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又是个人传记——涪陵大顺李宅
2025年09月27日
建筑又是个人传记——涪陵大顺李宅
无论如何,民国初期,在涪陵山区建大型夯土民居的首要因素是社会原因。一个开明士绅,早期同盟会员之所以住宅要设防,是因为面对的是武装力量挑衅。建筑做得通透大气,内部回廊式通廊,上、下两层尺度不同于一般民居的窄小尺度,包括楼梯在内,皆宽大有余,犹如公共建筑。于贫困山区如此之为,显见有深层次的“啸聚”思考。果然,李蔚如先生成为一方推翻封建统治的先驱,又是追随民主思想的烈士。据传,近在咫尺的大顺场就是刘伯承护国战争期间积聚革命力量、操练军队的地方。想来,李先生常邀刘伯承在家中小聚,畅论时局,谈笑风生。那碉楼,木质宽展的廊道,也许是二位革命前辈置桌设凳,对饮小酌的地方。环护一周坚固的夯土结构和内部全木穿斗的空间划割组合,又石柱大开间的民国元素,这就构成了很强的时代特征。透过这些空间现象来度量宅主,宅主必然是一个内心向上,热情涌动,敢于破坏旧习气、旧制度的热血青年。建筑是诗、音乐,同时也是社会史,是个人传记,读来一样震撼,一样回肠荡气。
涪陵大顺李宅大型碉楼民居平面示意图
涪陵大顺李宅与大顺场位置示意图
涪陵大顺李宅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