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部队自从改编为留守部队后,一直在陕甘宁边区执行任务,先后担负过为第十八集团军运输物资,护送前后方来往的干部,接收训练青年学生,配合兄弟部队抗击日寇的进攻,参加几次对国民党的反摩擦斗争。但是和前方的部队比起来,仗打得少多了。在这种情况下,部队的求战情绪十分高昂,都盼望开赴前线,多打几个胜仗。

这一天果然让我们盼到了。1944年10月的一天,上级通知我到毛主席的住处去。接到通知后,我立即风风火火地赶到了毛主席的住处。一进门,就看到三八五旅七七○团团长张才千也来了。毛主席向我招招手,让我坐下,然后笑着对我们两个说:“你们不是早就想到前方去吗?这次就答应你们的要求。中央决定,尽快在豫西开辟抗日根据地,决心把警一旅二团(我带过的部队)和七七○团放出去。这两个团都是红军老部队,在西北搞了七八年,这回要老虎出山显显威风了。”

讲到这里,毛主席又向我们分析了河南的形势。当时,河南的形势十分紧张。1944年4月以来,日本侵略军发动了河南会战,大举进攻河南。国民党在河南的40万大军不战而逃,使郑州、洛阳、许昌、南阳等30余座城镇沦入敌手。为了驱逐日军,开辟中原抗日根据地,从战略上将华中、华北、陕北联系起来,中共中央于7月发出了向河南进军的命令。9月,由太行军区抽调两个团组成豫西抗日第一支队,渡过黄河,从新安以西进入日军占领的箕山、嵩山地区。尔后,又从太岳军区抽调两个团进入陇海路、新安、绳池地区。中原李先念部也派部队向西进入嵖岈山地区,这次中央决定由王树声、戴季英组成河南军区,进军豫西,创建豫西抗日根据地。

在分析了形势之后,毛主席强调说:“河南地处中原一,是古今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能否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关系到能否把华中、华北和陕北联系起来的战略全局。因此,你们肩负的任务很重要。”接着,毛主席又向我们交代了具体任务。他说:“你们这两个团改编为两个支队,你们各率一支,迅速进入伊川、登封、汝阳地区,战略目标是三点(开封、郑州、洛阳)、一线(陇海线)。这两个支队虽然人数不多,但红军骨干多,部队素质好,战斗力强。到达预定地区后,要迅速扩大力量,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站稳脚跟。脚跟站稳了,就有了开展工作的根基,就能打开局面?”

我们到河南去,统一归河南军区领导。毛主席知道我们了解河南军区个别领导人犯过错误,对在这样的领导手下工作信心不足。因此,他语重心长地说:“有的同志过去犯过错误,中央的方针还是团结教育他们,给他们在斗争实践中改正的机会。犯错误并不可怕,改了就是好同志。中央相信他们会改正错误的。你们去后,要尊重、服从河南军区的领导,主动工作,注意团结,依靠集体的力量完成好这一任务。”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河南的斗争情况,毛主席还告诉我们可直接向中央汇报。

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警一旅二团改称豫西第三支队(又称第三分区),由我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并担任地委书记。我率三支队进入豫西以后,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在河南军区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纲领,充分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武装和民主政权,广泛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团结一切愿意抗日的力量,与兄弟部队紧密配合,粉碎了日寇发动的“扫荡”,很快在登封、汝阳一带站稳脚跟。不久又进军伏牛山,在伏牛山东南地区,成立了鲁山、南召两个县级政权和5个区的区政府,使两万多人口获得解放。南召是国民党十一战区副司令兼新八军军长高树勋的地盘。我部进攻南召时,高树勋派代表前来要求谈判。为了团结抗日,我带领一个班亲赴谈判地点,与高树勋进行谈判。经过谈判,双方达成了停火、互不侵犯、互通情报的协定。这一谈判结果得到了党中央的批准。这次谈判,还为后来争取高树勋部在内战前线起义,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奋战,我们终于站稳了脚跟,开辟了豫西敌后抗日根据地。

毛主席已经和我们永别了。在纪念毛主席诞辰100周年之际,回想起毛主席对我的谆谆教诲,倍感亲切和温暖,更加激起我对他的深切缅怀。当前,我们正进行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我们要在有生之年,为谱写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