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意象的想象与融合
激发创作灵感的并非是什么,而是可以是什么;并非实际的,而是可能的。
——鲁道夫·斯坦纳
夜晚到来,经过一天繁重的工作,你见了很多人、做了很多事、说了很多话,你决定让自己疲劳的神经休息一下。你静静地闭着眼坐着。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什么?你会把白天遇到的人在脑子里回想一遍,回想他们的声音、动作、特点或幽默之处。于是,你再次“回到”那些有你熟悉的房子和路标的街道。你的思绪被动地跟着记忆中的纷杂意象四处飘荡。
不知不觉地,你的回想超出了今天的范围,过去的种种也慢慢地浮现出来。那些被遗忘的或记得半清不楚的愿望、幻想、生活目标、成功和失败一幕幕地在你的脑海中浮现。现在回想起来,它们有了些许的变化。但你仍然认得它们。现在,你正兴致勃勃地带着觉醒者的认知一一审视它们,因为它们在你的想象力作用下已经发生了改变。
但是事情远远不限于此。过去的影像在脑海中闪现,有些意象甚至完全不为你所知!它们是创造性想象力的纯粹产物。它们出现、消失,再出现,并带来新的陌生事物。它们开始在你痴迷的目光下“行动”“表演”,逐渐相互关联。你跟随它们迄今为止不为人知的生活,被这些奇怪的情绪和氛围吸引,陷入了想象中的客人们的爱、恨、开心与难过之中。你的头脑现在完全清醒而活跃。你的回忆变得越来越模糊,新的意象竟比回忆更为清晰。这些新意象竟然拥有了自己独立的生命,这令你感到欣慰;你还惊奇地发现,这些东西是不请自来的。最后,与日常回忆的简单画面相比,这些后来者迫使你带着更为强烈的感情去审视它们;这些令人着迷的客人从无而生,过着充满情感的生活,唤醒你的感觉,引起你的回应,使你和它们一起哭、一起笑。像魔术一样,它们使你禁不住产生一种成为其中一分子的渴望。于是,你同它们沟通,你现在看到自己在它们中间;你想要行动,你也确实这么做了。这些意象令你摆脱了被动的心态,提升了你的创意。这就是想象的力量。
像所有有创意的艺术家一样,演员和导演也很熟悉这种力量。“我经常被意象所包围。”莱因哈特曾如此说。狄更斯曾写道,整个早晨他都坐在书房中期待奥立弗·退斯特[1]的出现。歌德曾观察到,鼓舞人心的意象往往大喊着“我们来了!”主动出现在你面前。拉斐尔在他的房间里也曾看到一个意象飘过他面前,它就是西斯廷圣母。米开朗琪罗在石头上雕刻竟也是意象迫使他做的,他曾为此感到很痛苦。
尽管创造性意象就其自身而言是独立的、可变的,充满了情感和渴望,但是,在进行创作时,你绝不能妄想它们会以完整和完美的面貌呈现在你面前。因为那是不可能的。它们要想变得完整,并具有令你满意的表现力,还需要你的通力配合。你要做什么来使它们完善呢?你必须像询问朋友一样向这些意象发问。有时你甚至必须给它们下达严格的指令。在你的问题及指令的影响下,它们会发生改变并完善自己,同时你也可以通过心灵来感知它们的回答。让我们举个例子。
设想一下,你将要扮演《第十二夜》(Twelfth Night)中的马伏里奥。马伏里奥收到一封神秘信件,他猜想是奥丽维娅伯爵小姐写的,于是想趁奥丽维娅在花园里时接近她。这时,你需要提出问题,如:“马伏里奥,请你演给我看你是如何进入花园,又是如何面带微笑地接近你的‘亲爱的小姐’的?”这个问题将立即激发马伏里奥的意象去行动。你在远处看着这一切。他急切地把信藏在斗篷里,以便待会儿得意扬扬地拿出来!他伸长脖子,表情严肃地寻找奥丽维娅。她在那儿!他笑得脸都变形了!她给他写了信,不是吗?“你的笑容是很好看的……”但是,他的双眼是否也含着笑意呢?哎呀,没有!他在惊慌、焦虑,眼神充满警惕!他的双眼在疯狂的面具后直视着前方!他在留意自己的步履和优美的步态!绑着十字交叉袜带的黄袜子似乎让他更加迷人了。但是,那是谁?玛利娅!这个爱发号施令的家伙、这个麻烦的人儿也在这里。她正一脸坏笑地看着他。笑容从他脸上褪去,他一时忘了注意自己的步态,他的膝盖不自觉地微微弯曲——可以看出,他的身体并不那么年轻了。怨恨闪过他的双眼!可是没时间了。他“亲爱的小姐”还在等着他呢!他必须一刻不耽搁地向她表达自己的爱意和充满激情的渴望!他紧一紧自己的斗篷,加快了步伐,向她走近!“她”的信件慢慢地从他的斗篷里偷偷露出了诱人的一小角……她看到了吗?不!她在看他的脸……哦,微笑!差点儿给忘了。现在他重新绽放了笑容。她向他打招呼道:
“怎样,马伏里奥!”
“亲爱的小姐,哈哈!”
“你笑吗?……”[2]
马伏里奥的这一小段“表演”带给你什么?这就是对你之前提问的初步回答。但是,你或许感觉还不够。这个答案对你来说似乎不太对。这段“表演”让你冷静下来。你进一步发问:马伏里奥这个时候为什么不能表现得更有尊严呢?这段“表演”的讽刺性会不会太夸张了?他的年龄会不会太大了?“看到”这个角色令人同情的一面会不会更好呢?或者,这时他认为自己多年的愿望终于达成,因而深感激动,处于狂喜的边缘。也许,他应该更像一个小丑。也许更年长、更不庄严?是不是应该更加强调他的好色?又或者,给人留下幽默的印象会让他的外在形象更加突出?要是他看起来像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又会怎样呢?他是完全昏了头,还是能保持理智呢?
在揣摩一个角色时,你的脑海中会浮现许多类似的问题。这时,你与意象的合作便展开了。通过提出新问题,命令意象根据你的口味(或导演对角色的诠释)呈现许多可能的表演方式,你会引导和塑造自己的角色。在你审视的目光下,意象发生了改变,它一次又一次地改变,直到你终于(或突然)满意为止。于是,你会发现你的情感被激发出来,表演的欲望在你胸中燃烧!
通过这种方法,你对角色的研究和创造会更加透彻(效率也会提高);你不会仅仅依靠常规思维,而是会“看到”这些小小的“表演”片段。枯燥无味的推理会扼杀你的想象力。你分析得越多,你的情感就越迟钝,你的意志就越弱,你获得灵感的机会就越少。
没有什么问题是不能解答的。当然,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立即有答案。总有很多难解的问题。例如,你的角色和剧中其他角色的关系如何?你不会立马得到答案。有时,可能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你才能在不同的关系中“看到”自己的角色。
你越是运用想象力,并通过练习不断加强它,就会越快地产生这种感觉:“我通过想象看到的这些意象也拥有自己的心理活动,和我身边的普通人一样。但是,区别在于:在日常生活中,我仅观察到人们的外在表现,例如面部表情、动作、姿势、声音和语调等,而没注意到这些外在表现的背后,因此可能会错误地判断他们的内心世界。利用创造性的意象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因为它们的内心世界是完全开放的,我可以看到它们所有的情绪、情感、激情、思想、目标和内心深处的渴望。通过意象——即我运用想象力正在创造的角色——的外在表现,我关注到角色的内心世界。”
愈加经常和专注地观察你的意象,你扮演角色所需的情感、情绪及意志冲动就会愈快地在你内心被激发出来。这种“看”和“看到”的练习需要借助你发达而灵活的想象力。米开朗琪罗在进行摩西的创作时,不仅仅“看到”了肌肉、打卷的胡须、衣服的褶皱,无疑也“看到”了摩西的内在力量,正是这种力量创造了那些肌肉、纹理、胡须、衣服褶皱以及整个作品的节奏和构造。达·芬奇被他“看到”的意象的骄阳似火的内心世界所折磨。如果你将这种痛苦发展到一定高度,它将是想象力所带来的最有价值及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你会感激地意识到你不再需要费力地“挤出”情感了。因为一旦你学会了“看到”意象的心理状态的方法,那些情感就会自动地从你内心释放出来。正如米开朗琪罗“看到”创造摩西外表的内在力量一样,你也能“看到”和体验到角色的内心世界,这将使你得到可在舞台上使用的更加新颖、独创、正确且合适的外在表现方式。
通过系统的训练,你的想象力将更加发达,也将变得更加灵活和敏捷。意象一个接着一个,速度越来越快,刚一形成便消失了。这可能会导致它们还没来得及激发你的情感就不见了。你必须用比日常生活中更加强烈的意志力去留住它们,以便它们有足够的时间来影响和唤醒你内心的情感。
那么,这额外的意志力是什么呢?是一种专注的力量。
你可能会问:“在现代自然主义戏剧中,所有的角色都如此明显和易于理解,剧作家对所有的台词、情境和动作都做了充分描述,我为什么还要这么痛苦地去开发我的想象力呢?”如果你这么问的话,恕我要同你争论一番了。剧作家给你的剧本是他的创作,不是你的;他发挥了自己的才能,而你又为剧作家的创作做了什么贡献呢?在我看来,最为重要的是探索剧中角色的心灵深处。因为,没有一个人是一目了然、易于理解的。真正的演员不应该仅仅流连于他所扮演角色的表面,更不应该为角色强加上他个人固定的行为习惯。但我很清楚,这是当今表演行业公认的惯例。不管你会受到它的什么样的影响,请允许我就此自由表达一下个人观点。
将一名演员束缚并限制在所谓的“个性”里无异于犯罪,这会使他成为受奴役的劳动者,而非艺术家。他的自由何在?他怎么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独特性?为什么他出现在观众视野里时,要一直像一个受操纵的木偶一样做同样的动作?现代的作家、观众、评论家甚至演员本身都已经习惯了这种不把演员当艺术家的现象,但这一事实并不会减轻这种堕落的罪过。
这种惯常的对待演员的方式往往会带来令人失望的结果,其中之一便是他在舞台上会变得还不如在生活中那般有趣、多变。(如果反过来,对戏剧无疑大有裨益。)他并没有“创造”出其本身应有的价值。表演方式匠气满满,演员自身变得缺乏想象力,所有角色之于他毫无区别。
真正意义上的创造是发现新事物并将其展示出来。然而,一个受到束缚的演员,其僵化的行为和陈词滥调有什么新意可言?真正的演员在内心深处都渴望通过角色这个媒介来表达自己、主张自我意识,但如今这一点几乎被人们遗忘了。如果演员被鼓励或被要求依靠习惯而非创造性的想象力去表演,他如何能表达自己呢?他做不到,因为创造性的想象力是艺术家对自己所塑造的角色进行特有的、个人的(因而总是独一无二的)诠释的主要渠道之一。如果他没有或不能通过创造性的想象力去体会角色的内心世界,他又怎么能表现自己的创作个性呢?
我已充分预想到,有些人会对以上观点有异议。至少,这说明演员对此问题是有所思考的。不过,既然要辩论,我们还是找个最好的仲裁人吧。我推荐——想象力本身。开始如下练习,你的想法可能就会改变,因为在练习过程中,你会看到和感受到自己对角色的研究有多深入;你的角色变得多么有趣和立体,尽管它们以前看起来如此普通、单调和明显;他们竟然呈现出如此多的新鲜、人性化和意想不到的心理活动,你的表演因此也变得越来越丰富。
练习10
从回忆一些简单的客观事件(不带个人色彩,不是你的真实经历)开始练习。试着回想尽可能多的细节。回忆时要全神贯注,尽量不要中断。
与此同时,开始训练自己在意象于心头出现的那一刻就捕捉到它。按照这个方法去做:拿一本书,任意翻开一页,读出其中的一个单词,看看你脑海中会浮现什么意象。这种方法将教会你如何想象,而非把自己局限于抽象的、无生命的概念里。抽象对于有创造力的艺术家来说没什么用。稍加练习,你就会发现每个单词,甚至是“但是”“和”“如果”“由于”这样的词都会产生某些意象,其中或许还有奇异的、令人惊叹的。把注意力在这些意象上集中片刻,然后按照同样的方法用新的词继续练习。
过一会儿,进行下一步骤:捕捉到意象后,注视、等待,直到它开始移动、改变、诉说和独自“行动”。然后你会意识到每个意象都有自己独立的生命。不要干扰它,而要跟随它至少几分钟。
下个步骤:再次创造意象,使其产生独立的生命。过一会儿,通过提出问题或发出指令,开始对其进行干扰。诸如:“你能给我表演一下如何坐下吗?如何起床呢?走路?上下楼梯?与他人会面?”如果意象的独立生命变得十分强大或难以控制(这种情况时常会出现),将请求变为指令。
继续提问和发出指令,但是问题要偏向心理活动层面:“绝望时你会如何?高兴时呢?……由衷地欢迎你的朋友。见到了你的敌人。怀疑。深思熟虑。大笑。痛哭。”还有许多类似的问题和命令。必要时,可以尽可能多地问同一个问题,直到意象向你展示出你想“看到”的东西。只要你想继续练习,尽管重复相同的过程。在干预意象的独立生命的同时,你也可以把它放在不同的情境中,令其改变外观或为其布置其他任务。任其自由发挥几次,然后再次提出你的要求,如此交替进行。
从一个剧本中截取一小段人物不多的戏。发挥你的想象力,让所有人物一起把这段戏演出来,重复几次。然后向这几个人物提出一系列问题,并给予他们一些建议。例如:“如果这段戏的氛围发生变化,你会怎么演?”给出几种不同的氛围,观看他们的反应,然后下命令:“现在改变这段戏的节奏。”建议他们演得收一点或者放一点。让他们增强某些感觉,同时削弱另外某些;反之亦然。插入一些新的停顿或舍弃之前的停顿。改变场面调度、动作或其他可做不同解释的东西。
这样你将学习到如何在研究角色时与创造性的意象展开合作。一方面,你将习惯于接受(作为意象的)人物给你的建议;另一方面,通过提问和发出指令,你将按照自己(和导演)的品味和愿望,使人物臻于完美。
现在,进行下一步骤,试着学习透过意象的外在表现看到其内心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近距离地认真观察周边的人是一件寻常的事,但是,你却不能看透他们的内心世界。因为他们的心理活动总有不为你所知的部分,也总有一些你不能发现的秘密。但是,意象却不是这样,它们在你面前没有秘密。为什么?因为不管这些意象多么新奇与不可思议,它们毕竟是你自己创造出来的,它们的内心体验来源于你自己。当然,它们经常会在你开始使用创造性想象力之前向你揭示你没有意识到的情感、情绪和渴望。但是,不管它们是从多么深层次的潜意识中出现,它们都来源你自己。因而,只要你认为有必要受到它们的情绪、渴望、情感和其他东西的影响,你就要训练自己观看这些意象,直到你自己开始体会到意象所感受和渴望的东西。这是一种唤醒、激发情感的方法,你无须费力地把它们从内心“挤”出来。刚开始时要选择一些简单的心理时刻。
下一步是发展想象力的灵活性。想象某个意象,详细地进行研究。然后慢慢向另一个意象转换。例如,一个人从风华正茂到风烛残年,反之亦可;一棵小树苗逐渐成长为枝叶繁茂的参天大树;冬天的景色自然过渡到来年春天、夏天然后是秋天。
想象奇幻的意象,然后进行同样的练习。例如,一座梦幻城堡变成了破旧的小屋,反之亦可;一个老巫婆摇身一变成为年轻美丽的公主;一匹狼变身成为英俊的王子。接下来,开始用动态意象练习。例如,骑士锦标赛、蔓延的森林大火、一群兴奋的人、在舞厅跳舞的男男女女,或者正在忙碌的工人们。试着聆听意象发出的言语和声响。在不同阶段之间转换时,不要让注意力被分散或出现跳跃,以防错过过渡阶段。意象的转换应该自然流畅,就像电影一样。
接下来,完全独立地创造一个人物。开始发展人物,设计细节,不断提问和求解,花上多日或数周进行研究。然后将人物置于不同的情境、环境中,观察他的反应,丰富人物的特征和特性。然后,让人物开口讲话。跟随他的情绪、愿望、情感和想法;敞开你的心扉,让自己对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同身受。你可以与他合作,接受他的“建议”(如果你喜欢它们)。要创造出既有戏剧性又有幽默感的人物。
按照这种方法进行下去,这一刻终将到来:你的意象变得如此强大,以至于你会禁不住渴望融入其中,并把它表演出来,哪怕只是一小段戏。当这样的渴望在你心中燃烧时,不要抵制它,只管尽情地表演出来吧。
这种与意象融合的渴望是可以通过特殊的训练来系统培养的,接下来的练习就会教你一些融合的技巧。
练习11
首先,想象自己正在做一些简单的动作:举手、起床、坐下或拿起某物。在想象中研究这些动作,然后把它们实际做出来,要尽可能真实地去模仿。动作完成时,如果你注意到你的实际动作和想象中的并非完全一致,那就再想象一次,然后再做一次,直到你觉得你已经如实地模仿了这些动作。重复这个练习,直到你的身体完全遵循了你想象中的动作,哪怕是最微小的细节。加大动作的复杂性,继续练习。
想象一部戏剧或小说中的一个人物,从简单的动作、表情和心理状态开始,重复同样的练习。让意象开口说话。在想象中研究人物,尽可能多地关注细节,直到人物的情感唤醒你自己的情感。然后,试着尽可能如实地融入你所看到的新画面。
融合时,你可能会注意到,有时你会偏离你所看到的和你所研究的细节。如果这种偏离是灵感乍现的结果,那你就要积极接受。
通过这个练习,你生动的想象力将与你的身体、声音和心理活动逐渐建立良好的关联。你的表达方式将变得更加灵活,身体也将更加听从指挥。
在用这种方法对你将在舞台上扮演的角色进行分析时,可以先从你内心看到的所有人物特征中选择某一特征。这样做,你就不会因贪图一气呵成地融合整个意象而遭受打击了(只有演员能感同身受!)。因为这种令人窒息的打击会让你放弃创造性的努力,重回老套陈旧的戏剧表演习惯。要知道,你的身体、声音和整个心理状况不总能在短时间内适应你的想象力。而一点一点地重温画面可以避免这个问题,因为你的表达方式将平静地经历必要的转变,并为它们将要完成的任务做好准备。如此循序渐进,你将会更好地融合你所研究的整个角色。有时,你只尝试了将角色的几种特性融合在一起,角色就突然跳出来自己融合为一体了。
融合角色时(不管是练习还是正式排练),要为你的想象力加入所有你没有预见到且只会在现实中遇到的事物,例如新的动作、对手的表演方式、导演建议的节奏和其他突发事件。加入这些新元素后,在脑海中“预演”你正在研究的这段戏,然后在舞台上或练习中再次把它融合起来。
这些尝试融合意象的练习也将很快成为最有效的身体拓展方法。因为在融合强烈的、精心设计的意象时,你可以说是从内心塑造了身体,让艺术感受、情绪和意志冲动渗透了你的全身。身体因而将越来越接近前文所述的“敏感膜”。
你越是有意识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培养想象力和融合意象的技巧,你的想象力就会越快地在你无意识的状态下为你服务,完全不会引起你的注意。当你似乎没有在想着你的角色时,或者当你无梦地在沉睡时,或者就在你的睡梦中,角色会自己成长、发展。你还会注意到,灵感的火花将会迸发得越来越频繁,准确性也会越来越高。
想象力练习总结:
▶捕捉第一个出现的意象。
▶学会跟随它的独立生命。
▶与之合作,提出问题并发出指令。
▶进入意象的内心世界。
▶发展想象力的灵活性。
▶试着自己完全独立地创造角色。
▶研究融合角色的技巧。
[1]英国作家狄更斯的长篇小说《雾都孤儿》(Oliver Twist)的主人公。
[2]译文出自[英]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全集》(二),朱生豪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第46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