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6 川剧声音质量主观评价
2025年08月10日
Part.6 川剧声音质量主观评价
当一个川剧作品在缩混结束之后,人们常常习惯地认为整个川剧录音制作的全部过程已经结束了。其实不然,要想更加科学地完成这一作品,声音质量的主观评价就必不可少。
简单地说,音质就是声音的质量。一个演员的声音,一件乐器的声音,环境的自然声等等,都有“好听”和“ 难听”之分,“好听”的声音令人欢快,给人以美感,“难听”的声音令人讨厌,使人烦躁。川剧作品选取的声音片段不仅仅是以声音“好听”为原则,而应该是尽量做到涵盖全部“好听”和“难听” 的片段。这里的听音评价,指的是川剧作品的原声通过专业音响系统及设备的声音与作品原声的比较。“好听” 的声音或“难听”的声音,理论上不应有任何变化。但由于系统、设备以及电子电路的非线性,两种声音在设备总体满足声音主观质量评价的设备要求的基础上,保真度有细微差别。
正如前文所述,声音作为被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所研究的对象,人们已经对它方方面面定出了许多客观评价的项目,比如频率、响度、混响时间等等。作为音乐艺术的载体,由于它是人们通过听觉器官来进行审美欣赏的对象,聆听者自然而然地期待获得悦耳赏心的心理享受。简而言之,“悦耳”是由音乐声音与所承载的艺术内容共同决定的。
当川剧缩混完成的作品一响起来,对聆听者来讲,必然是“悦耳”在前,“赏心”在后。川剧的“感性外形”究竟如何,用任何声学测量仪器都无法确知,只能从聆听者的主观评价才能获知。怎样练就一双敏锐的耳朵才能不漏过声音“感性外形”的每一个细节,川剧的“感性外形”应当具备哪些条件,怎样把握评价尺度,怎样从众多评价者主观性的评价中得到作品最终高下优劣的结论,就是川剧声音质量主观评价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