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对自我能力的信心

培养孩子对自我能力的信心


“我家孩子,见他的同学都在学奥数,也吵着要学,于是我赶紧给他报了奥数班。结果还没上完一周课,他就说什么也不想去上了。原因是太难了,他总是搞不清那些逻辑。儿子总是一遇到困难就逃避退缩,我真担心他的畏难情绪会让他在之后的生活中无法克服困难,被挫折打倒。我要怎么才能提升他的抗挫力呢?”一位妈妈曾经向我求助。

相信每一位父母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孩子之所以出现畏难情绪,一方面有可能是因为自身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对自身能力没有信心。不管是出于何种原因,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我们要增强孩子对自我能力的信心。

1978年,美国一个心理学教授找来了一群孩子,并给他们发了一些拼图玩具让他们玩,教授则在旁边观察孩子们的行为和情绪反应。

开始的时候,拼图比较简单,越到后面,拼图变得越难。伴随着拼图越来越难,有一些孩子开始了抱怨:“这个东西太麻烦了,一点儿都不好玩。”这些孩子坚持了没多久,就放弃了,有的甚至暴躁地将拼图撒得一地都是。

其实,在做实验之前,教授早就预料到孩子在面临困难时会有这样的反应。

但是,令教授意想不到的是另一些孩子的反应。一个十岁的小男孩看到难搞的拼图,拉过一把椅子,让自己保持一个舒服的姿势,然后搓着双手,砸吧着嘴巴,掩藏不住喜悦地说:“我喜欢这个挑战!”看来他是准备打持久战了。而另一个孩子也露出了喜悦的表情,兴奋地对同伴说:“你知道吗?我非常期待这个拼图,它一定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东西。”最终,这两个孩子完成了拼图。

为什么两类孩子在面对困难时会有如此大的区别?是因为他们的智商存在差异吗?显然不是!这与智商并没有多大的关系。

教授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些孩子之间的根本差异在于思维模式。简单来说,是这些孩子看待自己的方式决定了最终的结果。最终完成拼图的孩子都是对自我极其肯定的孩子,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

有人说,摧毁一个人非常简单,那就是不停地否定他,让他产生自我怀疑。最终,他将会变成他想象中的样子。的确,一个人的自我肯定对其一生的发展都非常重要,无论是智力、体力,还是在做事情的能力上,自我肯定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要想让一个学习较差的孩子提升成绩,不妨让他反复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找回对自我能力的信心。

因此,我要再一次强调从简单题目做起的重要性,让孩子从简单的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乐趣。为了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父母可以给孩子的学习难度把把关,遇到难度太高的,就帮忙降低一下难度。当孩子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之后,我们就可以引导孩子去挑战一些更有难度的东西,在孩子的能力范围之类,一点儿一点儿地增加难度。

记住,在培养孩子自主学习习惯的这个时期,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找回学习的动力。因此,千万不要因为孩子学得不好就大发雷霆,这样除了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之外,别无益处。让孩子开心地去学习,让孩子相信“我可以”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