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边
2025年11月19日
不要把“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边
父母教育孩子总是喜欢拿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或许他们并非有意要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但是他们经常或在不经意间这样做。
比如:“你看你张叔叔家的儿子,上个月钢琴六级已经过了,哪像你,连十分钟都坐不住。”“你看你王阿姨的女儿,这次考试又是第一名,哪像你,前十名都进不去。”……这些话是不是很熟悉?可以说,大多数父母都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
为什么我们总是喜欢用比较的方式教育孩子呢?其实并不是“别人家的孩子”在我们心中有多优秀,而是我们希望通过比较,让孩子认识自身的不足,从而发愤图强,成为一个与别人家的孩子同样优秀的人。
其实,拿别人家的孩子来激励自己的孩子并不明智。如果父母总是这样做,不但不会让他们主动去学习、去努力,反而会让他们产生厌烦情绪。
总是拿“别人家的孩子”激励孩子,出发点虽然是为了让孩子更加优秀,但往往只会带给孩子伤害。假如你经常拿孩子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做比较,容易让孩子产生一种自己什么都不行的错觉。长久以往,不但无法激起孩子的积极性,反而会让孩子越来越自卑。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完全可以不必强调“别人家的孩子”,如果你非要拿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那么,可以拿来比较的只能是行为,绝不是结果。你可以通过对比的方式指出孩子在哪些地方可以再进步,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就可以了。比如:“你堂哥是因为看了很多书,才爱上了语文。”千万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聪明,而是应该让孩子领悟到自己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变得和别人一样优秀。
我们要认识到每个孩子都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有的孩子天资聪颖,有的孩子迟迟不开窍;有的孩子顽皮好动,有的孩子文静乖巧……作为父母应该接纳孩子的个体差异,要明白差异并不等于差距。父母应该尊重这种差异,根据孩子的特点,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取长补短,让孩子越来越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