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劳狄乌斯:残疾人的封神之路

第五章
克劳狄乌斯:残疾人的封神之路

意外称帝

罗马帝国的第三任皇帝卡利古拉于公元41年被刺杀。卡利古拉生前处决了所有家族内的适龄男丁,他本人并未留下任何子嗣,亦没有指定继承人。在皇位继承人不明朗的情况下,元老院和禁军都开始伺机而动,窥视皇权。议会内开始有议员提倡回归共和国制度,屋大维所建立的元首制危在旦夕,禁军们亦摩拳擦掌,欲立一个傀儡皇帝。

当议员们还在为帝制与共和争论不休时,暗杀卡利古拉的禁军已经闯入了皇帝的宫殿开始大肆洗劫。据说,一名禁军在洗劫的过程中,发现一楼的窗帘下面露出了一只穿拖鞋的脚。禁军士兵疑惑地上前,伸手拉开了窗帘。

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他身形消瘦,面如土色,瑟瑟发抖地躲在窗帘后面,看着手持刀剑的士兵更是被吓得六神无主。[1]他,是当时尤利亚·克劳迪家族最后的成年男性,是屋大维的养孙,是唯一逃过卡利古拉屠刀的皇族,同时亦是罗马帝国的第四任皇帝。他全名为:提比略·克劳狄乌斯·尼禄·日耳曼尼库斯,后世简称他为:克劳狄乌斯。[2]

禁军士兵看到年过半百的克劳狄乌斯,先是一愣神,随后快速地叫来了其他几名士兵,几人眼神交流了一下,之后一齐单膝下跪,高声称颂道:“Imperator(这一词有许多翻译方法,比较直接的是胜利将军,比较常见的是翻译则是皇帝)!”[3]于是,五十一岁的克劳狄乌斯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被禁军士兵们捧上了皇帝的宝座,成为尤利亚·克劳迪王朝的第四位皇帝。

热爱历史的残障少年

克劳狄乌斯生于公元前10年,届时屋大维刚刚建立罗马帝国,并且继承人盖乌斯与卢修斯尚未早逝。克劳狄乌斯的父亲德鲁苏是屋大维的养子,提比略的兄弟,母亲是屋大维姐姐屋大维娅的女儿。于屋大维而言,克劳狄乌斯既是外甥孙,又是养子的儿子。

克劳狄乌斯显贵的出身,让身边的人都对他有着极大的期望。他日后即便不继承皇位,也至少应该掌控政权或军权才是。然而克劳狄乌斯的童年却过得十分悲惨。作为尤利亚·克劳迪家族的孩子,克劳狄乌斯被屋大维寄予了极大的厚望,但是他带有两个先天性缺陷:腿瘸与口吃。[4]

这两点放在现代也许并不是什么大的毛病。克劳狄乌斯虽然腿瘸,但并不影响独立行走,虽然口吃,但并不代表无法说话。放到今天,过正常人的生活应是再简单不过。可是在罗马时期,尤其是出生于帝国的第一个皇族,克劳狄乌斯的这两个先天性缺陷导致他成了家族的耻辱。

腿瘸便意味着他无法长期地骑马与行军。不能建功立业,就无法掌控军权。口吃便意味着他无法学习演说,无法参与政治争论。不能参与政治,也无法成为罗马的领袖,自是与政权无缘。这样残酷的现实对于屋大维而言,是完全无法容忍的,他常常为外甥孙的残疾而感到丢脸,进而不愿意与之交流。克劳狄乌斯的母亲安东尼娅与舅舅提比略也十分地不待见他。于是克劳狄乌斯在家长的排斥与鄙夷中艰难地度过了童年。

童年的克劳狄乌斯几乎没有朋友,也没有亲近的人。身边的大人都不喜欢与他交流,甚至常常会耻笑与辱骂他。请来的家教老师天天都在试着强迫克劳狄乌斯改掉口吃的毛病,只花一点点时间教他历史、哲学与政治。然而即便是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克劳狄乌斯仍然找到了精神上的寄托与喜好:历史学。

克劳狄乌斯对人文与历史研究有着极大的热情,尽管身边的人对他嗤之以鼻,但他依然在阅读史书与文献中怡然自得。屋大维渐渐地注意到外甥孙对历史的热情,早已对克劳狄乌斯的仕途不抱希望的他决定培养孩子的史学天赋。公元7年,屋大维聘请著名的历史学家李维(Livy)来担任克劳狄乌斯的历史家教。舅公屋大维的这一决定,改变了克劳狄乌斯的一生。

在克劳狄乌斯青少年时期,他开始渐渐尝试控制自己的口吃,并且开始练习自己的演讲能力。屋大维都对克劳狄乌斯的进步大感欣慰,然而这似乎并不代表家人对他的看法有所改观。直至公元14年屋大维去世,克劳狄乌斯都未曾担任任何政治职务。

提比略继位后更是对这位残疾的学究侄子鄙视不已,不曾为克劳狄乌斯谋过任何职位。苏埃托尼乌斯记载了一个小事,就是提比略曾给克劳狄乌斯授予了执政官的礼服与仪仗,但是却不给他职位。当克劳狄乌斯追问提比略职权之事的时候,提比略只是顾左右而言他地回道:“我给你送了四十枚金币,当作你Saturnalia和Sigillaria两个节日的礼物。”[5]

而提比略对克劳狄乌斯的疏远也让他在赛扬努斯的政治清洗中逃过一劫。卡利古拉继位时,克劳狄乌斯已经是一个一心投身于史学研究中不问世事的中年人了。[6]

他是历史记载中最后一个能阅读伊达拉里亚语的人,同时也是第一个站在中立立场评价罗马共和国晚期内战的史学家。[7]克劳狄乌斯的历史著作包含了迦太基的历史、古伊达拉里亚文明的历史、希腊的历史,以及共和国衰亡的历史。尽管这些史书都未能保存下来,但是我们从苏埃托尼乌斯的记载中亦能看出克劳狄乌斯在世时作为一个史学家的成就。

克劳狄乌斯一心研究不问政事并未持续太久。他的侄子,新皇帝卡利古拉并不想让自己的史学家叔叔安心研究。据史学家卡西乌斯·狄奥记载,卡利古拉在任期间,他屡次公开地谩骂、羞辱克劳狄乌斯,并在公共场所愚弄克劳狄乌斯。卡利古拉曾强迫克劳狄乌斯担任政治要职,并故意让其在任期间出丑,借此寻欢作乐。克劳狄乌斯亦因为精神与心理上的压力,变得骨瘦如柴。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许多克劳狄乌斯就任早期的雕塑中,克劳狄乌斯一直是被刻画成一个枯瘦的老人。

重揽军权

克劳狄乌斯一上任便要处理许多卡利古拉所遗留下来的政治难题。首先,便是军权对皇权的打压。卡利古拉的任期虽短,却对屋大维建立的元首制体制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所谓皇权,便是在奥古斯都这一头衔下皇帝可以行使的各类特权。而这各类特权的根本,则源于贵族阶级与元老院对皇权的信赖,以及军队在背后的支持。而卡利古拉留给克劳狄乌斯的皇权,则是一个完全被元老院所孤立,被军队所挟持的空架子。

克劳狄乌斯历经三任皇帝,作为一个皇权的旁观者,以及滥用皇权的受害者,他深刻地认识到皇权的架空对帝国造成的潜在危害。而为了巩固皇权,首要的便是巩固军队。克劳狄乌斯在禁军的挟持下黄袍加身,自然对禁军的强权十分忌惮。

不甘成为禁军傀儡皇帝的克劳狄乌斯,必须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政治地基。为此,他必须优先稳定住禁军对皇权的威胁。为了表达对禁军的感谢,克劳狄乌斯一上任便给禁军赏赐了大量的钱财以及黄金,贪财的兵士们自然立刻喜笑颜开,顿时对克劳狄乌斯这位年迈又结巴的皇帝放下了戒心。

在稳定住禁军的骚动之后,克劳狄乌斯要面临的便是如何重塑皇权在罗马人心中的威严。卡利古拉在任期间的那些荒淫无度,荒诞不经的行径都让许多贵族、议员对皇帝的威严产生了动摇,不同于屋大维在任时人们对皇权的尊重与崇敬,卡利古拉任期时,元老院对皇帝充满了怀疑与恐惧。而议员们对皇帝的尊敬,是屋大维所缔造的元首制中,皇权稳定的基本条件之一,一旦瓦解,皇帝将无法颁布和实施任何政策。克劳狄乌斯必须重塑皇帝的形象,让人们重新对皇权产生信心。

为此,克劳狄乌斯尝试借鉴屋大维的先例,尝试成为一个受人尊敬,交好权贵,且名声显赫的皇帝。要做到这一点,克劳狄乌斯必须为自己积累战功、荣誉以及声望。可是跛脚、口吃又年迈的他,既无法像阿格里帕、提比略、盖乌斯那样征战沙场。亦无法像屋大维那样用意简言赅的口才与个人魅力去征服民众。受到年龄和先天缺陷的限制,克劳狄乌斯注定无法用传统罗马人的方式来为自己赢得尊重,但这些障碍都未能成为克劳狄乌斯建立军功的绊脚石。

在不能亲自上阵情况下,克劳狄乌斯用皇帝的权利号召了一场北伐,意欲征服当年恺撒都未能征服的不列颠半岛。不列颠半岛对于罗马皇帝来说可谓一块屡求不得的领土,当年恺撒未能完成征服便退兵,卡利古拉也未能征服。如果克劳狄乌斯能在自己在任期间征服不列颠半岛,必然能洗净“懦弱皇帝”的形象,成为军功显赫的罗马之主。

公元43年,克劳狄乌斯重新提拔了当年侄子卡利古拉惩罚后闲置的北伐军团,并开始向罗马世界的北方尽头进军。史料并未记载究竟有多少军团参与了这场战役,但是根据事后返程的军队以及日后驻扎不列颠的军队来分析,动员军团至少五个,分别是第二军团,第九西班牙军团,第十四日耳曼尼亚军团,以及第二十军团。

不同于卡利古拉,克劳狄乌斯与军队的契合度很高,在克劳狄乌斯的督军之下士兵的行军迅速,不列颠的许多地方势力闻风而向。据苏埃托尼乌斯记载,克劳狄乌斯兵不血刃便攻占了不列颠南部的大量领土。卡西乌斯·狄奥记载,罗马军团在克劳狄乌斯的带领下,压倒性地攻克许多不列颠部落,以至于克劳狄乌斯并未感受到明显的抵抗。同年,罗马于南不列颠建立不列颠尼亚行省,并将首都设在科尔切斯特(Camulodunum)。[8]

克劳狄乌斯于公元43年年末返回罗马城,元老院为其举办了盛大的凯旋仪式,帝国上下都为新皇帝的成功所振奋。继提比略与卡利古拉之后,这是罗马帝国第一次将领土扩张至一个之前从未成功踏足过的区域,克劳狄乌斯成了帝国的新英雄。

皇权与元老院

在重新掌控军权之后,克劳狄乌斯开始着手改善元老院与皇帝之间的关系。卡利古拉的烂摊子不仅仅是皇帝与军队的不和睦,皇帝跟议员的关系更是不共戴天。掌控着帝国所有资源的议员们依然对皇帝不久前的暴行记忆犹新,对待新皇帝更是戒心十足。刚即位时的克劳狄乌斯遭受到了和卡利古拉继位时截然相反的待遇,议员们非但没有第一时间表示忠心,明里暗里也常常给这位残疾皇帝使绊子。这也给克劳狄乌斯统治帝国带来了极大的阻碍,虽然皇权近乎无所不能,但是掌握着政治资源与统治根基的依然是元老院,在不依赖元老院的情况下,皇帝不可能完成彻底的统治。

身为史学家的克劳狄乌斯自幼熟读史书,他了解罗马保守的本性以及对上下关系的热衷。在元老院对皇帝冷言相向不予信任的情况下,克劳狄乌斯知道,他不可能像提比略或者卡利古拉一样再继续打压议员。克劳狄乌斯以退为进,与其选择继续激化元老院对皇帝的恶意,他选择采用传统罗马共和国时相对平等的议政方式,不再孤立皇权。这一新议政方式无疑对于罗马帝国时期的元老院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改动。

克劳狄乌斯在议会时不再坐在皇帝单独的中心位置,而是选择了坐在元老院议员当中。他拒绝其他议员称呼他为“胜利将军”(Imperator),并且会经常听从元老院的意见。克劳狄乌斯同时还恢复了元老院铸造铜币的权利(自屋大维之后元老院便被剥夺了这项权利)。

克劳狄乌斯的这一系列遵循传统的举动确实让他赢得了不少议员们的好感,但是仍有许多议员对这位残疾人充满鄙夷。他们不相信克劳狄乌斯的智商与判断能力,认为皇帝是一个轻易被人左右的智障,并对他充满鄙视。

眼看妥协之下并未能赢得元老院的信任,克劳狄乌斯又采取了另一种策略,合法地削弱元老院对罗马行政的影响力。公元47年,克劳狄乌斯效仿恺撒与苏拉削弱元老院时采取的手法,大幅度地扩大了元老院贵族议员的席位,允许更多的骑士贵族加入元老院。新加入元老院的议员会成为克劳狄乌斯的被庇护人,进而加大克劳狄乌斯对元老院的掌控。而后,他又提议让已经加入罗马近一个世纪的高卢行省的贵族加入元老院,然而这一提议最终遭到了议员的强烈反对,只得不了了之。

然后,为了进一步减少元老院对行政的影响,克劳狄乌斯开始对立法、行政、财政等事宜亲力亲为。但一人精力终是有限,无法事事亲力亲为,于是他开始采用大量的解放自由人来辅佐他执政。一时,解放自由人的地位在罗马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这些解放自由人从皇帝身上获取的权利也越来越大,与朱元璋重用太监的目的十分相似。克劳狄乌斯建立了一套筛选解放自由人官员的体系,虽然没有一个确切的名字,但或可称之为“解放自由人制度”。需要澄清的一点是,解放自由人指的是合法居住在罗马,不为奴隶,但是又不具备罗马公民身份的永久性居民。他们往往流离在庇护制度的边缘,无法完全融入罗马的传统社会阶级。而所谓解放自由人制度并不是一个法律明文规定的“制度”,而是一种选拔人才并任用人才的方式。克劳狄乌斯提拔大量自由民作为自己的政治羽翼,实际开创了一种新的人才上升渠道,故在此将其称为“解放自由人制度”。

皇帝法官

在诸多克劳狄乌斯亲力亲为的事宜中,最为著名的便是他直接参与了诸多司法案例,并且担任审判法官。克劳狄乌斯在任期间曾旁听与审判了无数大大小小的司法案例,对此,史学家们争议纷纷。苏埃托尼乌斯认为克劳狄乌斯的庭审与判决太过随心所欲,不符合传统法律判决的标准。[9]卡西乌斯·狄奥也似乎认为,克劳狄乌斯虽然钟情于司法审判,但是对于判决的轻重程度经常有失分寸。[10]然而亦有史学家认为,无论克劳狄乌斯的审判结果是否符合司法先例,克劳狄乌斯本人十分喜爱法律,并十分注重司法的效率与公正,为此他乐此不疲。

为了保证司法流程的公正,克劳狄乌斯将陪审团的参与年龄提升到了二十五岁。原因则是陪审团的年龄越大,越有可能做出有经验的判断。克劳狄乌斯还亲自下令,让法官们提升审判的效率,并且只有在处理完所有开始司法流程的案件之后才能休假。这样也确实大大地提高了司法流程的效率,进而加大了克劳狄乌斯在解放自由人与平民中的声望。

接连失败的婚姻

克劳狄乌斯一生坎坷,他在政治上饱受欺凌的同时,婚姻也不幸福。克劳狄乌斯一生先后有四位妻子。公元9年,十八岁的克劳狄乌斯迎娶了他的第一任妻子普罗提娅·尔古拉尼亚。关于普罗提娅的记载不多,在苏埃托尼乌斯仅存的记载中,二人婚后十分不合,普罗提娅在外有许多情人,并且对残疾的克劳狄乌斯没有最基本的尊重,二人于公元24年离婚。公元28年,克劳狄乌斯迎娶了第二任妻子艾依提亚·拍提亚。二人育有一女,但于公元31年离婚。据苏埃托尼乌斯记载,离婚的主要原因是艾依提亚常常语言暴力克劳狄乌斯,鄙视克劳狄乌斯政治上的无能与生理上的残疾。

克劳狄乌斯的第三任妻子便是著名的罗马荡妇皇后,梅沙丽娜。二人于公元41年结婚(克劳狄乌斯被禁军捧上皇位同年)。二人的结合本身就是一场表示尤利亚·克劳迪家族团结一致的政治婚姻。然而梅沙丽娜不仅完美地继承了克劳狄乌斯两位前妻的所有缺点,还变本加厉。不同于克劳狄乌斯的两位前妻,梅沙丽娜是尤利亚·克劳迪家族的一员,她是屋大维的侄外孙女,同时也是卡利古拉的表亲。这也导致了她对克劳狄乌斯有着发自内心的鄙夷,克劳狄乌斯皇帝的身份并未能让他在妻子面前赢得半点尊重。

梅沙丽娜公然寻找情人,甚至公开与情人出入各种风月场所,对克劳狄乌斯的名声与颜面不屑一顾。一开始克劳狄乌斯碍于梅沙丽娜的身份,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这只是进一步滋养了梅沙丽娜对克劳狄乌斯的不屑,她开始变本加厉。

她先是参与政治,并因自己跋扈的性格在贵族与元老院中树敌无数。而后更是萌生了与情人对皇位取而代之的想法。公元48年,梅沙丽娜趁克劳狄乌斯离开罗马的空隙,公开与情人西里斯举办了一场婚礼,并扬言要谋杀克劳狄乌斯取而代之。

克劳狄乌斯得知此事之后,迅速赶回罗马,并召集了禁军,将西里斯与梅沙丽娜以叛国罪处死。梅沙丽娜荒诞的行径这才告一段落。梅沙丽娜死后,元老院投票将梅沙丽娜永久除名于历史,接受除忆诅咒。[11]

克劳狄乌斯接连失败的婚姻让他对另一半丧失了所有要求,他一生的婚姻都在忍受伴侣的耻笑与羞辱,从未有过幸福。也正是在克劳狄乌斯对婚姻绝望的时候,一个名叫阿格里皮娜的尤利亚家族成员向克劳狄乌斯伸出了橄榄枝。也正是这名女子,为尤利亚·克劳迪王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野心皇后

阿格里皮娜是卡利古拉的妹妹,日耳曼尼库斯的女儿,屋大维的曾孙女。这旁人羡煞不已的皇族血脉却没能让阿格里皮娜过上平安富贵的生活。据罗马史学家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记载,阿格里皮娜有着姣好的面容以及良好的声望,深受许多贵族与皇族的喜爱。公元28年,阿格里皮娜十三岁时被皇帝提比略许配给了罗马的一个名望颇高的贵族,阿汉诺巴乌斯(Ahenobarbus)。[12]

公元37年,二十二岁的阿格里皮娜与丈夫诞下一子,起名尼禄。然而尼禄不到一岁之时,阿格里皮娜的兄长卡利古拉便开始大规模地屠戮尤利亚·克劳迪家族内的皇族血亲。阿格里皮娜身为女性,虽然逃过一死,但也被放逐到了意大利西边的一个小岛上,被迫与丈夫与儿子分离。卡利古拉随后没收了阿格里皮娜的所有财产。公元40年,阿汉诺巴乌斯去世,卡利古拉将尼禄的所有合法遗产全部没收。尼禄与母亲阿格里皮娜一无所有,天各一方。

公元41年,克劳狄乌斯继位,为了弥补卡利古拉在位期间犯下的许多过错,克劳狄乌斯将所有被放逐的尤利亚·克劳迪成员全部召回了罗马城,阿格里皮娜与尼禄也迎来了时隔四年的重逢。

数年的放逐生活影响了阿格里皮娜对权力的看法,孤儿寡母的她深刻意识到了权力的重要性。她开始以自身的美色与声望为筹码,在罗马的权贵中寻找丈夫。在这过程中,她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勾引以及一次短暂的再婚。公元48年,克劳狄乌斯处死了水性杨花的梅沙丽娜,心灰意冷的老皇帝终于又单身了下来。阿格里皮娜也终于等来了一个一步登天的机会。她先是色诱了克劳狄乌斯最信任的顾问帕拉斯(Pallas),并让帕拉斯劝说克劳狄乌斯在家族内寻找下一位皇后。帕拉斯劝说的理由是:尤利亚·克劳迪家族在经历了提比略与卡利古拉的屠戮之后,迫切地需要家族贵族来调解内部矛盾。克劳狄乌斯采纳了帕拉斯的提议,并与阿格里皮娜结婚。时隔半载,克劳狄乌斯终于迎娶了一位知性貌美又不公然忤逆他的皇后,而阿格里皮娜也如愿以偿地登上了权力巅峰。

继位之争

在成了帝国皇后之后,阿格里皮娜开始计划为儿子尼禄谋权夺位。克劳狄乌斯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德鲁斯早年夭折,二儿子布列塔克斯在阿格里皮娜再婚时年仅七岁,尚不宜继承皇位。阿格里皮娜便怂恿克劳狄乌斯,立继子尼禄为皇储。

公元53年,克劳狄乌斯将女儿许配给尼禄,并将十五岁的尼禄与十二岁的布列塔克斯皆立为皇储。从这件事上来看,他对二人的继位依然摇摆不定。而阿格里皮娜不愿再等,既然克劳狄乌斯不愿立尼禄为唯一的皇储,她便着手谋杀皇帝,为尼禄夺权。

其中的缘由不难理解,克劳狄乌斯之所以愿意立尼禄为皇储的原因是儿子布列塔克斯年纪尚小,不能继承皇位。若是再等四年,待到布列塔克斯成年,尼禄将丧失继承皇位的唯一优势,阿格里皮娜遥控朝政的梦想也将化为泡影。

公元54年10月13日,克劳狄乌斯死于皇宫自己的卧室内,终年六十三岁。这位早年被家族歧视,中年被外甥欺凌,晚年被妻子捉弄的老皇帝终于迎来了生命的终结。

他的死因,古典史学家如苏埃托尼乌斯、卡西乌斯·狄奥,以及塔西佗都出奇地达成了共识。他们一致记载克劳狄乌斯死于阿格里皮娜的毒杀。虽然在死因上一致,但是具体投毒的过程众说纷纭。一种说法为阿格里皮娜从53年起便不断给克劳狄乌斯长期投毒,以至于皇帝终于中毒身亡,也有一种说法为克劳狄乌斯死于晚饭时的毒蘑菇。[13]近代不乏史学家猜测克劳狄乌斯为自然死亡或者死于疾病,不过这些都是捕风捉影的推测,公认的说法依然是死于阿格里皮娜的毒杀。

克劳狄乌斯死后,十七岁的尼禄如愿以偿地继承王位。克劳狄乌斯的儿子,尼禄名义上的弟弟布列塔克斯于一年后被尼禄毒死,终年十三岁。

克劳狄乌斯封神

克劳狄乌斯死后,元老院内虽仍有反对他的声音,但是他对罗马所做出的贡献皆是有目共睹。尽管克劳狄乌斯重用解放自由人引起了元老院的不满,但他重整皇权、收拢军队、扩张领土、改革司法等获得了贵族、平民,与军队的支持。元老院依然与克劳狄乌斯有许多不和之处,但是相较于提比略与卡利古拉,克劳狄乌斯效仿屋大维的行径为他博得了元老院的尊重。作为一个历史学家,克劳狄乌斯遵循了许多罗马的传统,同时也克制了自己的欲望,是一个值得尊重的罗马人。

公元54年,克劳狄乌斯去世同年,元老院投票将克劳狄乌斯封神。曾经的家族耻辱成了万神殿中的一员,与屋大维一起受到罗马人的供奉与崇拜。封神克劳狄乌斯的理由有很多,一方面元老院也想借此来鼓励克劳狄乌斯的执政态度,希望能与未来的皇帝达成共识。另一方面,克劳狄乌斯的政治与军事成就确实十分让人敬佩,加上克劳狄乌斯在平民中的呼声很高,他的封神亦能让元老院博得平民的支持,可谓是一举两得。他成了罗马历史上第二位封神的罗马人,也是第一个万众敬仰的残疾人。

克劳狄乌斯的一生过得并不幸福,口吃和跛脚的先天性缺陷让他成为尤利亚·克劳迪家族的耻辱,处处受尽冷眼。对历史的热爱拯救了克劳狄乌斯,他如愿地成了一个学者,还算受人尊重,但是好景也不长。卡利古拉更是在克劳狄乌斯这个残疾人叔叔身上肆意地发泄着自己的恶趣味,让克劳狄乌斯日渐消瘦,生不如死。妻子们也水性杨花,把他当作笑话。但这些都丝毫不影响克劳狄乌斯勇敢地面对生命以及皇权所需要承担的责任。克劳狄乌斯的史学著作虽然现都已失传,但是从史学家苏埃托尼乌斯与塔西佗的记载中不难看出,他是一个优秀的学者。同时,也是一个罗马人需要的皇帝。他没有屋大维的口才,但他努力地与元老院达成了和解。他没有提比略的军事天赋,但是他坚持带兵征服了恺撒不曾踏足的领域。他就是克劳狄乌斯,一个励志的残疾人皇帝。

[1]Suetonius. Divus Claudius 10.1 拉丁语原文为“neque multo post rumore caedis exterritus prorepsit ad solarium proximum interque praetenta foribus uela se abdidit”。

[2] 也有人称呼他为“克劳狄乌斯一世”,借此来区分他与 3 世纪的军阀皇帝“克劳狄乌斯二世”。

[3]Suetonius. Divus Claudius 10.2 拉丁语原文为“latentem discurrens forte gregarius miles, animaduersis pedibus, e studio sciscitandi quisnam esset, adcognouit extractumque et prae metu ad genua sibi adcidentem imperatorem salutauit”。

[4]苏埃托尼乌斯曾记载了一段屋大维写给提比略的亲笔信,里面详细描述了家族对克劳狄乌斯的失望,以及克劳狄乌斯身体的残障。Suetonius. Divus Claudius 4.1-6。关于克劳狄乌斯的残障,卡西乌斯·狄奥也记载过,详情参见Cassius Dio. Historia Romana 60.2.1-4

[5]Suetonius. Divus Claudius 5.1 拉丁语原文为“Tiberius patruus petenti honores consularia ornamenta detulit; sed instantius legitimos flagitanti id solum codicillis rescripsit, quadraginta aureos in Saturnalia et Sigillaria misisse ei”。

[6] Ibid. 拉丁语原文为“tunc demum abiecta spe dignitatis ad otium concessit, modo in hortis et suburbana domo, modo in Campaniae secessu delitescens”。

[7] Ibid. 42.2. 在这一段中,苏埃托尼乌斯详细论述了克劳狄乌斯的学术成就。

[8]Cassius Dio. Historia Romana 21. 2-4.卡西乌斯·狄奥详细地记载了这一事件的全过程,篇幅原因,故不附加原文。

[9]Suetonius. Divus Claudius 14-15. 苏埃托尼乌斯用两段很长的记载描述了克劳狄乌斯司法的细节,其中还包含了许多具体事例。

[10]Cassius Dio. Historia Romana 60.5.6-7 古希腊语原文为“καὶ οὕτω γε πάντα ταῦτα κρίσει καὶ οὐκ ἐπιτηδεύσει ἔπραττενὥστε καὶ ἄλλα ὁμοίως ἔνεμε”。

[11] 受同等待遇的还有前文曾提及的赛扬努斯。

[12]Tacitus. Annales. 4.75.1 拉丁语原文为“Ceterum Tiberius neptem Agrippinam Germanico ortam cum coram Cn. Domitio tradidisset, in urbe cele- brari nuptias iussit”。

[13]塔西佗记载的是阿格里皮娜给克劳狄乌斯喂了毒蘑菇,但是由于毒性不够强,克劳狄乌斯都吐了出来。之后阿格里皮娜便买通了医生,让医生在医治克劳狄乌斯呕吐时再度下毒,克劳狄乌斯才被毒死。Tacitus. Annales 12.67.1。
苏埃托尼乌斯记载的则是,克劳狄乌斯当晚被毒蘑菇所毒死。Suetonius. Divus Claudius 44.2-3。
卡西乌斯·狄奥的版本也与苏埃托尼乌斯的版本类似。Cassius Dio. Historia Romana 61.3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