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跑

马拉松跑

马拉松跑是在公路上举行的一种超长距离的赛跑,全程为42.195公里。因各地举行这项比赛的客观条件相差较大,所以没有世界纪录,只公布最高成绩。马拉松跑是近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要竞赛项目之一。

马拉松跑起源于古希腊。公元前490年,希腊军队在马拉松平原击退波斯王大流士一世军队的入侵。为把这个胜利消息尽快地告诉雅典人民,一名善跑的战士菲迪皮茨,从马拉松一直跑到雅典。当他向聚集在雅典城广场上的长者宣布“我们胜利了”之后,由于精疲力竭随即死去。为了纪念这位战士的英雄事迹,在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上举行了首次马拉松赛跑。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均沿着菲迪皮茨跑过的路线,由马拉松跑到雅典城,全程40公里(后改为42.195公里)。从1924年第八届奥运会起,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把这个距离(42.195公里)正式规定为马拉松跑的标准距离,一直沿用至今。

马拉松跑的距离很长,能量消耗大,所以要特别注意跑得省力,其动作应较一般长跑平稳、柔和、速度均匀,后蹬用力较小,大腿前摆稍低,蹬地后小腿上摆不高,用全脚或大部分脚掌着地。另外,由于公路上地形可能有起伏、转弯、倾斜等变化,跑的动作也必须适应地形而有所改变,步长与步频要因人而异,用较均匀的速度跑完全程。

目前世界上经常进行马拉松比赛的有近80个国家和地区。在美国举行的波士顿马拉松比赛是从1897年开始的,一年一度,迄今已举行84届,运动员来自世界各国,参加者达万人。欧洲规模最大的是巴黎埃松马拉松国际比赛,已举行6届。英国的温莎、日本的别府等马拉松跑,分别有30—70年以上的历史。德国的黑森林、日本的福冈以及美国纽约等地的马拉松赛,也都是世界闻名的。马拉松跑的成绩,1908年是2小时55分18秒4。在以后的60年中,经埃塞俄比亚的A.比基拉等人几度大幅度提高。1981年美国的A.萨拉萨尔创造了2小时8分13秒的世界最高成绩。

马拉松跑的训练是以有氧代谢训练方法为主。高水平的运动员能以3分钟每公里的平均速度持续跑进,这对心脏机能要求相当高。优秀运动员每周跑160—250公里,多者竟达300公里以上。每年跑的总量可达10000公里。常用的手段是长时间匀速跑、变速跑、间歇跑。

1949年以后,马拉松跑在中国得到了较广泛的开展,并被列为全国正式竞赛项目。历届全国运动会都举行了马拉松比赛。首届冠军由内蒙古张云程获得,成绩是2小时29分55秒8。1980年中国许亮在巴黎埃松马拉松国际比赛中以2小时13分32秒的成绩获得第五名。

近年来,马拉松跑也正在妇女中开展,仅1979年就举行过多次有女子参加的国际马拉松比赛,其中多数在欧美的一些国家举行。1978年美国纽约举行马拉松跑,有18个国家的50多名女运动员参加。1981年新西兰的A.罗以2小时25分29秒创造了目前世界女子最高成绩。据国际田联1979年底的统计,女子马拉松跑在2小时40分以内跑完全程的已有20人。基于这样一个基础和趋势,国际田联已决定从1981年开始,将女子马拉松跑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国际奥委会也决定,将女子马拉松跑列入1984年奥运会比赛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