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政变

第三十一章 沙丘政变

秦始皇在第五次出巡中因为自身体质虚弱,又奔波劳累,加上为了躲避灾祸、找寻不死丹药,终于病倒了。

虽然他一生都在寻求着所谓的长生不老的秘方,但根本不存在这样的秘方,他也无法抗拒生命的终结,随着病势一天天加重,秦始皇深知自己的大限已到,当务之急是交代后事,尤其是立储之事。

长子扶苏是秦始皇心中的不二人选,虽然他与秦始皇屡屡政见不合,但为人“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再加上大将蒙恬的辅佐,无疑会是一位贤能的君王。再者,按照惯例,长子嫡孙继承大统乃是理所当然。虽然他更喜欢小儿子胡亥,但是胡亥横征暴敛、胡作非为,并不适合当国君。

当下始皇不再犹豫,召来兼管着皇帝符玺和发布命令诸事的赵高,让他代拟一道诏书给长子扶苏。扶苏此时正在上郡(今陕西榆林东南)监军,始皇命他将军事托付给蒙恬,赶回咸阳主持丧事。

这个赵高是什么人呢?

赵高是一名宦官起家,秦始皇听说他为人勤奋,又精通法律,便提拔他为中车府令掌皇帝车舆,还让他教自己的少子胡亥判案断狱。由于赵高善于察言观色、逢迎献媚,因而很快就博得了公子胡亥的赏识和信任。

秦始皇让赵高拟定的诏书在好后,秦始皇命令赵高立即派使者发出,然而,赵高阳奉阴违,表面答应,但根本没有遵秦始皇谕旨,他与扶苏向来不和。一旦扶苏继位,他的地位不保,而幼子胡亥昏庸无知,若胡亥继任帝位后,容易控制。因此暗中扣压了遗诏。

七月丙寅,秦始皇驾崩于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西北太平台),一代帝王就此陨落,秦始皇驾崩时只有五十岁。

丞相李斯鉴于皇上死于宫外而太子又未确立,害怕天下人知道真相后大乱起来,也担心秦始皇的诸多儿子纷纷起来争夺皇位,于是封锁了消息,将棺材置于辒辌车(古代可以卧的车,有窗户,闭之则温,开之则凉,后也用作丧车)内,队伍所经之处,进献食物、百官奏事一切如故。因此当时除了随行的胡亥、赵高和五六名宠幸之臣知晓始皇已逝外,其余的人均被蒙在鼓里。

一天傍晚,车队停下住宿。赵高觉得时机已到,便带着扣压的遗诏来见胡亥,劝他取而代之:“而今大权全掌握在你我和丞相手中,希望公子早作打算。”胡亥早就梦想能够登上皇帝的宝座,只是碍于忠孝仁义而不敢轻举妄动。

听赵高一番贴心之语,但仍还有些犹豫,叹息道:“父皇病逝的消息还没有诏示天下,怎么好就去麻烦丞相呢?”

赵高胸有成竹地说:“公子不必再瞻前顾后,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事没有丞相的支持不行,臣愿替公子去与丞相谋划。”胡亥立即答应了。

李斯是秦朝开国元老之一,他跟随始皇多年,协助始皇统一天下,无论是治理国家,还是平定边疆叛乱,都屡建奇功,且为人谨慎,在朝中颇受人尊重。赵高心想,只要争取到李斯的支持,大事可成。

为此,他颇费了一番心计。赵高了解到李斯虽现在坐拥富贵荣华,但出身平民,过怕了穷困潦倒的生活,也时刻担忧自己的前途,一旦站错队,前程尽毁。于是,他决定从李斯这个性格弱点发动进攻。

赵高径直找到李斯,有恃无恐地对他坦言:“现皇上驾崩一事,外人无从知道,给大公子扶苏的诏书及符玺也在我那里,定谁为太子,全在丞相与高一句话,丞相看着办吧!”

李斯大惊,听出了他想篡诏改立的意图。当下断然拒绝,义正词严地说:“如此大逆不道的话,你怎么说得出口!李斯本来出身低微,幸得陛下隆恩,才有今日的显贵。皇上现今将天下存亡安危托付给你我,怎么能够辜负他呢!”

赵高见正面游说无效,便一转话锋,问道:“丞相,依你之见,在才能、功绩、谋略、取信天下以及扶苏的信任程度这几方面,你与蒙恬将军谁强呢?”

李斯沉默半晌,黯然地说:“不及也。”

赵高进一步试探:“丞相是个聪明人,其中的利弊得失不必我多说,想必丞相自己能看清,大公子一旦即位,丞相之职必定落入蒙恬之手,到时候,还有你的立足之地吗?胡亥公子慈仁敦厚,实乃立嗣的最佳人选,希望丞相再仔细考虑考虑。”

此情此景下,李斯内心焦躁不宜,两种思想在自己的头脑中做着激烈的斗争,他终于向赵高妥协,赵高知计已成,欣喜若狂,马上与李斯合谋,假托始皇之命,立胡亥为太子;又另外炮制一份诏书送往上郡,以“不忠不孝”的罪名赐扶苏与蒙恬自裁。

扶苏接到诏书后,如晴天霹雳,他完全不相信这样的结果,呆愣一会儿回到帐中欲拔剑自刎,被大将蒙恬看到,蒙恬一直是钦佩公子扶苏的品行为人,且与他相交甚好,对这份意外的诏书产生了怀疑,劝阻道:“陛下而今出巡在外,又没有立定太子,诸公子必定都虎视眈眈,暗含窥伺之心。他委任你我监军守边,足见信任之深。今天忽然派使者送来赐死命令,怎知不是有诈?不如提出恳请,弄清楚再死不迟。”

蒙恬不知道的是,前来送诏书的使者早就被赵高买通,他一直在催促,扶苏虽然早已看出赵高的假诏书。但是,仍然认为这是秦始皇其父本意。说道:“陛下当年令我监军,已是无立我为太子之心也。今胡亥既定为太子,年最幼,陛下必恐诸公子不服,尤其是我。你我领三十万大军,守边御贼,其势足以谋反,虽陛下神威天降,却也不得不防。陛下赐我以死,正为此也。我一日不死,陛下一日不得心安。”言罢挥剑自杀。

扶苏已死,但蒙恬不肯不明不白地就死,使者便将他囚禁在阳周(今陕西子长县北),兵权移交给副将王离,又安排李斯的亲信为护军,这才回去复命。

胡亥听说扶苏已死,对蒙恬的杀心也消除了,而此时正好遇上蒙毅替始皇祭祀名山大川归来,赵高本对他积怨已久,同时也担心日后蒙氏重新掌握大权,于是对胡亥进谗言:“先帝本来早就想选贤立太子,就是因为蒙毅屡次阻止才没有实行。这样蛊惑君心的人,不如杀之,永绝后患。”胡亥信以为真,就派人把蒙毅拘留在代地(今河北蔚县东北)。

一步步扫清障碍后,赵高建议胡亥赶快回去继承皇位。

但摆在眼前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将秦始皇的尸体运回咸阳,当时正是夏天,气候炎热,尸体已经开始腐烂,散发出阵阵恶臭,为掩盖气味,赵高便命人买来大批鲍鱼将臭味盖住,一行人浩浩荡荡回到了咸阳,这才发丧,公告天下,不久举行了空前隆重的葬礼。

太子胡亥称帝,是为秦二世。赵高官封郎中令,是胡亥最亲信的人。秦二世胡亥奢靡腐化、残酷至极、胡作非为,为了反抗暴秦的统治,公元前209年,也就是秦始皇去世的第二年,农民领袖陈胜、吴广起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大军入关,至此,秦王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