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对不同情况下帮腔的处理方式

5.8 对不同情况下帮腔的处理方式

帮腔在川剧中的地位很特殊,可以将其归为一种乐器,也可以归为一种唱腔。

就唱法而言帮腔分为领腔和合腔。旧时领腔一般是由鼓师兼任。因为老川剧高腔乐队中只有打击乐和帮腔,所以处理起来相对简单,只需适当加入混响,依据实际舞台大小,较主唱多出0.5s至0.8s,将帮腔声像推到舞台的后方,做类似于合唱的处理。如《刁窗》中的钱玉莲反对继母逼其改嫁,撬窗而出,深夜逃至荒郊,帮腔唱出“满天星斗照琉璃,星月交辉独惨凄”,点明了环境和气氛。又如现代川剧《急浪丹心》中船工们拉纤时唱的“嘉陵江啊好风光,万橹千帆连城乡”唱段,就由男女混声帮唱,既渲染了欢快热烈的舞台气氛,又描绘出雄伟秀丽的嘉陵江景色。这一点和其他剧种中帮腔的处理方法相似。

但川剧中,帮腔其实是应该分为几类的,上面所说的只是其中一类,其作用是描绘环境,渲染舞台气氛。但无论是在故事情节转场时或是在主唱演唱时帮腔都有可能出现。这时对其处理大致可以分为其余两类。

第一类,是以第三者的口吻,直接对剧中的人物和事件作出反应和评价。如《绿娥配》中,姚安疑妻绿娥与人私通,姚误将与妻子同床同眠的亲妹妹当做奸夫杀死,帮腔唱出:“背时鬼,你杀错了啊!”极具讽刺调侃意味。又如新编历史故事剧《巴山秀才》中,巴山民众惨遭屠杀后,秀才孟登科与妻子相遇,抱头痛哭,苦于走投无路之际,帮腔唱出“夫莫悲,妻莫哭,带着娘子上成都。”二人一听大悟。秀才还接腔道:“呀!这一腔才帮得好呀!”这一句帮出了人物的潜意识,推动了剧情的发展,艺术效果独特。所以当帮腔出现、领腔作为叙述故事情节时,应将其作为一种主唱处理,近似于电视剧中的旁白。一般情况下,在领腔唱出头两句后,合腔跟唱。若在前期布置辅助传声器时,帮腔的领腔和合腔各布置有一个传声器,则应调节领腔的混响,使其高于合腔0.4s至0.8s,低于主唱0.2s至0.6s。若帮腔和领腔共用一个辅助传声器,则可以取一个平均值,总的混响低于主唱0.5s至0.8s。这时,若出现打击乐,则应该以领腔为主,领腔的电平高于打击乐4dB至6dB。

第二类,是描述剧中人物思想感情,代替角色内心独白。如《访友》中祝英台对梁山伯诉说自己朝夕盼望的心情,从分别时一再嘱咐其尽早来提亲,到后来希望能够得到他的一封书信,以致每天黄昏都留心着守门黄犬的叫声。到此演员停腔不唱,由帮腔唱出:“哪见你牛郎来会织女?”一种幽怨万种的心绪尽情倾泻而出,悲伤动人哀怨之情溢于言表,比由人物唱出更有感染力。在实际唱时,领腔的作用只是在于带动“一唱众和”的演唱形式,实际并不存在领腔和合腔的主次之分。对于这种情况的处理大致和老川剧一样,但是在新川剧中应该考虑到拉弦乐和帮腔之间的电平高低问题,否则会出现帮腔台词不清楚的情况。具体做法可以在确定了弦乐电平之后,将帮腔的推子逐渐推起,寻找一个合适的点,使得帮腔的声音刚好能听清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