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牛魔王的真爱?

谁是牛魔王的真爱?

牛魔王(李云中 绘)

周星驰《大话西游》里的牛魔王,强抢紫霞,要纳她做妾,一出场就带着霸气。这种霸气,恐怕是大多数人对牛魔王的印象。其实细读《西游记》原著,就会有许多新的认识。

《西游记》原著里的牛魔王,自己有家,有铁扇公主,他又跑到积雷山找了个玉面公主。很多朋友误以为他是“包小三”,贪图玉面狐狸的美色。其实牛魔王是跑去吃软饭的!这在原著里很清楚:

(火焰山的土地说)“那公主有百万家私,无人掌管;二年前,访着牛魔王神通广大,情愿倒陪家私,招赘为夫。那牛王弃了罗刹,久不回顾。”

女子道:“我因父母无依,招你护身养命。江湖中说你是条好汉,你原来是个惧内的慵夫!”

玉面公主招牛魔王过去,是为了有个神通广大的男人来掌管“百万家私”,是有意为之的,还特意寻访过!这里跳出了妖界的情景设定,是比照着人类社会写的。家私无非包括山场、田庄、店铺……需要管理佃户、伙计,交赋税,应付官府。这些事在明代,没有男人来经办是不成的!

明清时兴傍富婆

因为可以吃软饭,所以到有钱人家入赘,就成了明清的一种风气。清代有一部神奇的小说,叫《何典》,里面有一个活鬼,老婆叫雌鬼。活鬼死了,遗产甚多,雌鬼坐产招夫,招来了一个刘打鬼入赘。刘打鬼心里一琢磨:

晓得活鬼是个财主,去做他替身,便是个现成的财主;正是吃他饭,着他衣,住他房子,触他屄(打码,是韵脚,反切为卑衣切),再没有比这个占便宜的了。

这和牛魔王的想法正好一样。雌鬼对丈夫刘打鬼的要求,和玉面狐狸是一样的,“虽不为吃穿两字招你来,也巴望你挡一片风水”,目的是顶门立户。

四川省通江县有一块明代的碑,正反映了牛魔王的这种情况,这是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四川巡抚颁布的一条禁令:

示谕人等知悉:凡妇人不幸夫亡愿再嫁者,听其自便。不许指以抚子、当差为名,坐业招夫。市棍、乡豪亦不许填房、入赘。

从这条禁令中,可以看出很多好玩的事:

既然有禁令,就说明民间这种事已经形成了风气。但凡形成风气,就不是一厢情愿的事。一方面,从女方说,单身女性有家产,需要人“抚子”“当差”,这和玉面公主说招牛魔王来“护身养命”是一回事。另一方面,从男方说,喜欢填房、入赘的,都是地方的市棍、乡豪,说难听点就是地痞光棍、市井无赖——其实在妖界,就是牛魔王这样的人!所以玉面公主“访着牛魔王神通广大”,听起来高大上,照应到人间社会,其实就是能打架,混得开。牛魔王这样的,身高体壮,武艺高强,是很受单身女妖怪欢迎的!所以我们用今天的思路,以为牛魔王“包养”了玉面狐狸,那是完完全全错了!

为了挣钱,牛魔王也蛮拼的

然而牛魔王又不仅仅是吃软饭!

明清时期,但凡吃软饭的男人,都是家里无依无靠,或者嫌前妻穷丑的。像《儒林外史》里的匡超人,先是在没发达的时候入赘郑家,考中后又偷偷入赘到一个大官家里。这部小说里,我最看不上的就是这位匡超人!而牛魔王不是这样,他是明明白白、坦坦荡荡地去吃软饭。

牛魔王自从跟了玉面狐狸之后,除了不回家之外,对铁扇公主绝不是完全冷落。不但不冷落,似乎还不错。因为孙悟空对玉面狐狸提起铁扇公主,玉面狐狸就生气地说:

这贱婢,着实无知!牛王自到我家,未及二载,也不知送了他多少珠翠金银,绫罗缎匹;年供柴,月供米,自自在在受用,还不识羞,又来请他怎的?

但凡婚外恋,都是从正妻手里抠钱贴补小三。牛魔王反倒是从玉面狐狸这里倒腾了不少钱,给了铁扇公主。不但有金银、衣服,还有首饰,甚至柴米油盐都往芭蕉洞搬!不但搬,还是定期的!玉面狐狸当然是心疼这笔钱的,不然她和一个陌生人第一句话何必说这个。若不是牛魔王坚持,玉面狐狸怎可能拿一分一毫的家私给芭蕉洞的那个“贱婢”!

要知道,铁扇公主不是没有工作啊。她仗着芭蕉扇,每年去火焰山摇两下扇子,就可以拿到老百姓的花红酒礼,一笔不菲的年薪。何必让牛魔王费心思接济?其实,这就是牛魔王的底薪!说来说去,玉面狐狸再心疼,这笔用来“买住牛王”的钱,她必须得花!既然花了,“贱婢”再来勾搭老公,那就理直气壮开骂!

所以,玉面公主和牛魔王,说爱情、说色欲,都是次要的!不如说是一笔交易。所以孙悟空喝骂玉面公主,就说:“你这泼贱,将家私买住牛王,诚然是陪钱嫁汉!”

不说“迷住牛王”,而说“买住牛王”,就清清楚楚地揭示了牛魔王和玉面公主的关系。

从某种角度来说,铁扇公主有收入,牛魔王没收入,毕竟是件没面子的事。牛魔王到玉面狐狸这里是来打工的!他出卖的是神通,收获的是按年按月发放的金银绫罗柴米——他居然不存私房,都送到铁扇公主那里去——真是顾家的人啊!当然,玉面狐狸付出的还有“卑衣切”,这是老牛私吞的。这“卑衣切”在当时的社会共识下,铁扇公主看来是不那么在乎的,算作老牛的私房钱了!

除了底薪,老牛收获的当然还有对狐狸家的控股权。孙悟空假变的牛魔王回到芭蕉洞。全家上下都对牛魔王“敬谨”得不得了,若不是按月往家寄东西,何能如此?

“牛王”道:“夫人久阔。”罗刹道:“大王万福。”又云:“大王宠幸新婚,抛撇奴家,今日是那阵风儿吹你来的?”大圣笑道:“非敢抛撇,只因玉面公主招后,家事繁冗,朋友多顾,是以稽留在外,却也又治得一个家当了。”……“我因图治外产,久别夫人,早晚蒙护守家门,权为酬谢。”

两年后重逢,铁扇公主并没有大吵大闹,只是娇嗔一句而已,足见老牛并不是不顾家。而孙悟空太了解他大哥的心理了,他替牛魔王解释不回家的原因,是“图治外产”“又治得一个家当了”。一听这话,铁扇公主那点怨气,立时又消了一半。她起码明白,这外产、这家当,当然指的是老牛对玉面公主家产的控制力,而老牛真没瞒着她!看在外产、家当的分上,且饶过老牛一回!

牛魔王的婚姻形式到底是什么?

单身汉傍富婆无所谓,但牛魔王可是有家室的,为何还能顺理成章地傍富婆?铁扇公主,名义上是正妻,玉面狐狸名义上是妾,然而妻和妾并不见面。牛魔王在外面经营产业,对家里的原配却又不离不弃。这种情况,还不是一般意义的“重婚”。这其实反映了明代的一种社会现象,还有个专门名词,叫“两头大”。

两头大又叫“两头做大”,在明清的商人(尤其是徽商)中格外流行。原配妻子在家里照应一家老小,支持丈夫在外创业。但商人长年在外,总需要有人陪伴,照顾他的起居,于是往往在创业的城市另娶一房。但如果对方是当地富户之女,没有男孩,招赘一个有本事的外地人,双方都是很合算的。

对于这种两头大,明清小说《欢喜冤家》《郑月娥将错就错》《蒋兴哥重会珍珠衫》里都有这样的故事。“三言”里的《杨八老越国奇逢》,其中的杨八老就是“两头大”。他是陕西人,到福建做买卖,当地的一个老太太看他人不错,就要招他为婿,和他说的这段话,非常能代表当时人的心理:

杨官人,你千乡万里,出外为客,若没有切己的亲戚,那个知疼着热?如今我女儿年纪又小,正好相配。官人做个两头大:你归家去,有娘子在家;在漳州来时,有我女儿。两边来往,都不寂寞;做生意,也是方便顺溜的。老身又不费你大钱大钞,只是单生一女,要他嫁个好人,日后生男育女,连老身门户都有依靠。就是你家中娘子知道时,料也不嗔怪。多少做客的,娼楼妓馆,使钱撒漫。这还是本分之事。官人须从长计较,休得推阻。

这种现象,谈不上好,也谈不上不好,当时官方称之为“俗例”。法律上虽然禁止“停妻再娶”,但对于民间俗例,除非闹出不可调和的纠纷来,却也尊重。牛魔王这是碰上了好运气,别的商人得混多少年,才能混一个两头大。玉面狐狸家本来就有钱,不需要老牛再创业。这种两头大,老牛当然是乐意干的!

危急时刻,男人本色

一位丈夫对妻子的态度,往往可以在危急时刻判断出来,因为这是他的第一反应,毫无掩饰、思考的时间。所以,我们通过牛魔王在危急时刻对待两位夫人的态度,就可以判断牛魔王心中谁轻谁重了。

玉面狐狸被孙悟空欺负了,跑去向牛魔王告状。可以读读这一段,特别好玩:

牛王满面陪笑道:“美人,休得烦恼。有甚话说?”那女子跳天索地,口中骂道:“泼魔害杀我也!”牛王笑道:“你为甚事骂我?”女子道:“我因父母无依,招你护身养命。江湖中说你是条好汉,你原来是个惧内的慵夫!”牛王闻说,将女子抱住道:“美人,我有那些不是处,你且慢慢说来,我与你陪礼。”……却与他整容陪礼,温存良久,女子方才息气。魔王却发狠道:“美人在上,不敢相瞒。那芭蕉洞虽是僻静,却清幽自在。我山妻自幼修持,也是个得道的女仙……这想是那里来的妖怪,或者假绰名声,至此访我。等我出去看看。”

这一段是什么呢?只要把“美人”两个字换成“亲”,就是淘宝客服和用户在讲话!

【牛魔王】亲,有什么能帮到您的?

【玉面公主】你们害惨我了!

【牛魔王】亲,您详细讲讲好吗?

【玉面公主】我就冲着你售后好,才买的你的服务。你竟然……

【牛魔王】(先发一个可爱表情)亲,实在抱歉,我们有什么不周到,您慢慢讲……(编造理由中)啊,可能是后台发货发错了!

这是夫妻对话吗?这完全是一派交易的口吻好不好!这正是一个出卖劳动,一个购买服务的态度!

但是,同样是被孙悟空欺负了,铁扇公主和牛魔王的对话,却完全不同:

牛王高叫:“夫人,孙悟空那厢去了?”……罗刹女扯住牛王,磕头撞脑,口里骂道:“泼老天杀的!怎么这般不谨慎,着那猢狲偷了金睛兽,变作你的模样,到此骗我!”牛王切齿道:“猢狲那厢去了?”罗刹捶着胸膛骂道:“那泼猴赚了我的宝贝,现出原身走了,气杀我也!”牛王道:“夫人保重,勿得心焦。等我赶上猢狲,夺了宝贝,剥了他皮,剉碎他骨,摆出他的心肝,与你出气!”

老牛真没掉链子!值此追赶孙悟空的紧急时刻,牛魔王先叫出的居然还是“夫人保重,勿得心焦”,欲拿住孙悟空与她出气,这就是肯疼媳妇,这才是结发夫妻,这就是铁扇公主满意之处!

直到最后,孙悟空率领众神打上门,小小的芭蕉洞风雨飘摇,就要被踏平之际,夫妻之间竟然还有这样一段对话:

罗刹女接扇在手,满眼垂泪道:“大王!把这扇子送与那猢狲,教他退兵去罢。”牛王道:“夫人呵,物虽小而恨则深。你且坐着,等我再和他比并去来!”

铁扇公主有情,宁可不要扇子,也要保住丈夫的性命,这就是疼男人的媳妇;牛魔王有义,宁可单打独斗,也不让夫人亲身犯险,这就是疼媳妇的男人!要知道,铁扇公主能招架孙悟空半天之久,扇子也不会白给的,牛魔王竟然不让她参战,有此一句,可知牛魔王心中,到底重的是结发之情!况且他和孙悟空是在摩云洞前赌变化的,离老家芭蕉洞好几千里。失败后,老牛投的是芭蕉洞,而不是就近回摩云洞。他明知玉面公主危急,却丝毫不回身救护。摩云洞被捣毁后,从始至终,也不见牛魔王问过一个字。对他而言,玉面公主家不过是一家挣钱的公司而已!

而且,铁扇公主对牛魔王的感情,也是可圈可点啊。她不想老牛再出战,便想送出扇子。直到最后,牛魔王力尽被擒,铁扇公主也不是恨他在外纳妾,带着扇子一走了之,而是跑出来,双手将芭蕉扇献上。可谓夫妻连心,至死不渝!反倒是众天神仍然不放老牛,牵牛归佛。

呜呼!为之歌曰:

浩浩倾盆雨后,

蒙蒙火焰山头。

千年恩爱一时休,

独向芭蕉洞口。

不见铜蹄铁角,

空抛皓齿明眸。

纯阴宝扇近来秋,

只扑流萤入袖。

——调寄《西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