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栏跑

跨栏跑

跨栏跑是在快跑过程中依次跨过一定数量栏架的一种田径运动项目。跨栏跑正式比赛项目有男子110米栏、女子100米栏和男女400米栏,各个项目的栏架数目、高度和栏间距离各不相同。

上古人类在同大自然斗争中早就掌握了在奔跑中越过自然障碍的技能,但是越过人为障碍以锻炼身体或比赛快慢而形成运动项目,则是从19世纪开始的。1837年英国举行过最初的跨栏跑比赛,19世纪末期有了国际间的跨栏跑比赛。

100多年来,跨栏跑的项目距离、栏架的高度和结构、比赛规则和跨栏技术都经历了变迁和发展。1896年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只举行男子100米跨栏跑比赛,全程共设8个1米高的栏架,冠军的成绩为17秒6。从第二届起增设了男子400米栏项目。从1932年起,奥运会上增加了女子80米跨栏。到1968年,女子80米栏改为100米栏。1973年开始,国际上增加了女子400米栏。但奥运会上只举行男子110米栏、女子100米栏和男子400米栏的比赛。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除承认上述3项世界纪录外,也承认女子400米栏世界纪录。从1984年奥运会起增设女子400米栏这一比赛项目。

栏架和竞赛规则的演变曾影响到跨栏跑技术的发展。最初运动员是跨过埋在地上的笨重危险的木栅栏,差不多都是上体直立屈腿跳过“栏架”的。1900年以后出现了可以搬动的“⊥”形栏架,不仅方便了练习和比赛,也有助于过栏技术的革新。第二届奥运会110米栏冠军美国人A.克伦茨列英采用了摆动腿伸展快摆的“攻栏”技术。后来,另一个美国人F.史密森又改进了起跨腿动作。经过多人的努力逐渐形成了“跨栏步”技术。1935年又把栏架改进成容易倒翻的“L”形,这种栏架一直沿用至今。现在跨栏跑规则规定,当3.6—4公斤的力量撞在栏板上就向前倒翻的比赛栏架才算合格。使用可升降高度的栏架时,要在底座上附加调整铁块以保证上述要求。1934年以前的规则规定,全程倒3个栏架时成绩无效。现在跨这种栏撞倒多少栏架,都不算犯规,但有意地推倒或踢倒任何一栏架或腿、脚由栏外越过,都要被取消录取资格。现行规则对改进技术和提高成绩都很有利。

经常练习跨栏跑可以发展速度、灵敏等素质,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性,对改善运动节奏感和培养勇敢果断精神有明显作用。短跑、跳跃和其他项目的运动员,也常用跨栏跑作为训练的手段。

20世纪30年代后期跨栏跑成绩提高较快,1936年美国运动员F.汤斯把男子110米栏世界纪录提高到13秒7的水平。这个成绩进步到13秒又经过了39年。400米栏成绩的提高主要靠加快栏间跑速度。高水平运动员跨栏跑的成绩和他本人同距离短跑成绩仅相差2秒钟左右。女子100米跨栏优秀运动员的这个时间差仅1秒钟多些。

一般来说跨栏跑水平高的国家其短跑水平也比较高。美国、古巴的男子运动员,波兰的女子运动员,都创造过跨栏跑单项世界纪录。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跨栏跑的世界纪录更替较快,法国、乌干达等国也先后创造过单项世界纪录。目前,男子跨栏仍以美国的实力为最雄厚。R.内赫米亚110米栏的成绩是13秒。E.摩西400米栏的成绩是47秒45。1980年110米栏世界前10名中,美国运动员占5人,而且前3名都是美国人。波兰拥有水平较高的女子100米栏运动员,12秒36的世界纪录就是由波兰运动员G.拉布什滕创造的。有5名波兰选手在同一次比赛时的成绩都突破了13秒。前民主德国女子400米栏运动员K.罗斯莱于1980年创54秒28的世界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