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度对比

色度对比

饱和,或色质,指的是色彩的纯度。色度对比就是在纯度的强烈色彩同稀释的暗淡色彩之间的对比。由白光色通过棱镜产生的色相是最大的饱和色,或称色相的最强度。

在颜料色中也有最大的饱和色彩。不妨回想一下图58中所表示的曲线图表,它同最高纯度和强度的颜料色彩有关。

色彩可用四种不同的方法掺淡,其结果也就非常不同。

(1)一种纯度色彩可用白色掺淡。这可以使其特性多少趋向冷调。洋红色同白色调和会产生一种略带蓝色的色调,并且在特性上有急剧改变。黄色同白色相调和会变冷;而蓝色和白色调和后其特性则几乎没有变化。紫色对白色极其敏感。鉴于饱和的暗紫色带有某种威胁,所以用白色淡化后形成的紫丁香色,便有一种适意的和安静的欢快效果。

(2)一种色彩可以用黑色来掺和。这种掺和可使黄色失去其光亮的特性,变成令人生厌的或阴险的恶意色,黄色的辉煌度不复存在。籍里柯籍里柯(Théodore Géricault, 1791-1824):法国画家。浪漫主义画派先驱者。的作品《精神病者》就是用的黑黄色,它对于精神错乱有一种不可抗拒的表现力。

黑色可以使紫色产生它“固有的”幽暗,就好像变成了夜色。

洋红色同黑色掺和后获得一种偏紫的色调。

朱红色同黑色掺和后产生一种像是烧焦了的红褐色。

黑色可使蓝色失色。蓝色只需掺和少数几级黑色就全部失去光亮。

绿色可变换的级数远比紫色和蓝色为多,并且有许多可能的变更。

概括地说,黑色会剥夺色彩的光亮质感。它可以使色彩脱离光亮,并且早晚会使它们黯然无光。

(3)一种饱和色彩可以同白色和黑色,或者同灰色混合而掺淡。把灰色同一种饱和色彩一混合,就会得到亮度相等的,或较明或较暗的色调;但是在任何情况下,这些色调都不如相应的纯度色那样强烈。掺入灰色会使色彩或多或少地变得暗淡和中性化。

德拉克洛瓦不喜欢在绘画里使用灰色,并且尽量避免。混合的灰色容易被同时对比效果所中和。

(4)纯度色彩可调以相应的互补色而掺淡。如果将黄色加到紫色上,就可得到介于淡黄和深紫之间的色调。绿色和红色在调子上没有太大的区别,然而混合后却降为灰黑色。两种互补色的各种混合再用白色淡化后,会产生稀有的颜色。

当一种混合色包含有三种原色时,所得色相就具有一种无光泽的、掺淡了的特性。因比例的不同,它可能呈现微黄的灰色、微红的灰色和微蓝的灰色,或者黑色。所有淡化度的级别都可用三原色来取得。同样的方法也适用于三种间色,或者任何其他的色彩结合,只要在总体混合色中存在有这三种原色的成分。

“暗淡与生动”的对比效果是相对的。同一种色彩在暗淡色调的旁边可能显得生动,而在一种更加生动的色调旁边则又显得暗淡了。

色度对比的基本练习可以在一个二十五只方块的棋盘格里进行。将一个纯度色方块置于中央,在四角的每一个方块里置以同样明度的中性灰色,然后将灰色同纯度色彩逐级混合,可获得四种或多或少掺淡了的中间色。为了理解色度对比,这里必须排除明暗对比,因此所有方块的明度必须相等。图96-98的练习表明了这种对比在彩色转调上的微妙特点。将中央色彩的补色置于四角以代替灰色,便可做出类似的练习,效果将更生动。

图99是将三种相同明度的明亮色彩置于中性灰色之旁。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灰色如何将强烈的色彩中和成为一种平静的效果。

如果我们想在一幅构图里表现单纯的色度对比,而不带任何其他对比,那么其中的暗淡色彩必须同强度色彩一样用同一种色相调成;即强度红色必须同暗淡红色相对比,强度蓝色必须同暗淡蓝色相对比。

否则,纯度对比将被其他对比,如冷暖对比所淹没,损害平静安宁的效果。

暗淡的调子,尤其是灰色,借助于它们周围鲜明的调子才能存在。要观察这种情况,可在一定面积上画一个棋盘格,每隔一格置以中性灰色,在余下的方格里置以和灰色同等明度的生动色彩。这时灰色看来就具有了生动感,而周围的有彩色则似乎失色并有所弱化。

图版十九

乔治·德·拉图尔,《新生儿》

德·拉图尔在他的时代是一位享有崇高威望的大师。他在吕内维尔工作,并于1652年在那里去世。从那之后,他的绘画就被世人忘却,后来立方主义画家和表现主义画家才又发现它们。他采用的主题朴素而平凡,但又极其含糊而难以理解。他爱用明显的浓淡映衬法来画夜间场景。丁托列托和卡拉瓦乔卡拉瓦乔(Michelangelo da Caravaggio, 1571-1610):意大利画家。早已采用过这种画法。丁托列托有时用石蜡或黏土来塑造他的主题,并且用烛光来细看做出的造型草图,以发现光的正确分布。德·拉图尔为了竭力把光的效果表现得尽可能令人信服,以至于在他的某些作品中将光源,即点燃的蜡烛也包括进去。结果是取得一种现实主义的清晰,这完全不同于伦勃朗的手法,后者是用一种更为概括的方法解决光的问题的。

《新生儿》这幅画画的是年轻的母亲和她熟睡的婴儿。另一位面对着她的妇人,手中拿着一支点燃的蜡烛。

这里的构图原则如同弗兰西斯加绘画中的构图一样单纯。要做出有次序的构图,人物形象的明确姿态是和画面上明确强调横向、垂直和斜线方向同样重要的。德·拉图尔画出了这位母亲的整个面部,但只画了另一妇女和孩子的侧面。姿势一般要同注意的方向相一致,两位妇女都注视着孩子。遮着烛光的手也提供了一种祝福的姿势,同时有助于对婴儿注视的集中。接近婴儿头部的每件东西在造型上都进行了强调,而对较远的形状便描画得不那么清晰。德·拉图尔用淡色与阴影涂满人物形象的方法取得了自然形状的非物质化特点。例如,一个阴影就将孩子同背景联结成一个绘画成分。这同一个阴影也阻止了从母亲膝部到头部的透视效果,从而保存了绘画色平面的统一性。第二位妇女衣服的白色向头部逐步微微变暗,终于汇入背景的朦胧之中。

德·拉图尔作品的着色明显地带有主观性。他几乎不加变化地使用同样的色彩——红色、黑色和白色——并且进行明度和色度对比,用明与暗、鲜与淡的色彩进行构图。色度对比的运用将火焰似的红色改变成平静的暖色。尽管明暗对比常常很强烈,德·拉图尔作品总的效果都是有节制的。画面的表现多半在于引人沉思而不是观赏。

图版二十

亨利·马蒂斯,《钢琴》

马蒂斯是巴黎画家中被称作“野兽派”的一员。他们继续了高更高更(Paul Gauguin, 1848-1903):法国画家,后期印象派的成员之一。的运用大色域进行的试验。马蒂斯的绘画是以形形色色的色彩对比创作的。当他把黑色或白色置于纯度色彩旁边时,它们也就变成了有彩色成分。通过多年的实践活动,马蒂斯逐渐取消了固有色和利用明暗的造型方法。他的作品变得越来越平淡和抽象。他的信条则是:“越平淡越有艺术性。”

这幅画马蒂斯作于1916年。作品从整体来说非常平静,所有的色彩都是同样的明度,只有钢琴上相当狭窄的黑色条纹和背景上的淡色人物形象例外。

暗淡的灰绿色主调衬托着左侧鲜明绿色的宽幅带子、同等明度的蓝色条子以及接近于它的补色的淡红橙色。强度绿色由暗淡而具有同等明度的灰绿色相映衬,就形成了纯粹的色度对比。钢琴上有一块粉红色的布,构成绿色的补色,上面还有一个黄绿色的小烛台。最后的这个小物件有重要作用。鉴于钢琴演奏者和总的气氛并成了一体,这个烛台就在绿色、粉红色和黑色中间成了紧张的中心。从有彩色的角度来看,这是要把绿色渲染成黄绿色。

图版十九

乔治·德·拉图尔(1593-1652,法国画家)

《新生儿》

藏法国雷恩艺术博物馆

图版二十

亨利·马蒂斯(1869-1954,法国画家)

《钢琴》

藏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音乐旋律的藤蔓花纹在有节奏的格子窗上得到反响。高凳子上的明色人物形象无疑是反射出来的一位听众的形象,是这位孩童演奏家在演奏中看到或想象出来的。

图版二十一

保罗·克利,《奇异的鱼》

克利的作品在运用色彩上经常表现出罕见的宽广。他实验了一切可能的色彩效果,所以在用色和表现方法上,难以归纳他的特点。他的着色具有一种严格的、欢快而阴暗的和谐调子,它包括天上、地下和人间的一切有彩色。克利喜爱色彩并且处理得当。

在我们面前的《奇异的鱼》这幅画中,两种主要对比在起作用,即蓝白色、粉红色和橙色色调的明暗对比,红色和深蓝色阴影中的96色度对比。背景是蓝黑的夜色,纯度色彩的光亮从中零零落落地照射出来,就像冲进光线中的热带鱼。

悬挂在画面中央的时钟指向十一点三刻。这是午夜前的十几分钟,细长而奇异的蓝色鱼在鱼塘中起游。它以几乎看不出的速度平行地向钟的右侧游去。等时钟敲响十二点时,它将向前突进,称王称霸。所有的鱼都以横向姿态游动,等候蓝色的奇鱼的到来。在下面,接近插有五朵花的漏水花瓶处,站着一位长有双面的人物形象,他以某种期待的心情侧耳倾听,并打着手势,另有一个人物形象斜仰着向上凝视;因为在蛋杯上,一只大红圆蛋在闪光。上面,一条金鱼放射着迷人的淡紫丁香色,这是因为那条蓝色鱼的凝视使它着了迷,而这个堕入情网的恋人上方和下面的蓝色气泡,或许也可以解释为这个原因。在近乎子夜的蓝黑色夜幕中,圆月在头顶上静静地照耀着,暖红色的帷幕诱它照进鱼儿的闺房。

这幅画充满着顽皮的闲情逸致。

图版二十一

保罗·克利(1879-1940,瑞士画家)

《奇异的鱼》

藏费城艺术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