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生物化学家陶一之

美国生物化学家陶一之

陶一之,199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1999年获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博士学位,现为美国休斯敦莱斯大学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系副教授,从事流感病毒研究。

2006年12月出版的英国科学周刊《自然》报道,美国休斯敦莱斯大学华人女科学家陶一之领导的小组,找到了H5N1病毒的弱点。陶一之发现,流感病毒的核蛋白(NP)含有一个重要的尾环,其分子结构相对薄弱,可作为新开发的流感药物的攻击目标。她认为,流感病毒存在的这个尾环,是病毒自身复制的重要环节,只要令其中的单个氨基酸发生突变,病毒即无法复制而感染不到其他细胞。陶一之的这一新发现,将为人类寻找抗病毒药物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img60

陶一之

陶一之说:“我感受到了大家对人类健康和禽流感问题的重视,对我们在禽流感领域研究进展的关注以及对人类早日攻克禽流感的渴望。这些留言让我很感动,也增加了我在科研进度上的紧迫感。”

她还透露了自己的研究进展:“我们前一段时间在致力研发可应用于大规模药物筛选的禽流感病毒核蛋白系统。在这方面我们已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同时我们也已经开展针对核蛋白结构的药物设计。通过计算机的虚拟筛选,我们已经找到了一些很有希望的核蛋白抑制剂。”

陶一之说:“我们在流感方面的突破给人类提供了一个攻克禽流感的崭新方法。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我们很有可能找到有效对抗禽流感的药物。根据目前的进展,我希望在一两年内可拿到用于临床试验的新药。”

谈到从事抗病毒科研的经历,陶一之称自己从事病毒方面的研究已有10多年的时间了。“我从4年前开始主攻流感病毒就对这个领域十分着迷。这不仅是因为流感、禽流感是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也因为流感病毒感染细胞的生物机理在基础理论研究上很有意义。今后我不光会致力于流感病毒的基础研究,同时会以药物开发作为我们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在药物开发方面,我们正在初步开启和中国国内几个院校的合作。如果能早日研制出有效对抗流感的药物,那将是对世界和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