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孩子做好自我管理
孩子的成长需要大人的引导和帮助。想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首先需要引导孩子做好自我管理。
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能让孩子在大多数时候有效地消除学习带来的一些烦恼,也会让孩子在未来的学习生活当中更加自律。很多时候,拉开孩子之间距离的原因就在是否自律这一点上。
培养孩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真的非常必要,特别是对于自控力比较弱、叛逆性比较强的孩子,完全让他们靠自觉、自律去学习真的比较难。所以,我们需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孩子能够更好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那么,要怎样做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呢?以下几个方法和技巧值得大家借鉴。
1.陪孩子一起制作一个日常惯例表
制作日常惯例表,不单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能更好地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即使孩子上了高年级,甚至长大成人,依然能从日常惯例表中受益。
所以,我们不妨邀请孩子合作,让孩子为自己制作一个日常惯例表。跟列清单一样,尽可能地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这有利于后面日常惯例的执行。
制作日常惯例表非常简单:找一张稍微大一些的硬纸板,用黑笔把纸板分成大小均匀的表格,第一行写上“日常惯例表”几个字,然后在表格上从早上几点起开始填写,按时间分类,可以精确到几点几分干什么事。比如说,早上6:30起床,6:30~7:00洗漱,7:00~7:30吃早餐,7:30~7:50晨读,7:50~8:00检查随身物品,8:00准时
出门。
有的父母可能会在电脑上做好表格,然后打印出来。最好不要这样做,因为对于孩子来说,这样制作日常惯例表会减弱他的参与感。你不妨和孩子一起手绘,这样孩子的参与感强了,责任感也会强一些。
日常惯例表的制作技巧有很大的灵活性,表格的内容也应该随着孩子的成长而变化。把表格放在一个容易看到的地方,当孩子该做什么的时候,你只需要问孩子:“你的惯例表上,此时此刻你需要做什么?”让孩子告诉你他该做什么,而不是你督促他需要做什么。你会发现,惯例表会帮助你消除和孩子之间的许多“争斗”。
当孩子的生活变得清晰而有条理,并且可预测之后,孩子会渐渐喜欢这种有条不紊的生活带来的安全感,以及对生活的掌控感,这对孩子的学习极有帮助。
2.锻炼孩子的决策力,让孩子学会选择
孩子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兼顾。所以,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会面对很多选择。我们要教孩子学会选择,适时舍弃,才能抓住对于孩子来说更加重要的东西。
当孩子面临选择的时候,在孩子没有寻求建议之前,父母不要轻易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孩子才能充分遵循自己的内心,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从而做出合适的选择。
当孩子学会选择以后,他会更有主见,决策力也会增强,这对孩子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
3.培养孩子自律的品质
在学习和生活上,孩子总是会给自己找各种逃避的理由,目的就是不想做,想玩或偷懒。其实,真正让孩子进步、变好的选择,过程绝对不轻松。
曾经看过一个企业家的专访,主持人看了企业家画的画,问道:“你平时工作那么忙,怎么还会有时间去画画呢?”企业家笑着答道:“要是喜欢,总有时间。如果我们总是为事情寻找借口的话,就不可能做成任何事。”
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能够在如此忙碌的日子里坚持自己的爱好,依靠的就是自律。同样地,自律也是孩子学习必不可少的品质,良好的自律是成绩优秀的保证。
总之,如果想要让孩子取得更好的成绩,必须让他懂得珍视时间,重视时间的价值。不自律的人总是喜欢给自己找借口,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一旦孩子养成了这种恶习,不管做任何事,总会千方百计地找借口推脱、拖延。那么,学习拖沓、没有效率就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