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川剧舞台特点

2.4 川剧舞台特点

旧时,川剧演出场所主要是农村、集镇、寺庙或会馆的万年台。与中国其他传统戏种相似的是,万年台以三星壁分内外场,台上划分几个部位,习称:上马门、下马门、中场口、三星壁、九龙口、下场口、左台口、右台口、中台口。中场口的两侧是所谓大小边,下马门一边为大边,上马门一侧为小边。三星壁万年台前后约二分之一处横设的一通板壁,相当于现代舞台低幕。左右两边各有一门,分别悬挂“出将”、“入相”门帘,是演员上场、下场的通道。九龙口是演员上场亮相的位置。下场口是演员下场亮相的位置,中场口是舞台正中的表演区,大小边是中场口两翼,而台口的三个方位,则是中场口向外的延伸(图2.4.1)。过去万年台上演出的一些川剧传统剧目对舞台的限制很多,但如今为适应剧情发展的需要,有时也要突破舞台表演区的限制将舞台的台檐、台口或台下的相关区域,作为舞台表演区的延伸。如川剧变脸、吐火时就经常会走到观众当中。现今茶馆等非标准演出场地,乐队往往仍旧集中在台下一侧(图2.4.2),但一些较新的川剧演出剧场往往已经搭配有乐池(图2.4.3)。

img20

图2.4.1

img21

图2.4.2 川剧茶馆演出中乐队的舞台位

img22

图2.4.3 川剧剧场演出中乐队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