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幻象

十、幻象

一个不认识的女人站在羊之国土上,指引着道路。

已经预见到“solificatio”的阿尼玛,现在看起来像是灵魂指引者,那个指引道路的人[17](图19)。这条路始于童年的土地,也就是说,当理性的现代意识还没有和历史的灵性,即集体无意识相分离的时候。这种分离确实是不可避免的,但它会使意识与人类启蒙的模糊灵性产生疏离,并导致本能的丧失。这种结果就是本能的萎缩,人们也因此在日常情境中迷失了方向。但分离也伴随以下情况,“童年的土地”必将保留着孩子气,而且会成为幼稚倾向和冲动的永久根源。这些干扰当然是意识心灵最不欢迎的,因此它始终压抑它们。[18]但是,这种压抑只能导致其与源头更加疏离,从而使本能更加缺失,直到它变得缺失了灵魂。其结果,要么意识心灵被完全淹没在孩子气之中,要么经常不得不借助于老年愤世嫉俗的虚伪或怨恨的辞职,而徒劳地防止自己被淹没。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尽管意识取得了不可否认的成功,但在人类的很多方面,当代意识的理性态度存在幼稚的不适应性,而且对生活充满了敌意。生活变得毫无生机、深受约束,且呼唤着要重新发现源头。但是,只有意识心灵本身被领回到“童年的土地”上,在那里像以前那样接受无意识的指导,这个源头才能被发现。过分长时间地维持童年状态就是孩子气,但是,起身离开并且假设童年不再存在,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它,这同样也是孩子气。但是,如果我们回到“童年的土地”上,我们就会屈服于害怕变得孩子气,因为我们没有认识到,原本有灵性的所有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一张面孔向前看,另一张向后看。就像所有现实生活一样,它是摇摆不定的,因而是象征性的。

img

图19 作为向导的灵魂,正在指示道路。威廉·布雷克为但丁的《神曲:炼狱篇》(Purgatorio)第四章制作的透明水彩画,引自Binyon,337,Plate 102。

我们站在意识的高峰之上,相信有一条幼稚的道路可以把我们引向更高的高峰。这就是那座并不真实的彩虹桥。为了到达下一个高峰,我们必须先往下走到土地上,在那里道路开始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