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起义爆发
1927年是中国革命历史上有重要意义的一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7月汪精卫撕下革命的面具向产产党人开刀。在这危急关头,中共中央于8月7日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会议决定:为了挽救中国革命,在湖南、湖北、江西、广东等革命基础好的省份,发动农民举行秋收武装起义。
中央决定派毛泽东以特派员的身份到湖南组织起义,任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卢德铭返回原部队担任起义总指挥,在毛泽东统一领导下举行秋收起义。毛泽东为了准备和组织秋收起义,奔走于萍乡、酸陵、浏阳、铜鼓之间,一路风餐露宿,穿山越溪,倍受艰辛。有一次,他从安源去铜鼓的途中,在浏阳遇到民团盘查被扣留,险遭不测,由于他沉着机智才得以逃出,到达铜鼓。
在毛泽东和卢德铭还没有到达部队以前,八七会议的精神已经传到部队,大家非常振奋,当时由余洒度负责组织起义的准备工作。后来,起义军编为一个师,余洒度任师长。警卫团和平江农民自卫军一部编为第一团,团长钟文璋;安源工人纠察队与安福农民自卫军组成第二团,团长王新亚;驻铜鼓县的浏阳工农义勇军及平江农民自卫军和警卫团各一部组成第三团,团长苏先骏;此外,刚收编的邱国轩部几百人编为第四团,团长邱国轩。
在毛泽东为首的前敌委员会的领导下,1927年9月9日,震撼湘赣的秋收起义爆发了,在“攻打长沙”的口号鼓动下,斗志昂扬的三路大军,先后从驻地出发。师部率第一团9日由修水出发;10日第二团由安源出发;11日第三团由铜鼓出发,作战地图的箭头像一把把利剑直指长沙。由于当时全国的革命形势正处于低潮,敌强我弱,起义军的指挥员又大都缺乏实战经验,应变措施不当,各路起义军相继失利。毛泽东及时分析了形势,如果仍按原计划向长沙进军,很可能造成全军覆没。9月14日,毛泽东在上坪召集第三团负责人开会,决定尽快与六二团联系,并以前委书记的名义通知起义各部,在文家市收拢部队,重新布置下一段的军事行动。我一团在卢德铭同志带领下,于9月19日赶到文家市同三团会合。
1927年9月20日上午,在文家市里仁学校的一块草坪上,全师举行集会,这是秋收起义后很重要的一次会议。师长余洒度在队前宣布:现在请毛委员讲话!这时,千万双满怀期望的眼睛,一齐投向毛泽东。只见他身材魁梧高大,留着长长的头发,上穿刚过膝的兰布半大褂子,兰色的粗布裤子,足蹬草鞋,一付江南农民打扮。他向前跨了几步,站到队伍面前,以坚定的目光扫视一下部队,开始了讲话。他说:不久前中共中央召开了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投降主义路线,决定武装夺取政权,实行土地革命。目前我们的力量还不大,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不能继续打长沙了,待以后人民武装力量壮大了,我们一定会打长沙的。大革命由于投降主义的领导暂时失败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局面没有改变,各派军阀之间的混战不会停止。广大工农群众中蕴藏着浑厚的革命积极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的革命高潮必然会到来,革命队伍一定会逐步扩大,革命终究会取得胜利。毛泽东对形势精辟的分析和必胜的神态,深深地感染了广大指战员,像强劲的东风扫去乌云,改变了部队由于连续受挫而产生的沮丧情绪,提高了坚持斗争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