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心理姿势
灵魂渴望与身体共处,因为没有身体的各个器官,灵魂便无法行动,也会丧失感觉的能力。
——列奥纳多·达·芬奇
如前一章所述,我们无法直接给情感下令,但可以通过某种间接的手段诱惑、煽动以及哄骗它们。同理,虽然我们的需要、希望、渴望、思念、欲望、向往或渴求总是与情感混合在一起,但它们也是在我们的意志力范围内产生的。
在特质和感觉中,我们发现了通向情感的关键。那么,通向我们的意志力是否也存在这样一个关键呢?当然,我们在动作(行动、姿势)中找到了这个关键。你可以通过做出一个强烈的、形态良好但简单的姿势来轻松地证明这一点。重复几次这个动作你会看到,一段时间后,你的意志力会在这种姿势的影响下变得更加强大。
此外,你会发现,你所做的这种类型的动作将会引导你的意志力往一定的方向或倾向发展;也就是说,它会唤醒和激发你的一个明确的渴求、需要或希望。
因此可以说,动作的力量激发了我们的意志力;动作的类型唤起了我们的某种相应的欲望,而同样的动作的特质使我们产生了情感。
在将这些简单的原则应用于专业表演之前,让我们先举几个姿势的例子来大致了解一下它的内涵。
想象一下你将要扮演的一个角色。根据你的第一印象,这个角色的定位是一个坚强不屈的人,拥有主宰和专制的欲望,而且心中充满了仇恨和厌恶。
你需要寻找一个合适的姿势,通过这个姿势来表现这个角色的全部形象。也许经过几次尝试,你便会找到一个非常恰当的姿势(见素描1)。
这个姿势非常强烈,而且形态良好。重复多次后,它便会强化你的意志。你四肢的方向、整个身体的最终姿态以及头部的倾斜度都会唤醒主宰和专制的欲望。特质会充满并浸透你全身的肌肉,激起你内心的仇恨和厌恶。因此,这个姿势可以穿透并刺激你的内心深处。
另一个例子:
这次你可以将角色定位为一个激进甚至狂热的人,拥有相当强烈的意志。这个角色会轻易受到来自“上面”的影响,并且极度想从这些影响中获取“灵感”。现在你已经被神秘的特质充满了,但同时你正站在稳固的地面上,也受到同样强烈的来自尘世的影响。因此,来自上面与下面的影响可以在角色的内在实现自我协调(见素描2)。
在下一个例子中,我们将选择一个与第二个角色形成对比的角色。这个人完全是内向型,根本不希望与上面或下面的世界接触,但他并不一定是个弱者。他希望独处,而且这种渴望也许非常强烈。一种阴郁的特质渗透了他的整个身心。他也许很享受这种孤独(见素描3)。
在接下来的例子中,你可以想象一个完全世俗之人。他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强悍意志持续地被向下拉。他所极力希望及恳求的所有都带着低级而恶劣的特质。他对任何人或任何事物都没有任何同情心。不信任、怀疑、责备填满了他狭小、内向的内心世界。这个角色不会以正直、诚实的方式生活,而总会选择迂回曲折的方式。总而言之,这是一类以自我为中心、时有攻击性的人(见素描4)。
再来一个例子。你可能会看到这个特定角色有着强烈的抗议情绪以及消极意志。其主要特质可能是痛苦,但其中又有生气或愤怒的细微差别。另一方面,其整体形态透着一种脆弱感(见素描5)。
最后一个例子。这一次还是一个较弱的角色。他在生活中不敢去反抗、斗争,其性格高度敏感,属于易陷入痛苦和自怜的类型,而且有着强烈的抱怨情绪(见素描6)。
如同之前的练习一样,通过研究和练习这个姿势及其最终姿态,你将体验到它对你的心理所产生的三重影响。
请记住,刚刚提及的所有姿势及其解释仅仅是些例子。在探索姿势时不要亦步亦趋,要找到你个人的方法。
以上这些姿势我们称之为“心理姿势”,因为它们会影响、激发、塑造并协调你的整个内心世界,使其达到你的艺术目标与目的。
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将心理姿势应用于专业表演的问题。
在你面前摆放着一个剧本,里面有你的戏份。但现在,它只不过是一个无生命的文学作品。你和你的伙伴们需要一起赋予它生命,让它成为绽放在舞台上的戏剧艺术作品。那么,你应该如何完成这个任务呢?

素描1

素描2

素描3

素描4

素描5

素描6
你首先要做的是仔细研究你的角色,彻底读懂他,这样你才能知道你在舞台上到底要演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可以利用你的分析思维,或者运用心理姿势。前者需要漫长的时间与大量的精力,因为一般来说,理性思维的想象力不够丰富,对于艺术创作来说过于冷淡及抽象。它可能会弱化你的表演能力,并且长时间地阻碍它的发展。你可能经历过这种情况:头脑越“了解”角色,你越觉得角色难演。这就是心理定律。你可能非常清楚你要饰演的角色的情感和欲望是什么,但这并不能使你在舞台上如实地满足这些欲望或真正体验到这些情感。这就像了解一门科学或艺术与成为这门科学或艺术的专家是两回事。当然,你的头脑会使你在评估、更正、验证、补充和提供建议上有所提升,但是在你的创造性直觉充分发挥作用之前,你不应该做这些。准备角色时是必须使用理性与知性的,但不可以依靠和满足于这些;应先把它们搁置一边,不要让自己的创造性努力受其干涉和妨碍。
但是,如果你选择另一种更有效的方法,也就是应用心理姿势来对你要饰演的角色进行研究,你会直接诉诸你的创造力,而不会成为一个“书呆子式的”或只会死记硬背的演员。
许多演员都曾经有过这样的疑问:“如果不用智力,在不了解角色的情况下,我怎样才能为他找到心理姿势呢?”
从之前练习的结果来看,你不得不承认,你的良好直觉、创造性的想象力和艺术视野总会让你对这个角色至少有所了解,即使只是最初的认识。这可能只是一个猜测,但你可以依靠它,并将其用作首次尝试构建心理姿势的跳板。问问自己这个角色的主要欲望是什么,当你得到一个答案时,即使只是一个提示,你也可以据此开始逐步构建你的心理姿势——先只用你的手和手臂。如果欲望提醒你抓牢或抓住(贪心、贪财、贪欲、吝啬),你可以紧握你的拳头,把手和手臂以攻击性的姿态向前推;如果角色希望深思熟虑、羞怯地去摸索或搜索,你可以节制、慎重地伸出手和手臂,慢慢地、小心翼翼地展开;如果你直觉角色想怀着敬畏去接受、恳求、乞求,你可以轻轻地、从容地把双手和双臂向上伸直,把手掌打开;如果角色散发着压倒性的占有欲和控制欲,你可以将双手和双臂向下伸直,掌心朝地、手指弯曲,像爪子一般。一旦开始这样做,你将会轻松地从你的特定姿势延伸和调整到你的肩膀、脖子、头部、躯干、腿和脚,直到你的整个身体被掌控(实际上,这些会自然而然地发生)。按照这种方式,你会很快知道你对角色的主要欲望的初步猜测是否正确。没有理性思维的太多干扰,心理姿势本身便会把你引向这个新的发现。在某些情况下,你可能会觉得不应该从中立的姿态开始做心理姿势,而应该从角色所暗示的姿态开始。现在让我们来探讨一下第二种心理姿势(见素描2),即完全打开和扩张的姿态。你要饰演的角色可能是内省的或内向的,而他的主要渴求可能被定义为希望变得开放,可以接受来自“上面”的影响。那么,你可以从稍微封闭的姿态开始而不是从中立的姿态开始。选择起始姿态时,要像创造心理姿势时一样自由。
现在,继续发展心理姿势,不断纠正和改进它,为其加入你从角色身上找到的特质,使其逐步进入完善阶段。经过短暂的体验,你很快便能找到正确的心理姿势,并且只需根据你或导演的品味来改进,使其达到最终的版本。
在使用心理姿势对角色进行开发之前,你要充分做好表演的准备。不断地阐述、改进、完善、练习心理姿势,你会逐渐与角色同化。这会唤醒和激发你内心深处的意志和情感。越进行此项工作,你越会发现心理姿势就是整个角色的浓缩形态。这时,演员完全掌握了角色所拥有的不变的核心,成为其核心的拥有者和主人(如第1章结尾所述)。
找到了心理姿势,意味着从本质上准备好了整个角色。这样一来,在舞台上实际排练时,你会轻而易举地完成所有细节。你再也不用毫无目的地折腾和摸索,不会在没有找到角色脊椎的情况下便先填充了血肉和筋骨。心理姿势就充当了角色的脊椎。这是将文学创作转化为戏剧艺术的最高效、最简单、最艺术的方法。
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对心理姿势如何适用于整个角色进行了说明。但是,如果愿意,你也可以将心理姿势应用于角色的任何部分,或者应用于某场戏或某段台词,甚至单独的句子。在这些较短的实例中找到和运用心理姿势的方法与处理整个角色时完全相同。
如果你对如何协调适用于角色整体的综合的、全面的心理姿势与适用于单独某场戏的特定的、较小的心理姿势有疑问,请看下面的例子。
想象三个不同的角色,例如:哈姆雷特、福斯塔夫和马伏里奥。这三个角色都会有生气、沉思或大笑的时候,但由于性格不同,他们的表现也会不同。性格的差异会直接影响他们在生气、沉思和大笑时的表达方式,也会导致他们的心理姿势完全不同。总体的心理姿势代表着整个角色的核心,因此会影响所有较小的、特定的心理姿势。经过一番训练而培养的心理姿势,其敏感度(见下面的练习)将会直接告诉你必须对所有次级心理姿势的哪些细微差别加以阐述,使它们与主要心理姿势相匹配。你在心理姿势上做的功课越多,就越能认识到它们的灵活性,认识到它们带给你的无限可能,让你可以按照你喜欢的方式给它们上色。枯燥而精于计算的头脑所解决不了的问题,却可以被心理姿势激发出的创造性的直觉和想象力轻而易举地解决。
另一方面,只要你需要运用这些次级的心理姿势对你的戏份和台词进行研究,你便可以充分运用它们,不需要时则大可将其抛之脑后。然而,角色的总体心理姿势却会永远伴随着你。
此时,你可能会有另一个疑问:“谁能告诉我,我为角色找到的心理姿势是否正确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没有人,除了你自己。这是你自己的自由创作,你的个性将会通过它进行自我表达。如果你所创造的心理姿势可以让作为艺术家的你感到满意,那么它们可能是正确的。但是,导演有权对你所创造的心理姿势提出修改建议。
在这方面你只能自问是否正确地完成了心理姿势,也就是说,你是否遵守了这种姿势的所有必要条件。现在让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些条件。
有两种姿势。第一种是自然而平常的姿势,同时适用于舞台表演和日常生活;另一种也就是所谓的原型姿势,可以用作所有可能的姿势的原始模型。心理姿势就属于第二种。日常生活中的姿势实在有限,而且那么软弱和特殊,因此无法煽动我们的意志。这些姿势无法掌控我们的身体、心理和灵魂,而心理姿势作为原型却可以完全掌控它们。(通过第1章的练习1,当你掌握了大幅度的动作并学会最大化地利用你周围的空间时,你便可以自己创造原型姿势了。)
心理姿势必须足够强大,才能激发和增强我们的意志力,但它不应该通过不必要的肌肉紧张来产生(这种做法只会削弱动作,而非增强其力量)。当然,如果你创造的心理姿势属于暴力型,正如第一个例子中那样(见素描1),那么使用肌肉力量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姿势的真正力量其实依然更多源自心理而非物理。想象一位母亲充满母爱地抱着她的孩子,但她的肌肉几乎是完全放松的。如果你正确、充分地练习了塑形、飘浮、飞行和发散的动作(见第1章),你便会知道,真正的力量实际上与肌肉过度紧张完全无关。
在最后两个例子中(见素描5、6),我们将角色定义为一个弱者。因此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在塑造弱势角色时,姿势本身是否也会失去力量?答案是:绝对不会。心理姿势必须始终保持强大,而弱势只是人物的特质。因此,即使心理姿势是小心地、温柔地、温暖地、亲切地产生的,甚至具有懒惰、疲惫和虚弱的特质,其心理强度也绝对不会减弱。此外,创造出强大心理姿势的是演员而不是角色本身,懒惰、疲惫或虚弱是角色本身的特质而非演员的。
而且,心理姿势应该尽可能地简单,因为它的任务是以一种一目了然的形式总结一个角色的复杂心理活动,浓缩其本质。复杂的心理姿势无法达到这样的目的。真正的心理姿势类似于艺术家在开始画细节之前在画布上粗描的炭笔画。换句话说,搭建复杂的角色结构之前,需要竖立一个稳定的脚手架。
心理姿势还必须有一个非常清楚、明确的形态。任何模糊的形态都无法体现角色心理的本质与核心。(形态感在塑形、飘浮等动作的练习中提及过,见第1章。)
在练习已经找到的心理姿势时,节奏感同样也非常重要。每个人都在以不同的节奏过着自己的生活,这主要取决于一个人的气质和命运。剧中的角色也一样。角色的总体节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演员的诠释。比较素描2和素描3,你感受到前者的生活节奏比后者的快了多少吗?
即使是同一个心理姿势,如果节奏不同,其所有的特质、意志的强度以及对不同色调的敏感度都会有所不同。以本书中所述的任何一个心理姿势为例,你可以先后尝试缓慢和快速的节奏。
以素描1的姿势为例。放慢速度,运用我们的想象力唤起一个独裁者的形象,他深思熟虑、聪明,有远见和谋划能力,而且从某一角度来讲,他隐忍、自我控制力强。突然转为闪电般的节奏,这个角色摇身一变,成了一个残忍的无耻之徒,其意志放纵,所做之事无一合理之处。
角色在剧中会有很多转变的时候,这些转变往往只是同一个心理姿势的节奏变化。(舞台上的节奏问题将在后面详细讨论。)
在达到了心理姿势的身体极限后,当你的身体无法进一步伸展时,你仍然需要继续尝试一段时间(10到15秒),通过朝心理姿势所指示的方向发散其能量和特质来超越身体的限制。这种发散将大大加强姿势的真正的心理力量,使其对你的内心世界产生更大的影响。
以上是为了创造正确的心理姿势所应该遵守的几个条件。
现在你的任务是培养你对自己所做的姿势的良好敏感度。
练习16
平静地闭合自己的身体,将这个心理姿势作为一个例子(见素描7)。找到一句与之对应的台词,例如:“我想一个人待着。”边练习姿势边念台词,让克制的意志和平静这两种特质渗透你的心理和声音。随后,对刚才的心理姿势做一些轻微的改变。例如,如果刚才你的头是直立的,那么现在稍稍低头,但仍将你的目光投向同一个方向。你的心理活动有什么变化?你是否觉得在平静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点坚持和顽固的色彩?
重复几次这个调整后的心理姿势,直到你能够随着已发生的变化很好地把台词说出来。
现在再次对心理姿势进行调整。这次稍微弯曲右膝盖,将身体的重心转移至左腿。心理姿势现在可能会带有一种投降的色彩。把你的双手举至你的下巴,投降的特质会变得更强烈,还会增添一些不可避免性以及孤独感。把头往后仰,闭上双眼,痛苦和恳求的特质可能会出现。手掌向外:自我防御。头倾向一边:自我怜悯。弯曲双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一点淡淡的幽默感可能会出现。每改变一次姿势,都与之对应地说出同一句台词。
记住,以上例子只是心理姿势可能在你身上唤起的几种体验而已;它们的范围可能是无限的。自由地诠释所有的姿势及其变化。姿势的变化越细微,你内心对其变化的敏感度就越高。
继续这个练习,直到你的整个身体,包括头、肩膀、颈部的位置,手臂、手、手指、躯干、腿、脚的动作,以及你的视线方向都唤起你相应的心理反应。
任意选择一种心理姿势,先以慢节奏练习一段时间,随后不断地加快节奏,直到达到你所能达到的最快节奏。尝试去体验每种节奏在你身上所唤起的任何心理反应(可以从本书推荐的例子开始)。每改变一次节奏,你都可以边做姿势边说出一句与之相匹配的新台词。
这个敏感度的练习也可以大大加强你的身体、心理和言语之间的协调感。当你训练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会有信心说出这样的话:“我觉得我的身体和言语是我的心理活动的一种直接延续。我觉得身体是我灵魂的展现,语言是我灵魂的倾诉。”
很快你便会注意到,在表演、做小动作、讲台词、完成简单自然的姿势时,心理姿势永远存在于你内心的某一角落。它就像一个无形的导演、朋友和向导般帮助和引领着你,当你最需要灵感时,它永远会激发你的灵感。此外,它还会以浓缩和结晶的形式为你保存你的创造。
你还会注意到,心理姿势可以唤醒你强大而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无论你的表演是多么节制和含蓄,它都可以赋予你更强大的表现力。(我认为有一点甚至不必提及,即演员绝不能向观众展示心理姿势本身。这正如建筑师向公众展示的绝不会是建筑物的脚手架,而会是完成后的建筑物。对于演员而言,心理姿势便是他们角色的脚手架,是一种应该保持神秘感的技术。)
如果你是在小组中练习,那么你们可以进行简短的即兴表演,每个表演者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心理姿势。

素描7
除了从素描7开始练习外,本书也推荐以下的练习:
选择一句简短的台词,每次边说台词边做出不同的自然姿态或不同的日常动作(并非心理姿势)。这些姿态或动作可能包括坐着,躺着,站着,在房间里走动,靠着墙,透过窗户往外看,打开或关上门,进出房间,拿起、放下或扔掉一些物品,等等。身体的每个动作或姿态都会唤起一定的心理状态,也会提示你以什么样的强度、特质和节奏说出你的台词。改变你的姿态或动作,但每次台词不变。这种练习可以增强你的身体、心理和言语之间的和谐感。
现在,你的敏感度已经足够高了,接下来可以观察之前提及的所有条件(原型、力量和简单等),尝试为不同人物创造一系列的心理姿势。首先从戏剧、文学和历史中选取某个人物,然后是你所熟知的人,接着是你在路上偶遇的人。最后,运用你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些人物,为他们创造心理姿势。
练习的下一步是从你从未看过或演过的戏剧中选择一个人物,为他确定一个心理姿势,并进行详细说明。你应该完全掌握它,然后尝试从该戏剧中选择一场短戏,基于确定好的心理姿势进行排练。(如有可能,请与其他表演者一起完成。)
关于节奏,还有以下一些重要的话。
我们通常的舞台节奏概念无法区分内在变化与外在变化。内在节奏可以被定义为思想、意象、情感、意志冲动等的快速或缓慢变化。外在节奏则表现为快速或缓慢的动作和言语。形成鲜明对比的内外节奏可以同时在舞台上存在。例如,一个人正不耐烦地期待着某件事或某个人。他脑海中的意象一个接一个地快速浮现,想法和欲望也突然爆发,相互追逐,出现又消失;他的意志已经达到极限;但同时,这个人也有自控的能力,可以让自己的外在行为、动作和言语尽量保持冷静,尽量放慢节奏。缓慢的外在节奏可以与快速的内在节奏同时出现,反之亦然。两种对比鲜明的节奏同时出现在舞台上的效果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不要将慢节奏与演员自身的被动或缺乏能量相混淆。无论你在舞台上的节奏有多么慢,作为一名艺术家,你都必须始终保持活跃。另一方面,快节奏并不意味着明显的匆忙或不必要的心理和身体紧张。灵活、训练有素、顺从的身体和良好的台词功力可以帮助你避免这种错误,还可以让你正确地同时使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节奏。
练习17
以形成鲜明对比的内在、外在节奏进行一系列的即兴表演。
例如:晚上,在一家大酒店。服务员们正迅速、专业而娴熟地从电梯上搬下行李箱,分别放入一辆辆正在等待的汽车里,这些汽车必须赶上夜班火车。服务员们的外在节奏非常迅速,但他们对正在办理退房手续的客人们的激动无动于衷。服务员们的内在节奏很慢。即将离开的客人们则恰恰相反,他们试图保持外在的冷静,心里却很激动,因为担心会错过火车。他们的外在节奏很慢,内在节奏很快。
要想进一步练习内外节奏,你可以利用第12章中的示例。
阅读剧本时应尝试以不同的组合找到不同的节奏。
心理姿势总结:
▶心理姿势可以激起我们的意志力,并给出某个明确的方向;它唤起我们的情感,是我们要扮演的角色的浓缩版本。
▶心理姿势应为原型姿势,强烈、简单、形态良好;它必须发散,并具有恰当的节奏。
▶培养对心理姿势的敏感度。
▶区分内外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