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孩子消除畏难情绪
有些事也许在你看来根本不值一提,但对孩子来说却是难题。你首先要理解、认同孩子的感受,用同理心与孩子交流,但不应代替孩子解决困难,而应该鼓励孩子,让孩子直面困难,必要的时候为孩子出谋划策,帮助他战胜困难。
在同理心这一点上,文小杰的爸爸做得非常好。当儿子对他说“太难了”的时候,他完全肯定了儿子的感受,接着他开始鼓励孩子挑战困难,并为孩子提供了一些实质性的帮助,帮助孩子降低难度,在很大程度上疏导了孩子的畏难情绪,最终让孩子完成了挑战。
孩子在学习的道路上,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畏难是人的天性。遇到困难,很多大人都有逃避退缩的想法,更何况孩子。畏难会让孩子害怕承担责任、害怕失败、输不起、不敢尝试新事物……假如孩子在困难面前止步,那么,他就无法体验成功。
所以,要想让孩子变得优秀,你必须教给孩子一些抗挫技能,让孩子拥有强大的意志力,以及面对任何困难都不会害怕的勇气。
那么,我们该从哪几个方面做起呢?
1.帮助孩子疏导畏难情绪
遇到难题时,首先要让孩子明确面临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引导孩子开拓思路,寻求方法,并且告诉孩子只要找出问题的根源,所有难题都会迎刃而解。搞清楚出了什么问题后再找策略。孩子在找策略的过程中,其知识和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孩子出现畏难情绪特别正常,关键在于大人如何去疏导。如果孩子说“不能做什么”的时候,大人一定要耐心询问孩子:“为什么不能?”这有助于了解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内心的真正想法,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指导,这对解决问题非常重要。
如果孩子说“他能完成一件事”的时候,大人则可以适时地追问:“你打算怎么解决?”从而了解孩子是否真的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在引导的过程中,大人要多用“我们”这个词,让孩子从心里感到自己不是孤军作战,如此,他的畏难情绪就会得到很大的缓解。
2.引导孩子关注过程,而非结果
当孩子遇到他觉得很困难的事情之后,因为害怕失败,害怕给人留下失败者的印象,所以他会选择退缩,逃避难题。
你需要让孩子明白,努力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引导孩子关注做事的过程,享受过程,强化过程,弱化结果,慢慢地,孩子就不会再惧怕失败。比如,当孩子参加比赛,没有拿到奖项时,你可以鼓励孩子说:“你的作品很棒,我看得出来,你很享受创作的过程,这就足够了。”
当孩子考试失败之后,你可以尝试着把“你失败了”换成“你努力了”,这对孩子来说,无疑是最大的安慰,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对待失败的看法。
3.多给予孩子鼓励和肯定
没有人喜欢失败,孩子更是如此。在每一次考试之前,孩子肯定都对成绩充满了期待。孩子之所以害怕输,是因为他对自己抱有很大的期待,希望自己能够战胜别人,取得好成绩,从而获得他人的认可,尤其是来自爸爸妈妈的肯定。
所以,要想让孩子勇于挑战,不惧失败,你要告诉孩子:“不是第一名也没关系,你永远是爸爸妈妈的骄傲。不管你是否优秀,爸爸妈妈依然爱你。”
总之,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没有任何捷径,解决问题唯一行之有效的途径就是坚持信念。我们要告诉孩子,面对学习中的任何困难都要咬紧牙关,朝着目标坚持下去,全力以赴地去做,那样一定会取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