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字平面何处寻——洪雅柳江曾宅

寿字平面何处寻——洪雅柳江曾宅

柳江曾宅,传为贵州巡抚、光绪皇帝生父醇亲王老师曾壁光的乡间住宅,乡称曾家大院。在笔者20世纪80年代前期考察时,它是柳江区公所办公地,已有部分木构处于严重破损状态。老者言旁边空地也有房子,故现状仅是大院部分,甚至还有一戏楼也被拆除。

曾宅是一个空间迷离、路径诡谲的神秘大院。按理此清末民初清官员不断完善的老宅,应该至少有一中轴,有祖堂这一基本的人伦仪轨可寻,但是整体没有,只有各组合单位不甚严格的轴线,而且轴线羞辱性地把戏楼奉为神圣,取代祖堂位置成为端点,尤其清巡抚一级的大员故居居然有4座戏楼(已拆除一座),一派声色犬马气象,一塌糊涂的建筑格局,一团乱麻似的道路网络,实在是让人有顿入迷宫之感,摸不着头脑。为什么会在那个时代出现如此迷乱的官员住宅现象?据说,此宅是按照“寿”字繁体笔画构建整座庭院的,而“寿”字的写法就有上百种,究竟用的什么“寿”字成为千古之谜。当然,清代四川用汉字笔画建房时有所闻,比如广元“多”字形街坊,成都平安里法国教堂“悚”字形平面均出于同一时期。从类型性上看,曾宅姑且不算为过,但是建了4座戏楼(台)则是闻所未闻的,成为全国唯一。笔者经访谈得知,男主人、女眷、客人、佣工四类人各有归属,不许混淆,各看各的戏,免得因剧情诱发难堪。既然看戏都分得如此分明,那么,各类人住宿小院则更加壁垒森严了。尤其相互间道路,或让人绕着走,或多门控制,或让人从房间中穿过,反正给外人进入造成迷茫,造成困惑,造成窘迫。其目的是摆个八阵图,力保家人安全。不过,笔者无论如何也察觉不出“寿”字笔画的有形存在。是否因为如此,干脆附会“寿”字,大家其乐融融收场也是可能的。

洪雅柳江曾宅议事楼横剖面示意图

洪雅柳江曾宅平面示意图

关键在如此一来,反倒造成一种罕见,丰富的庭院内部细节景观,河岸二层锯齿状系列休闲空间的新潮,戏楼划一半做卧室,谐“人生如戏”的幽默,民国议事楼与传统戏楼,通廊的互嘲与和谐,等等,均是不可能出现在纯正的传统庭院的。所以,此宅的价值就一反常态了,谜一样的空间则永远微笑并戏谑着人间。

洪雅柳江曾宅客人戏楼立面示意图

洪雅柳江曾宅女眷戏楼立面示意图

洪雅柳江曾宅男主人戏楼立面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