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后记
我试图在本书中制造一种便利的交通工具,以便使色彩艺术家在前进的道路上乘坐很长一段路程。可是这毕竟不会是轻松的旅程。这条道路是由一些无情的色彩规律所决定的。
这些规律以彩虹形式发光闪耀,并在人工建造的色彩球体中得到辨别,这个球体将纯度色相以及它们的混合色延伸和扩大到黑色和白色的两极地区。
为了把彩色光的光线置于适合它们的面积之中,具有深度阴暗的黑色是必需的。白色的明亮光辉也是需要的,它给色彩增添物质力量。
在黑色和白色之间,跳动着有彩色的世界的脉搏。只要色彩是同客观物体的世界联系在一起,我们就能看到它们,辨认出它们的关系。色彩的内在本质还有待我们去探索理解,而且必须运用直觉予以领悟。所以规则和公式只不过是在艺术中达到色彩完满的道路上的路标而已。
列奥纳多·达·芬奇的《绘画论》一书,为画家建立了一整套的规则,他在书中说:“如果你试图按照规则进行创作,你什么也完成不了,而只会设计出一团混乱。”达·芬奇就这样再一次为他的读者排除知识障碍,鼓励他们遵循自己的直觉。
在艺术中有价值的并不是表现和体现的手段,而是每个人自己的特性和个性,首先要有个人的教养和创作能力,然后那个人才能进行创作。
对色彩的认真研究是人类的一种极好的教养方法,因为它可以引导人们感知内在的必然性。要掌握住这些东西,就是要体验整个自然界生殖的永恒规律,要认识必然性,就是要抛弃个人的任性,为造物主尽职——尽人之职。
在本书中,我讨论了一些优秀的绘画作品,并且试图发现它们的内在含义。所选用的主要是前辈大师的作品,因为许多读者都可能熟悉这些原作。但是这些作品所表现的色彩原理却是不受时间限制的,今天,它们仍像以前一样可供效法。
在弗兰西斯加、伦勃朗、勃鲁盖尔、塞尚以及其他新老大师们的作品中,如果有人只看到主观上和象征上的内容,那么他就永远体会不到这些作品的艺术力量和美妙之处。所有艺术努力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取得形状和色彩上精神本质的解放,并从客观物体世界的禁锢中解脱出来。正是从这个愿望出发,非写实性艺术才兴盛起来。今天我们生活的世界,同十六世纪六十年代或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人们所知道的世界是不同的。我们今天的世界是发明创造所形成的。我们创造机器,机器的意义在于它们的功能。机器并不是观念的象征,而是有目的的思想的具体化身。
今天,甚至图画也不是象征性的。它们存在的理由在于自身,在于它们的形状与色彩。画家为自己的设计使用色域和色彩,而必需的生活力量来源于他自身,他在直觉或灵感的指导下形成自己的经验。
不论绘画如何发展,色彩永远是首要的造型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