打天空,以这种方式行进到他们的边境,以便像他们说的那样驱逐外来的神[8]。某些日耳曼民族对恺撒[9]说,“甚至不死的神也不是苏维威人[10]的对手。”[11]

在荷马[12]笔下,狄俄墨得斯刺伤维纳斯[13],狄俄涅[14]对维纳斯说,女儿啊,神使人遭受许多伤害;反过来,人也使神遭受许多伤害[15]。我们只需翻开任何一位古典作家的作品就可以碰到对神的这些粗鄙的描绘;朗吉努斯[16]用理性观察到,对神的本性的这样一些观念,如果从字面来理解,包含一种真正的无神论。[17]

某些作家[18]一直感到惊奇,雅典人这个如此迷信和如此忌妒公共宗教以致因为苏格拉底被人捏造不轻信就将他处死的民族,在那同一个时期却会容忍,不但如此,却会在公共场合演出和欢呼阿里斯托芬[19]的不虔敬。但是这些作家没有考虑到,这位喜剧诗人用以描绘他们的神的那些滑稽可笑的平易近人的形象不是看起来不敬神,而是这些古人用以设想他们的神的真正目光。有什么行为能够比《安菲特里翁》[20]中朱庇特[21]的行为是更罪恶或更卑鄙的呢?然而那部描绘他的桃色冒险的戏剧却被认定是令他非常愉快的,以致当城邦遭受瘟疫、饥荒或任何全面灾难的威胁时,执政当局总是在罗马公演[22]它。[23]罗马人以为,他会像所有年老的好色者一样对公演他从前出于高超技能和精力[24]的成就感到非常高兴,再没有任何主题比这更适合于谄媚他的虚荣心[25]。

色诺芬[26]说,拉西第梦人[27]在战争期间总是清晨很早就提出他们的祈求,以便领先于他们的敌人,通过成为最先的祈求者而先行获得神的惠爱。[28]我们从塞涅卡[29]那里可以知道[30],对神庙里的信徒来说,取悦于祭司助手或司事,以使他们能够[31]有靠近神像的座位,以便[32]在他们向神祈祷和请求时最真切地被听见,是平常的事。提尔人[33]在遭到亚历山大围困时把赫尔库勒斯的雕像用铁链绑起来,以防这位神投奔敌人。[34]奥古斯都[35]在两次因风暴失去其舰队之后下令禁止抬尼普顿神像与其他神像一道游行,幻想他通过这个权宜手段为他自己充分复仇。[36]日耳曼尼库斯[37]死后,人民对他们的神感到非常愤怒,以致他们在神庙里用石头砸他们,并公开宣布放弃对他们的一切效忠。[38]

把宇宙的起源和结构归因于这些不完善的存在者从来没有进入任何一个多神信仰者或偶像崇拜者的想象力中。赫西俄德的作品和荷马的作品一样包含着异教徒的法规体系[39];我是说,赫西俄德以为诸神和人类同样发源于自然的未知的力量。[40]通观这位作者的整个神谱,潘多拉是创造或有意创制的唯一事例,而她也是诸神单纯出于藐视普罗米修斯为人类提供从天国盗取的火种而塑造的[41]。实际上,古代神话学家似乎自始至终接受的都不是创造或塑造的观念,而是生殖的观念,并由此说明这个宇宙的起源。

奥维德生活在一个有学问的时代,一直被哲学家们教导世界的神性创造或塑造的原则;当他发现这样一个观念将会与他传递的通俗神话学不相一致时,他就让它在某种意义上松散和脱离于他的体系。Quisquis fuit ille Deorum?[42]他说,诸神中到底是哪个神驱散混沌、把秩序引入宇宙呢。他知道,这个神既不能是萨图尔努斯,也不能是朱庇特,也不能是尼普顿,也不能是异教的公认的神中的任何一个。他的神学体系在这个主题上没有教给他任何东西,他让这个问题同样悬而不决。

西西里的狄奥多罗斯[43]在其著作开篇列举对世界的起源的各种最合理的意见时没有提及神或理智性心灵,尽管根据其历史显而易见他[44]更多地倾向于迷信而非反宗教。在另一个谈到食鱼者[45]这个印度民族的段落中[46],他说,由于在说明他们的世系方面存在着极大困难,我们必须推断,他们是无起源的[47],他们的世代没有任何开端,而是从全部永恒中繁衍出他们的种族,正如某些自然学家在探讨自然的起源时正确观察到的那样。这位历史学家补充说,“但是在诸如这些超出人的全部能力的主题上,很可能出现的是,谈论得最多的人知道得最少,在推理中达到貌似真理的外观之际正是极端远离实在的真理和事实的材料之时。”

一种在我们看来是奇怪的、而自命的热忱的宗教主义者却会接受的情感![48]但是在古代世界的起源问题竟然进入宗教体系中或被神学家所探讨,却是完全出于偶然。唯有哲学家以提出这类体系为职业,而哲学家自己想到诉诸心灵或最高理智作为一切事物的最初原因也是相当晚的。在那些时代,不用神来说明事物的起源根本不被视为亵渎的,泰勒斯、阿那克西米尼、赫拉克利特[49]以及其他接受那个宇宙演化论体系的哲学家都没有受到质疑;反之,阿那克萨哥拉这位哲学家中第一个无可置疑的有神论者[50]或许是第一个竟然被指控为无神论的哲学家[51]。

塞克斯都·恩披里珂[52]告诉我们[53],伊壁鸠鲁[54]孩提时代与他的老师一起读赫西俄德的诗[55]:

一切存在者中最古老的存在者混沌最先产生,

其次是宽广延伸的大地,这一切存在者的基座

这位少年学者问:“混沌又产生于何处?”以此首次崭露他的研究天才。他的老师告诉他,要获得对这样的问题的解答,他必须求助于哲学家。根据这个提示,伊壁鸠鲁放下语文学和所有其他学习,以便专心致力于这门他惟独由以能够在这些崇高主题上获得满足的科学[56]。

普通人从来不大可能把他们的研究推进到如此深远,或者根据推理来推导出他们的宗教体系,同时我们看到,语文学家和神话学家也几乎从来没有显露出如此深刻的洞察力。甚至谈论这样一些主题的哲学家也容易赞同最粗陋的理论,承认诸神和人类共同起源于黑夜和混沌,起源于水、气、火,或他们确立为主宰元素的不论什么东西。

也不仅仅在其最初起源上诸神被认定依赖于自然的力量。贯穿他们的实存的整个时期他们都服从于命运或命定的统治。阿格里帕[57]对罗马人民说,“想一想必然性的力量吧,那种甚至诸神都必须服从的力量。”[58]与这种思维方式[59]相一致[60],小普林尼[61]告诉我们,在维苏威火山首次喷发之后紧随而至的黑暗、恐怖和混乱中,一些人断定,整个自然正在走向毁灭,诸神和人类正在一次共同的毁灭中走向死亡。[62]

实际上,如果我们将这样一个不完善的神学体系冠以宗教之名,并将它与后来建立在更正当和更崇高的原则之上的体系置于一个层次,那是极大的奉承。对我来说,我几乎不可能允许甚至马可·奥勒留[63]、普鲁塔克[64]和一些其他斯多亚派和学园派的虽然比异教徒的迷信更精致得多的[65]原则配享有神论的光荣称号。因为如果异教徒的神话学相似于古代欧洲人的排除神和天使、而只保留着仙子和精灵的精神存在者体系,那么这些哲学家的信条就可以正当地说排除神、而只保留着天使和仙子。

[1]文学复兴(the revival of letters),意指15世纪欧洲对古典文学,尤其对希腊文学的研究的复兴。

[2]“多神信仰者”,AWC版为“多神信仰者或偶像崇拜者”,TLB版为“多神信仰者”。

[3]Père Le Comte[1].[Louis Daniel Le Comte,SJ,“A Monseigneur le Cardinal de Bouillon.De la Religion ancienne & moderne des Chinois”,in Nouveaux Mémoires sur l'état présent de la Chine,Amsterdam,1698.ⅱ.104.(路易·丹尼尔·孔德:“致布永红衣主教阁下——论中国人的古代的和现代的宗教”,载于《中国现状新志》,阿姆斯特丹,1698年版,卷Ⅱ,第104页。)]
[1]Père Le Comte,孔德神甫,法文名Louis Daniel Le Comte,中文名李明,字复初,1655—1729年,法国耶稣会传教士和国王数学家,1685年受国王路易十四派遣来华传教,1692年回国,1696年出版《中国现状新志》。这部著作在当时影响甚大,把巴黎关于中国礼仪的争论推向高潮。AWC版对孔德神甫有一个较长的注释,兹摘录如下:
“的确,他们有时并不完全给予这些神就他们的性质而言似乎应有的那种尊重。因为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形:如果人们拜神很久之后而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他们就厌恶他们,将他们视为无能的神;其他人则以极其责备的态度对待他们:某些人让他们背负难听的名称,其他人让他们承受难受的击打。”《最近中华帝国旅行中所做的……记录和观察》(Memoires and Observations...made in a late Journey Through the Empire of China),根据巴黎版翻译,伦敦,1697年,第326页。
路易·丹尼尔·孔德是1685年派遣到中国的六位传教士之一。在他逗留中国期间,1687—1692年,他旅行5000多英里观察这个民族及其习俗。他对中华文明的说明1696年首次发表于巴黎,后来被证明是极其流行的,在1701年之前有五个巴黎版本和两个阿姆斯特丹版本,而且在首次发表的三年之内被译成意大利文、英文、荷兰文和德文。他对中国人的宗教的同情论述不能不激起愤怒:“……他们已经保存对真神的知识将近两千年,并以这样一种方式向他们的创造者表示致敬:他们可以给基督徒自己既充当榜样又充当教诲。”同前书,第317页。几页之后他又记录:“当欧洲和几乎整个世界都沉溺于错误和腐败时,[他们]已经实践最纯粹的道德。”同前书,第320页。这些命题中第一个命题被“巴黎神学院的院长和博士先生们”的命令谴责为“对神圣的基督宗教来说是虚假的、鲁莽的、耻辱的、错误的、[和]有害的”;此外第二个命题被发现是“不虔敬的、违背上帝的道的、异端的、[和]颠覆信仰的”。1700年,这部著作亦受到外国传教士神学院的谴责;1762年《中国现状新志》被巴黎议会判处烧毁。以上内容摘录自AWC版第38—39页注释1。

[4]拉普兰人(Laplanders),古代生活在斯堪的那维亚半岛北极圈内的民族。译者

[5]Regnard,Voyage de Lapponie.[勒尼亚尔(Jean-François Regnard,1655—1709年,法国剧作家和旅行家):《拉普兰旅行记》,英译本见Voyages and Travels,VolumeⅠ,edited by John Piinkerton,Lonelon,1808.PP.178—179)。]

[6]Diod.Sic.lib.i.[西西里的狄奥多罗斯:《历史丛书》卷Ⅰ,第86章。]Lucian.de Sacrificiis.[琉善(Lucian,约125—180年,古罗马讽刺诗人和无神论者):《论献祭》,第14节。]奥维德[Ovid,公元前43—公元18年,古罗马诗人,其主要作品有《爱的艺术》、《变形记》和《岁时记》等]曾经提到同一个传说。Metam.lib.v.1.321.[奥维德:《变形记》卷V,第321—331行;参见汉译本,杨周翰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57—58页。]马尼利乌斯[Manilius,公元一世纪,罗马诗人和天文学家,其主要作品有长诗《天文学》五卷]亦如此。Manilius,lib.iv.[马尼利乌斯:《天文学》卷Ⅳ。]

[7]卡乌诺斯人,Caunii,古代小亚细亚南部的一个民族。

[8]Herodot.lib.ⅰ.[希罗多德(Herodotus,约公元前484—前425年,希腊历史学家,被西塞罗称为历史学之父):《历史》卷Ⅰ,第172章;参见汉译本,王以铸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86页。]

[9]恺撒(Caesar,即Gaius Julius Caesar,公元前100—前44年),古罗马政治家、统帅、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其著作有《高卢战记》和《内战记》等。

[10]苏维威人(Suevi),古代日耳曼民族中最大和最好战的部落,大致生活在莱茵河以东地区,并延伸至易北河及波罗的海沿岸附近。

[11]Caes.Comment.De bello Gallico,lib.iv.[恺撒:《高卢战记》卷Ⅳ,第7节;参见汉译本,任炳湘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82页。]

[12]荷马(Homer,约公元前八世纪),传说是古希腊游吟诗人,其主要作品是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十七世纪以来一直有人对他是否真实存在和是否是这两部史诗的作者持不同意见。

[13]狄俄墨得斯(Diomedes),希腊神话学中战神阿瑞斯和库瑞涅之子,比斯托涅斯人的国王。维纳斯(Venus),即希腊神话学中爱和美之神阿佛洛狄特。在特洛伊战争期间,狄俄墨得斯与阿佛洛狄特和安喀塞斯之子埃涅阿斯战斗时用巨石打断他的腿骨并使他昏迷,阿佛洛狄特出手相救,抱着埃涅阿斯飞奔离开,狄俄墨得斯追过去,在打斗中刺破阿佛洛狄特手上的皮肤。

[14]狄俄涅(Dione),希腊神话学中阿佛洛狄特(即维纳斯)的母亲,大洋神女之一。

[15]Lib.5.381.[荷马:《伊利亚特》卷5,第381—384行;参见汉译本,陈中梅译注,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128页,第381—384行。]

[16]朗吉努斯(Longinus),通常被看作《论崇高》的作者,可能是公元一世纪希腊作家。

[17]Cap.ⅸ.[朗吉努斯:《论崇高》,第9章;参见《缪灵珠美学译文集》第一卷,章安祺编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85页。]

[18]Père Brumoy,Théâtre des Grecs[布吕穆瓦神甫(Pierre Brumoy,1688—1742年,法国耶稣会士、教会历史学家、人文主义者和作家):《希腊的戏剧》],以及Fontenelle,Histoire des Oracles[丰特奈尔(Bernard Le Bovier de Fontenelle,1657—1757年,法国文学家和哲学家):《神谕的历史》]。

[19]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约公元前446—前385年),古希腊喜剧作家。他通过喜剧讽刺和攻击一些著名人物和习俗,嘲笑诸神是骗人的和荒谬的。

[20]《安菲特里翁》,罗马剧作家普劳图斯(Titus Maccius Plautus,约公元前254—前184年)改编的一部希腊戏剧。在这部戏剧中,国王安菲特里翁和他的王后阿尔克墨涅相爱不渝,朱庇特趁安菲特里翁外出征战之际,化作安菲特里翁的形象来诱惑阿尔克墨涅,阿尔克墨涅受骗上当并怀孕生下赫尔库勒斯。

[21]朱庇特(Jupiter),罗马神话学中的大神,相当于希腊神话学中的宙斯。

[22]“公演”,AWC版为“试演”,TLB版为“公演”。

[23]Arnob.lib.ⅶ.[阿诺比乌斯(Arnobius of Sicca,?—330年,早期基督教教父之一):《反异教徒》(Against the Heathen)卷Ⅶ,第33章。]

[24]“高超技能和精力”,AWC版为“活力和精力”,TLB版为“高超技能和精力”。

[25]“虚荣心”,AWC版为“自豪感和虚荣心”,TLB版为“虚荣心”。

[26]色诺芬(Xenophon,约公元前430—前354年),古希腊历史学家和作家,其主要著作有《长征记》《希腊史》《回忆苏格拉底》和《拉西第梦人的政制》等。

[27]拉西第梦人(Lacedemonians),古代生活在拉西第梦地区的民族,斯巴达是这个地区的主要城市,故有时亦称为斯巴达人。

[28]De Laced.Rep.[色诺芬:《拉西第梦人的政制》,第13章,2—5。]

[29]塞涅卡(Seneca,约公元前4—公元65年),古罗马政治家、雄辩家和斯多亚派哲学家。

[30]Epist.xli.[塞涅卡:《书简》第41简;参见塞涅卡:《幸福而短促的人生——塞涅卡道德书简》,赵又春、张建军译,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83页。]

[31]“以使他们能够”,AWC版为“以便”,TLB版为“以使他们能够”。

[32]“以便”,AWC版为“以使他们能够”,TLB版为“以便”。

[33]提尔人(Tyrians),古代生活在腓尼基海上城市提尔城的居民;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率领的马其顿军队攻陷该城。

[34]Quint.Curtius,lib,iv,cap.3.Diod.Sic,lib.ⅹⅶ.[昆图斯·库尔提乌斯(Quintus Curtius Rufus,约公元一世纪,罗马修辞学家和历史学家):《亚历山大的历史》卷Ⅳ,第3章,第21—22节。西西里的狄奥多罗斯:《历史丛书》卷ⅩⅦ,第41章,第8节。]

[35]奥古斯都(Augustus,公元前63—公元14年),原名屋大维,恺撒的侄外孙和养子,罗马帝国第一位皇帝。

[36]Suet,in vita Aug.cap.16.[苏埃托尼乌斯(Suetonius,约公元69或公元75—130年之后,罗马帝国时代的历史学家,其主要著作有《诸恺撒传》(亦译作《罗马十二帝王传》)和《名人传》等):《奥古斯都传》,第16章,1—3;参见《罗马十二帝王传》,张竹明、王乃新、蒋平等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54页。]

[37]日耳曼尼库斯(Germanicus,公元前15—公元19年),罗马帝国早期著名将军,卡里古拉皇帝的父亲,具有很多美好的德性并获得大量的荣誉,生前深受人们爱戴,死后人们感到非常不幸和悲伤,长久地哀思和怀念他。

[38]Id.in vita Cal.cap.5.[苏埃托尼乌斯:《卡里古拉传》,第5章;参见《罗马十二帝王传》,张竹明、王乃新、蒋平等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155页。]

[39]Herodot.lib.ⅱ.Lucian.Jupiter confutatus,de luctu,Saturn,&c.[希罗多德:《历史》卷Ⅱ,第53章;参见汉译本,王以铸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134—135页。琉善:《被诘问的朱庇特》1,《论葬礼》2,《农神节》5等等。]

[40]Ωs oμοθευ γeγαασιθεοιθυητοι τ αυθρωποι.Hesiod.Opera & Dies.1.108.[这个希腊文句子意为:诸神和有死的人类如何发源于同一个源泉。赫西俄德:《工作与时日》,第108行;参见《工作与时日 神谱》,张竹明、蒋平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4页。]

[41]Theog.1.570.[赫西俄德:《神谱》,第570行以下;参见《工作与时日 神谱》,张竹明、蒋平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43—44页。]

[42]Metamorph lib.i.32.[奥维德:《变形记》卷Ⅰ,第32行;参见汉译本,杨周翰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页。这个拉丁文句子意为:诸神中到底是哪个神?]

[43]Lib.i.[西西里的狄奥多罗斯:《历史丛书》卷Ⅰ,第6—7章。]

[44]“他”,AWC版为“那位作者”,TLB版为“他”。

[45]食鱼者(Ichthyophagi),西方古代地理学家用之泛指世界其他地区如非洲和亚洲的一些生活在岸边的吃鱼的民族。

[46]Lib.ⅲ.[西西里的狄奥多罗斯:《历史丛书》卷Ⅲ,第20章,第1—3节。]

[47]无起源的(aborigines),亦可译作原生的,表示他们的种族在时间上没有开端。

[48]同一位作者能够这样不用神来说明世界的起源,却将根据物理原因解释生活中的普通的偶然事件、地震、洪水和风暴视为不虔敬的,并虔诚地把这些归于朱庇特或尼普顿的愤怒。这是他由之而产生他的宗教观念的一个明显证明。参见lⅳ.ⅹⅴ.p.364.ex.edit.Rhodomanni.[西西里的狄奥多罗斯:《历史丛书》卷ⅩⅤ,第48章,第1—4节。引自罗都马努斯(Laurentius Rhodomanus)1604年版,第364页。]

[49]泰勒斯(Thales,约公元前624—前546年),古希腊最早的自然哲学家,主张世界的本原是水;阿那克西米尼(Anaximenes,公元前585—前528年),古希腊早期自然哲学家之一,主张世界的本原是气;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约公元前535—前475年),古希腊早期自然哲学家之一,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火。泰勒斯、阿那克西米尼和赫拉克利特等对万物的起源及其运动的解释一般被看作一种自然主义的宇宙演化论。

[50]阿那克萨哥拉(Anaxagoras,约公元前500—前428年),古希腊早期自然哲学家之一,曾经是阿那克西米尼的学生,后来到雅典传授哲学,是伯里克利的老师和朋友。在哲学上,他第一个提出存在一个纯粹的、精微的、无限的和能动的努斯亦即理智或心灵,它支配整个宇宙的演化,构成万物运动的最终原因。由于政治和宗教方面的理由.他被指控为不敬神。

[51]为什么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约公元前610—前546年,古希腊早期自然哲学家之一,主张世界的本原是阿派朗或无限者],以及那些其实是无神论者的早期哲学家在异教徒的信条中可以是非常正统的,为什么阿那克萨哥拉和苏格拉底虽然是真正的有神论者,但在古代却必定自然被视为不敬神的,要给出一个理由是容易的。自然的盲目的不受引导的力量,如果它们能够产生人类,也就可以产生诸如朱庇特和尼普顿这样的存在者,既然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有力量的理智性的实存,他们就会成为崇拜的适当对象。但是如果承认最高理智作为一切事物的最初原因,那么这些任性的存在者,如果它们真正实存着,就必须显现为下属的和从属性的,因此,就必须从神的队伍中排除出去。柏拉图(de Leg.lib.ⅹ.[《法篇》卷Ⅹ,886A-E;参见《柏拉图全集》第三卷,王晓朝译,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646—647页。])把这个理由派定给强加于阿那克萨哥拉的罪名,即他否认恒星、行星以及其他被创造物体的神性。

[52]塞克斯都·恩披里珂(Sextus Empiricus,约160—210年),古罗马怀疑主义哲学家,其主要著作有《皮浪主义纲要》和《反数学家》等。

[53]Adversus Mathem.lib.ⅸ.[塞克斯都·恩披里珂:《反数学家》卷Ⅸ,57—77(通行版本为卷Ⅹ,18—19)。]

[54]伊壁鸠鲁(Epicurus,公元前341—前270年),古希腊哲学家和无神论者。

[55]赫西俄德:《神谱》,116—118;参见《工作与时日神谱》,张竹明、蒋平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29页。

[56]这门科学意指哲学。

[57]阿格里帕(Agrippa,公元前63—前12年),古罗马政治家和将军。

[58]Dionys.Halic.lib.ⅵ.[哈利卡尔纳索斯的狄奥尼修斯:《罗马古代史》卷Ⅵ,第54章,第2节。]

[59]“思维方式”,AWC版为“推理方式”,TLB版为“思维方式”。

[60]“相一致”,AWC版为“相适合”,TLB版为“相一致”。

[61]小普林尼(the Younger Pliny,约61—112年),老普林尼的外甥和继子,古罗马政治家和作家,其主要作品有《书简》和《颂辞》等。

[62]Epist.lib.vi.[小普林尼:《书简》卷Ⅵ,第20简,第15节;参见小普林尼:“致塔西佗”之二,王焕生译,载于《古希腊罗马文学作品选》,罗念生选编,北京出版社1988年版,第395页。]

[63]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121—180年),罗马帝国皇帝(161—180年在位)和斯多亚派哲学家,其主要著作有《沉思录》。

[64]普鲁塔克(Plutarch,约46—120年),罗马帝国时代的历史学家、传记作家和学园派哲学家,其主要著作有《希腊罗马名人传》和《道德论集》等。

[65]“更精致得多的”,AWC版为“无限地更精致的”,TLB版为“更精致得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