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苏联的援助不要要求太高

五、对苏联的援助不要要求太高

1952年上半年编了“一五”计划。1952年8月,我跟着以总理为首的代表团到苏联去。总理是团长,团员4个人,有陈云、李富春、张闻天、粟裕。王鹤寿、陈郁、刘亚楼、罗舜初、宋韵文等是顾问,我们这些人是随员。这个代表团有百把人,各行各业都有人去,我当时是东北工业部的代表。稍后,东北工业部撤销,王鹤寿任重工业部部长,我又算重工业部代表。我们在苏联呆了整整10个月,直到1953年6月才回来,周总理去了后,依据毛主席的意见,向斯大林讲了我们面临的形势,包括抗美援朝的形势和我们要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决定,要求苏联对“一五”计划给予援助。苏联人要研究一下,总理就回国了,把我们这些人留下。接着苏联召开第十九次党代表大会,总理又去,谈了谈,又回来了。苏联十九大后人员变动比较大,估计他们顾不了我们的事,直到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以后,才开始分别谈判。苏联计划委员会有14个副主任,我们就分成了十几组,分别对口谈判。我当时负责冶金这个组,他们专门有一个副主任管冶金。与他们谈判时,他们一天到晚追问我们的矿产资源,我们答不上来,因为我们的地质工作太粗糙,条件太简陋,只有国民党给我们留下的十几台钻机,就是东北有一点,底子也很薄。苏联援助的项目基本确定以后,派宋韵文回国汇报,他那时是中财委秘书长兼计划局长。宋韵文汇报时,毛主席亲自听了。他回去给我们讲,毛主席很高兴,说,苏联已经花了这么大的力气了,不要要求太高,可以签字了。举个例子说,当时我们没有经验,总想一口吃个大胖子,第一个五年内提出要修一万公里铁路,而那时全国铁路一共也就是三万公里,是从清朝到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时期修了几十年才修起来的,我们五年就要修一万公里,苏联人听了认为做不到。所以谈判时卡冈诺维奇问我们,你说要修一万公里,铁路器材谁给?你们需要多少机车,多少车皮,你这些机车、车皮谁维修?电动机车少,主要是用蒸汽机车,每个车站都要有上水设备,风、水、电气,这一套东西,怎么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一时答不上来,最后商量下来,把计划砍掉一半,改为修五千公里,这时苏联才答应,觉得差不多。协定于1953年5月15日签字,当时苏方的谈判主持人是米高扬(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兼外贸部长),卡冈诺维奇(是部长会一议第一副主席兼交通部长)、卡维尔(他是贸易部第一副部长,留美学生,后来曾到中国检查苏联援建项目)参加;我们这边是富春同志主持,宋韵文、钱志道和我参加,我是管重工业方面的,钱是管军工的。签了协定,完成了任务,我们就动身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