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对比
同时对比
同时对比产生于这样的事实:看到任何一种特定的色彩,眼睛都会同时要求它的补色,如果这种补色还没有出现,眼睛就会自动地将它产生出来。正是由于这个事实,色彩和谐的基本原理才包含了互补色的规律。
补色的同时产生,是作为一种感觉发生在观者的眼睛之中,并非客观存在的事实。因此,它是无法摄影复制的。将同时对比和连续对比置于同等的地位,也是有道理的。
我们可以做这样的试验:在一块大而强的色域里,观察一个小黑方块,可先蒙上一张薄纱纸。如果那块色域是红的,黑方块就会呈现略带绿色的灰色;如果是绿的,就会呈现略带红色的灰色;如果是紫的,就会略带黄色;如果是黄的,那么黑方块就会呈紫灰色。每种色相都会同时产生它的补色。
图80-85以另外的形式说明了这个试验。在六种纯度色彩里,各放一个中性灰色小方块,它在明度上要同周围色准确相符合。在眼睛看来,每个小方块都略带有它的背景色相的补色。在注视某一种色彩时,最好将其余的色相遮没,并且不要把它放得距眼睛过远。
对背景色看得时间越长,并且色彩的亮度越大,同时效果就会变得越强。如果能从前方照亮背景,并将图例放得略低于视平线,使整个图面在从斜射的光线中观看,其效果就会加强。
这种同时出现的色彩,并非客观存在,而只是发生于眼睛之中,它会引起一种兴奋的感情和强度不断变化的充满活力的颤动。在持续的注视下,由于眼睛疲劳,这种特定色彩似乎会失去强度,而对这种同时色相的感觉却增强了。
同时对比效果不仅发生在一种灰色和一种强烈的有彩色之间,并且也发生在任何两种并非准确的互补色彩之间。两种色彩分别倾向于使对方向自己的补色转变,因而通常这两种色彩都会失掉它们的某些内在特点,而变成具有新效果的色调。在这种情况下,色彩就会呈现一种有生气的活动力。它们的稳定性受到了扰乱,处于易变的振动之中。它们失去自己的客观特点,并在各自的一种非真实的行动领域中,如同在一个新的面积中运动。色彩好像是非物质化了。色彩感觉的动因并不总是和它的效果相一致的,这条原理完全有效。
同时效果对所有关心色彩的人都至关重要。歌德说过,同时对比决定色彩的美学效用。
图86-88是在橙色底上的灰色方块,所使用的三种灰色不同,但仅隐约可辨,如图89所示。第一个方块内的灰色带蓝味,加强了同时对比的蓝色效果(图86)。第二个方块内的灰色是中性的,所以取得一种正常的同时对比效果(图87)。在第三个橙色方块内,灰色看上去是中性的(图88)。三种灰色的效果不同,其理由是:第一种灰色里混合了一点蓝色,从而和同时对比效果建立了合作关系;第二种灰色是中性的,它单独表现了同时效果;而第三种灰色包含了恰好可以抵销同时对比效果的橙色混合物,因此表现不出同时对比的变化。这个实验清楚地证明:同时对比的动人效果可用适当的方法将其扩大或抑制。
重要的是,要知道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同时对比可以发生,以及怎样能将它们中和。在色彩中运用同时对比来预防分解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几年前一家织造厂的经理绝望地要求我的关注,他有数百米昂贵的领带绸布卖不出去,因为在一种红底上的黑条子看上去不是黑色,而是绿色。这种效果如此显著,以致顾客硬说那黑色的纱线是绿的。如果事先用的是略带褐色的黑纱线,同时对比的效果就会被中和,严重损失就可以避免。
除了像图88里所表明的那种防止同时对比效果的方法以外,还有一种办法:将容易受影响的色相改为不同明度。明暗对比一出现,同时对比的影响就减低了。
在正式作画之前,先把一幅构图里要使用的色相进行并置,用一幅预备性的草图来检查色彩效果,总是可取的方法。
下列练习可进一步阐明上述各点。
图90:紫色底上的两个黑方块,它们呈现出一种同时对比的淡绿色。
图91:紫色底上有两个黑方块和两个黄方块。因为有了黄色作为紫色的补色,黑色几乎没有受任何向绿色变化的同时对比的影响。
图92:在红紫色底上放置两个略带绿色的黑色方块和两个红橙色方块。红橙要求蓝绿,红紫要求黄绿;由于绿色在色轮中位于黄绿和蓝绿之间,略带绿色的黑色就呈现出相当强烈的翠绿色。红橙色和蓝绿色同样也经受强烈的同时对比的刺激。
图93表现了绿底上的红紫色和红橙色。红紫色要求蓝绿,绿色要求介于红橙和红紫之间的色彩,即红色。绿色有力量使红紫和红橙都更发红,于是这两者都表现出一种激奋的同时对比的微红。这是纯度色彩中的一种真正的同时对比效果。类似的试验当然可以用所有其他的色相进行。
图94表明:原色黄色和红色在蓝底上时看上去呈静止状态,互相之间不产生同时对比变化。如果像图95那样,使蓝底向蓝绿色变化,同时对比就会出现;黄色和红色在蓝绿色底上受到同时的激奋。
图版十六
《魔鬼与蝗虫》
选自十一世纪“圣塞弗尔天启书”原稿
藏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
当一种补色色相被十二种色相色轮中的左侧或右侧邻色所取代时,这种同时对比效果就发生在纯度色彩之间。举例来说,由于紫色是在黄色的对面,我们就用红紫或蓝紫来代替,同时对比效果可以借助于面积对比而加强,请看图104和105进行比较。
图版十六
《魔鬼与蝗虫》
选自十一世纪“圣塞弗尔天启书”原稿这部书中的插图注有十一世纪的年代。《魔鬼与蝗虫》这幅画有其非同寻常的表现力。色相的选择和色域的划分,在构图中都有惊人的独创性。
这幅画建筑在两个色平面上。其中之一构成背景,它被分成八块等同的横向长方形,表现出两对色彩,即红橙/绿色和褐紫/黄色。每种色彩都安排在两个对角长方形中。另一个色平面由各种形象组成,即魔鬼、蝗虫和人类。这些形象里又加用了两对色彩,即蓝色/橙色和白色/黑色。这样,画面就构成了八种色彩的结合。红橙色/绿色和褐紫色/黄色这两对色彩并不是两对确切的互补色。每种色彩都产生同时对比,因此,正如主题所要求的那样,色彩的效果颤动而不调和。在红橙色/绿色背景上的蝗虫和人类形象是用蓝色和褐紫色描画的,而在褐紫色/黄色背景上的这些形象却用蓝色和绿色来表现。人类的蓝色和蝗虫的蓝色产生一种混乱的效果;魔鬼和蝗虫伪装出一种虔诚的样子,高视阔步地走向它们的牺牲品。白色和黑色使这种表现方法具有某种抽象概括。
色彩和形状的表现,通过受主子驱使的蝗虫的姿势和态度而得到加强。总体来说,这幅画暗示了野蛮的残暴和叛逆。人类和节肢动物的形象不断变化的方向,描画了魔鬼势力的进逼和牺牲品的无助与绝望。
表现性的艺术作品常常具有一种引起反感的效果,总的说来不符合正统的美的概念。格吕内瓦尔德的《圣安东尼的诱惑》和《耶稣受难像》都属于这种表现类型。这样的作品激起观画者强烈的情感,他们必然会感觉到创作活动所具有的破坏性力量。
图版十七
埃尔·格列柯,《基督临刑》
埃尔·格列柯开始在威尼斯习画时,是提香的学生。可是丁托列托
那种阴郁而充满感情的风格和委罗内塞
细微的画面变化,比提香的微妙的多色调给他的影响还要大。
埃尔·格列柯在他的绘画作品中,把丁托列托人物形象的充满感情的动作强化到入神的幻想高度,把委罗内塞拘谨的用色改变成洋洋洒洒而有表现力的和谐。在埃尔·格列柯的笔下,形体的透视和解剖变成了表现性和绘画性的东西。塞尚可说是继承并发展了这宗遗产。
埃尔·格列柯注意用动作和色彩来表现他的体验。他为每一种题材都发展了客观上正确的色彩协调,而将形状的处理留给主观偏见去解决。
这幅作品表现了埃尔·格列柯的独特的质感效果。这个主题是耶稣受难题材中最难看最可厌的事件之一。埃尔·格列柯将基督那种高贵的伟大气魄和风姿同粗野的一群士兵进行对比。基督穿着紫红色长袍,独自站在画面的正中,被身穿墨绿色衣服的士兵殴打。在这位神王的旁边,站着身穿灰蓝色坚固铠甲的骑士,这是好战的尘世统治权的象征。这个伪善的、消极的和无动于衷的旁观者的铁甲上反射出长袍的紫红色,它同灰蓝色交织在一起,构成引人注目的蓝紫色。
图版十七
埃尔·格列柯(1541-1614,西班牙画家)
《基督临刑》
藏慕尼黑绘画陈列馆
前景左侧站着两位玛利亚,她们的眼睛看向别处。其中一位身着模糊的灰黄色,另一位则是模糊的暗蓝色。在右侧,一位工匠穿着粗俗的带绿味的黄色背心,拿着螺丝起子向一块木板弯下身去,他正在制作十字架。他的姿态、按透视法缩小了的身体和硫磺色的背心都暗示出一种无主见的愚昧,他的白色衬衣则表示脱离了那个现实场面。
中景上拥挤着一群乱七八糟的激动的士兵。穿铠甲的那个人的灰蓝色在背景上又得到横向地重复使用。在总的蓝灰色中散布的那许多有力的光线,创造了一种严峻的、金属般的冰冷气氛。紫红色、发绿的黄色、灰黄色和蓝灰色等构成色相在激发,形成一种不调和的、绝望的、极其尖锐的同时对比。这种同时对比之所以会产生,是因为这些色彩并非确切的互补色,进而互相冲突干扰的结果。埃尔·格列柯用这种方法表现一种沉闷的感觉。他为达到这神情绪的真实而牺牲了“色彩的美”。
图版十八
文森特·凡·高,《晚间咖啡馆》
从印象派到新印象派,凡·高发展了一种有着和谐线条和强烈色彩的表现主义。他把基于色彩科学的新印象主义的静态改变成由主观体验所控制的动态艺术。色彩的“点描”被凡·高加以扩大,并用来使色域纹路化。他把纹路当作使色彩和谐和强化的一种手段,凡·高的作品画得像一种曲线运动,而他的着色却是从表现角度来考虑决定的。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具有压倒性的表现力,他的色彩在我们的感觉上则是不和谐的。
这幅例画表现了一家夜间灯光明亮的路边咖啡店。布满暖光的区域是用黄色和橙色的单色来描画的。这些明亮的色彩同暗色的建筑和满布星斗的蓝紫色夜空形成对比。凡·高笔下的铺着石子的街道变成了一个带着黄色、橙色、浅蓝色和黑色小点和短划构成的色域。天空的蓝紫色在左边的门框上重复使用。在蓝黑色房屋的正面偶尔用了些橙色小点,表示有灯光的窗户。几个人物形象消失在暗色街道的深处。最后的一批顾客靠近一头坐在那儿。空着的桌椅、回家的人群和几个有灯光的窗户使人感到一种寂静和荒凉。凡·高的其余作品如《播种者》《黄色扶手椅》和《坐着的老人》等,也同样反映出他个人的孤独。
在这幅画中,凡·高将夜空的高远同个人的渺小联系起来,同他们所处的自己选择的狭隘环境联系起来。人工照明同星斗的永恒光亮形成对偶。这样,画面上的每件物体形象都渗透了画家的忧伤情调。
主要色彩黄色和咖啡馆的橙色一起同天空的蓝紫色构成同时对比。紫色原可作为黄色的补色,而蓝色则作为橙色的补色。然而凡·高未用紫色和蓝色,却选用了蓝紫色,这样就使黄色和橙色都颤动起来。这种效果又由于色域分布得不平衡而得到加强。闪亮的黄色和橙色为了取得和谐均衡,就会要求比现在大得多的蓝紫色色域。墙壁的黄绿色和树木的暗绿色同点缀的红色色点和色线之间又形成了另一种同时对比。这种构图上的不对称,使画面着色有了表现主义的强烈效果。
图版十八
文森特·凡·高(1853-1890,荷兰画家)
《晚间咖啡馆》
藏荷兰奥特洛克罗勒-穆勒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