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园集群之一斑——泸县方洞石牌坊屈氏庄园
泸县方洞镇石牌坊村,清以来,出现大型民居群,有横房、厅房、华洞、王坳、车山、贾嘴、韩田、大坝、楼房、酒精厂等10余个形态不同的民居。其中以屈氏庄园最大又独具特色。
屈氏庄园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完善于1916年,坐西南向东北,占地7756平方米,四周有高达8米的砖墙围合,并串联四角四个高22米的碉楼(现仅剩两个,称北极楼、东平楼),现毁损大半,曾号称48个天井,180个房间,有庄园必需的卧室、戏园、佛堂、内外花园、水池、库房碉楼、账房、作坊、花厅、书房、下人用房、客房等。
庄园格局仍可看出明显的中轴线,但祖堂位置尺度太大,是否原貌值得怀疑。唯前左侧民国色彩浓重的大片休闲娱乐区尚保留原貌,其他约三分之二的庄园用地变成了中学和粮库。不过从现存的空间分析推测,屈氏庄园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川南大型庄园。有如下几点可以一阅。
泸县方洞石牌坊屈氏庄园大门立面示意图
泸县方洞石牌坊屈氏庄园碉楼与大门
泸县方洞石牌坊屈氏庄园平面布置图
一、目前看得见的原真物,最有庄园特色的是带碉楼的围合,分正立面高大砖墙体、主入口、左右端点的碉楼三部分。墙高8米,中开八字门,八柱七开间结构。正门顶部和两侧砖砌造型凸出阳文“福、禄、寿、喜”字体8个。造型和尺度围绕“八”字展开,寓意大发。尤其具有史学意义的是大门后上方一石刻镌有文字言:“壬子(1912年)之春,民国创立,盗匪四起,我乡地近大山,匪徒尤易啸聚,故于癸丑(1913年)初夏破土磨砖筑碉自卫……”此一信息点明了川南甚至四川清末民初广兴碉楼的原因。
二、从现存的两个碉楼观察,布置四角的4个碉楼,平面大小是不一样的。现存的两个造型相同。其中北极楼底层还有九道拐的设防“八阵图”,是川内数百碉楼仅见。碉楼的高度,顶部侧墙“L”形做法,甚至有瓦面的四角起翘的歇山式屋面只覆盖了顶部的一半等,均是川内碉楼中的孤品。其中意义如何,尚待破解。另外,从开窗、瓦顶上气窗等新潮局部构造看,设防建筑吸收西方建筑文化于其中,说明自汉代以来的土著碉楼开始和外来文化“混血”,有可能是对新品种的探索。
三、尤其是附近大坝还有一处保留很好的庄园叫屈炳星庄园,全然是西方封闭式再版,四角平顶碉楼,内连续拱廊楼道串通形成通廊,非常现代、时髦。它恐和屈氏庄园年代差不多,这说明当时人们对西方建筑文化的接受是全开敞式的,迫不及待的。
四、庄园把娱乐悦情的空间形成区域安排,而不仅仅是一座戏楼(台);同时又将碉楼、佛堂紧密地结合一起,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体现出乱中求佛、乱中娱乐、乱中有退路、乱中求平安的乱世生存哲学观。这理应是同时代此类建筑最系统的设计。
综上只是对于若干庄园之一的局部感受,显然是很不全面的。它应该是当时10多个庄园的整体之一,相互之间一定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信息链形成空间网络,可惜大部分已毁,如此可见一斑。
泸县方洞石牌坊屈氏庄园戏楼及“北极楼”碉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