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华州里的明代经济史

玉华州里的明代经济史

有些朋友对《西游记》有个误解——既然《西游记》说的是唐僧取经,反映的一定是唐朝的事。其实恰恰相反。因为写书的人,并不是历史学家;听众和读者,也不是学者,没有必要去考证唐代是个什么样子,反倒融进当前的市井人情是最合适的。所以《西游记》看似写的是唐朝故事,实际反映了明朝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史。诸如锦衣卫、驾帖、五城兵马司等,都带有典型的时代特征。今天不妨从玉华州聊聊《西游记》里的物价(包括灭法国、凤仙郡附近地区),实际上也带有很强的中晚明特征。

玉华州的物价

玉华州是作者写的一个很不错的地方。唐僧一进玉华州,就觉得不凡:

三藏心中暗喜道:“人言西域诸番,更不曾到此。细观此景,与我大唐何异!所谓极乐世界,诚此之谓也。”又听得人说,白米四钱一石,麻油八厘一斤,真是五谷丰登之处。

这里说“白米四钱一石,麻油八厘一斤”,唐僧就觉得很便宜。为什么觉得便宜?可以比较一下百回本《西游记》成书时期的明代物价。这里有两部书可以参考,一部是沈榜的《宛署杂记》,另一部是何士晋的《工部厂库须知》。万历五年(1577)白米每石八钱,万历二十年(1592)粳米每石一两四钱,平均在一两银子左右。就是赶上丰收年,最便宜的是《明实录》里记载的:“自今年为始,如遇年丰价贱,大约每米一石,定价五钱。”也比玉华州四钱一石贵。可见玉华州的米价是极低的了。明代的一石米,根据米品种不同,当在一百五十斤到一百八十斤之间。明代一两银子,综合一些研究,约合今天三百元。则当时一斤米合1—2.3元之间。与今天的大米价格差不多。

麻油也就是香油,一斤香油,在万历年间在三分到六分之间变动(折合9—18元)。玉华州的香油价格低到八厘一斤,合2元4角,实在是便宜。

玉华州也有贵的东西,比中土地区贵的,是猪和羊(难道是接近佛国,肉类产量小吗?)。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分别变成小妖和赶羊人,混入黄狮精的洞里,孙悟空说:

买了八口猪,七腔羊,共十五个生口。猪银该一十六两,羊银该九两。前者领银二十两,仍欠五两。这个就是客人,跟来找银子的。

按这个价格算,一口猪二两银子(600元),一头羊一两三钱银子(390元)。根据《宛署杂记》所载明代万历时物价,一口猪约值一两二钱银子(450元),一头羊约值五钱四分银子(150元)。

这里多说一句,今天的猪肉便宜,羊肉、牛肉贵。明代正好反过来。猪肉贵,牛羊肉便宜。然而无论猪牛羊肉或是别的商品,今天的价格比明代似乎涨了好多。《宝日堂杂钞》的“宫膳底账”,万历二十年(1592)一斤猪肉二分银子(6元),一斤羊肉和牛肉都是一分五厘(4.5元),就是熏猪肉,也才六分一斤(18元,据《万历会计录》)。今天的猪肉十二三元一斤,牛羊肉都得三四十元一斤。

但是到了荒年,物价就会大幅上涨。例如在凤仙郡,上官郡侯挂出的榜文,有这么一段:

富民聊以全生,穷军难以活命。斗粟百金之价,束薪五两之资。十岁女易米三升,五岁男随人带去。

这里当然有些夸张虚写。斗粟百金,不可能是一斗粟值一百两银子(3万元),但是也能看出灾荒时物价腾贵的特点。例如明郑廉《豫变纪略》卷二记明崇祯十三年(1640)时河南旱灾:“米麦斗值钱三千,禾二千七百。人相食,有父食子,妻食夫者。”一斗米或一斗麦子,值三千文(相当于一两多银子)。清《临潼县志》记明泰昌元年大灾:“十岁儿易一斗粟。”粟比米便宜一半左右,这倒和三升米差不多了。

棉衣和马匹

妖精过冬,也是要穿棉衣的,比如黄狮精手下两个小妖,奉命要去玉华州的乾方集上买猪羊。两人路上合计:

如今到了乾方集上,先吃几壶酒儿。把东西开个花帐儿,落他二三两银子。买件绵衣过寒,却不是好!

这些小妖,既然在黄狮精手下,按原著的描述,无非是狼虫虎豹,居然过冬怕冷,无论是虎皮、狼皮、狐狸皮,这都是过冬的大利器呀,原来的皮哪里去了?而且大王居然不发棉衣,逼得小妖想着办法抠银子,去人类社会买。而且也确实可以随随便便去人类市场上喝酒买东西,街上的人也不觉得奇怪。所以,这种妖精和占山为王的人类强盗没有什么区别。可以理解为作者写的时候,就写的是市井风情,没把他们当作妖怪来写。

这里的“花帐”是以无作有,以少报多的假账。落,就是捞、赚的意思。《笑林广记》卷三“裁缝”:

太守命法官祈雨,雨不至,太守怒,欲治之。法官禀云:“小道本事平常,不如某裁缝最好。”太守曰:“何以见得?”答曰:“他要落几尺就是几尺。”

两个小妖,两件棉衣,花二三两银子。这个我没有找到明代棉衣的物价,倒是清代阿桂《军需则例》:“每名给安家银五两,棉衣银一两。”看来一件棉衣也就是一两银子,合三百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马。马和猪羊不一样,不是用来吃肉的,而是军事物资。孙悟空在灭法国的柜子里与猪八戒故意算账:

行者捣鬼道:“我们原来的本身是五千两,前者马卖了三千两,如今两搭联里见有四千两,这一群马还卖他三千两,也有一本一利。够了!够了!”

本身,就是本钱。一匹马大概多少钱呢?明代的马价,也是有变化的。总的来说,天下太平的时候,马就便宜。永乐时期,互市马匹的官方定价,一匹上等马才卖四两三文五分银子(1200元),价格相当于一辆入门级的山地自行车。后来越来越贵,可能是和边疆打仗有关。嘉靖时期,一匹马要卖十三至十七两银子(3900—5400元)。《明世宗实录》卷四九二载,嘉靖四十年(1561)正月,巡按直隶御史建议平抑马价,“请以江南江北马匹尽准改折每匹马征银二十四两”。二十四两白银就是七千二百元了,可以买辆摩托车。

万历二十年(1592)至万历二十八年(1600)发生“万历三大征”后,马价曾达二十两一匹的高价。《西游记》最终成书是在明代的中晚期。所以孙悟空说他们有“百十匹”马,可“卖三千两”白银,折每匹三十两左右,这和嘉靖中二十四两的马价是基本相当的。

宴席和嫖妓

还有一次在灭法国,孙悟空他们住店,店老板说了饭菜的价格:

赵寡妇道:“我这里是上、中、下三样。上样者:五果五菜的筵席。狮仙斗糖桌面,二位一张,请小娘儿来陪唱陪歇。每位该银五钱,连房钱在内。”行者笑道:“相应(合适,便宜)阿!我那里五钱银子还不够请小娘儿哩。”寡妇又道:“中样者:合盘桌儿,只是水果,热酒筛来,凭自家猜枚行令,不用小娘儿,每位只该二钱银子。”行者道:“一发相应!下样儿怎么?”妇人道:“不敢在尊客面前说。”行者道:“也说说无妨。我们好拣相应的干。”妇人道:“下样者:没人伏侍,锅里有方便的饭,凭他怎么吃,吃饱了,拿个草儿,打个地铺,方便处睡觉,天光时,凭赐几文饭钱,决不争竞。”

这个价格,真算便宜的了。据《金瓶梅》第十六回,西门庆、谢希大、祝实念、孙天化等十个朋友,做生日宴,用银五两,合每人五钱。还请两位“小优儿”(男优)弹唱助兴,每人二钱。这还没有房钱呢。所以孙悟空自然说便宜。

灭法国还涉及妓女的出台服务:

寡妇道:“我小庄上几个客子送租米来晚了……因客官到,没人使用,教他们抬轿子去院中请小娘儿陪你们。想是轿杠撞得楼板响。”行者道:“早是说哩。快不要去请。一则斋戒日期,二则兄弟们未到。索性明日进来,一家请个表子,在府上耍耍时,待卖了马起身。”寡妇道:“好人!好人!又不失了和气,又养了精神。”

这里的“去院中”,当然是指妓院。又如《水浒传》第六十九回:“(史进)与院子里一个娼妓有交。”这里可以看出,酒店服务是非常周到的,不用客人关照,只要说一句“将上样的安排来”,那办酒席、请歌妓都是一条龙的!如果不是孙悟空拦着,一会儿四个歌妓就抬来了!

孙悟空还说:“我那里五钱银子(约150元)还不够请小娘儿哩。”这其实说的也是明代的物价。例如《金瓶梅》里与妓女歇宿一夜,为一至二两,合今天的三百元到六百元。如果是包月套餐,就便宜些,二十两可以办理,折合一天也得二百元。但要是哪天不去,这天的二百元就白扔了。

但这是相对好一点的,低级的地方,例如明陈大声《嘲北妓》:

门前一阵骡车过,灰扬。那里有踏花归去马蹄香?……行云行雨在何方?土坑。那里有鸳鸯夜宿芙蓉帐。五钱一两戥头昂,便忘。那里有嫁得刘郎胜阮郎。

可见五钱到一两的价格(150—300元),只是到土炕上过过夜,就是所谓的“窑子”。自然比“院中”差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