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辽东之易款
十五 辽东之易款
中、日和局之成,美国实居间为介。英人依违其间,颇阴袒日。而俄、法、德三国滋不平:法惎其索台湾;俄则怒其据辽东,尤引为大害,必欲阻之;德亦乘机干预东方,为将来拓展计。四月初一日,三国驻日公使乃公阻其据辽东,叠以公文致日本外务省,而俄舰已纷集日本之长崎及我辽海,势张甚。日、俄本不敌,又新战中国,断无余勇以战俄,初十日,乃隐忍许还我辽东。三国公使遂照会我总署:“辽东地不毕归,毋批准换约!”会我中外诸臣亦连章阻款议,政府意犹豫,乃命王文韶、刘坤一议和战。文韶等言:“沈阳、京师两地,所关重大,务策万全。以直隶言,如提督聂士成、总兵吴宏洛、章高元、陈凤楼等军,声气联络,必可一战。其榆关以迄辽、沈,各路军营是否可靠,臣实不敢臆断。今势成孤注,与未经议约以前不同,乞饬下诸臣熟议!”且告海啸成灾,意颇依违。和议遂决,乃以四品京堂伍廷芳、侍郎联芳为换约使,赴烟台。十四日,日换约使伊东美久治乘军舰八重山抵烟,谓更易割辽约未奉国命,马关约不可改,持不下。俄舰泊烟台港内者凡十艘,将备战,美久治大恐,电请国命,乃从归辽议,夜半换约。
时王之春以使俄吊贺归,道出法京巴黎,说法干涉和约,以台湾质法,议无成。驻法使龚照瑗密以电李鸿章。鸿章虑破和约,遽报枢臣孙毓汶,且急电伊藤博文转促之(是时日已允展缓换约期七日),故烟台换约亟以夜成。款局既定,给美员福世德薪劳十五万圆,即以二十五日派辅李经方为割台使,语见前章。
于时日兵尚据辽东,俄、法、德三国诘之,日乃索我赎费库平银一万万两,徐减及五千万两。八月下旬,三国公断,以三千万两赎辽东。日本听之,而要以赎价毕偿后三月乃撤兵。我政府复派鸿章与日使林董议还辽约,林董要约四条:一,中国偿日本银三千万两;二,俄、法、德永不得占东三省,中国亦不得割让之;三,大连湾通商;四,大东沟及大孤山俱开商埠。不果议,而九月初四日三国复责日本速撤辽东兵,还辽议乃定。是月二十二日,互换还辽约文于京师,凡七款,主要者约有四项:
(一)日本自愿将《马关和约》第二款中国让与日管之奉天南边地方及所属岛屿均永远交还中国。并第三款拟订陆路通商章程之事,作为罢论。
(二)中国为酬报交还奉天省南边地方事,允给银三千万两,迨光绪二十一年九月二十二日交于日本政府。
(三)自订立本约之日起,三个月内日本军队一律撤回。又自本约署名盖印之日起,所有交还地方之衙署、公所、工厂、船坞及一切官有物件不得毁坏搬移。并俟某处城镇撤兵时,由日本全权公使按约知照中国政府,转饬中国收地印委各员验收。
(四)截至九月三十日,倘中国犹未交款,则仍占交还地方之日本军队,其需费全数均归中国政府算给。倘款已照付而日本军队尚未如期一律撤回,应由日本代认五厘息银三个月。
此约草成,先输赎辽费银三千万两。十月,日本乃撤兵,奉天南部七州县诸城邑始归我,款局以终(其商约及行船章程订于翌年六月,租界约订于翌年九月,以事涉善后,且文繁,不具录)。
初,俄、法、德三国驻日公使之出阻辽议也,先后访日本外务省,谓奉本国政府之命,劝日本政府放弃辽东半岛。其公文措辞,亦皆谓“日本若占领辽东,则不仅中国之国都日危,即韩国之独立亦归于有名而无实。是日本此举,实为远东和平之大障碍,应特以诚笃之友谊劝日本政府放弃该半岛之领有权,以保全和平”云。时俄海军中将智尔多福统太平洋舰队驻海参崴,全队凡二十九艘,约七万三千吨。还辽议起,其碇泊于中、日各港之诸舰同时接本国政府训令,限即刻退集本港,以示战机紧迫。又其东部西伯利亚总督统辖之现役兵、预备兵共五万,亦齐集海参崴候令。其军务知事且致公文于日本领事,谓“奉本国政府之命,本处为临战地域”以怵之。日本居留人民多仓皇退去。
于时日本精锐之师悉屯驻辽东,而海军舰队又多往攻台、澎,全国沿岸军备空虚,势甚绌。三国劝告既送达,其内阁伊藤博文急赴广岛行在所开御前会议,提议三策:一,断然拒绝劝告;二,辽东问题付列国公议;三,依三国要求,退还中国。阁员以内外情势不利增树敌,决议行第二策。时其外务卿陆奥宗光方养疴于舞子,博文即夜奔就之,征询意见。宗光谓“招请列国会议,则俄、法、德外,必另请二三强国同时列席。是等强国肯否参与,实不可知;即肯参与,而此种问题一付公议,则各国主张自身之利益,必不能限论辽东一事而止。倘议论横生,马关之约不将破坏无余耶”!博文以为然,遂决还辽。
宗光又虑我政府乘三国干涉,将不批准《马关条约》,乃主张对三国与对我之政策全然划分;即对三国可让步,而对我则丝毫不松也。同时即电训其驻外公使:于俄,则以“日、俄两国永年亲密,勿伤善邻关系,求俄国政府再加深虑”;于英,则以“满、韩关系英国有特殊利害,日本以如何报酬始可望英国援助问英国政府”;于美则以“中、日媾和系依美国调停,应请其劝止俄国干涉,以全有终之美”。逾日,其驻俄公使覆电:“俄政府严拒请求,且严整军备。”其驻英、美公使亦电称:“英、美两国限于局外中立之范围内可与协力。”至此,日本知英、美最后之援助已不可望,除向三国让步外,别无长策。盖斯时惟意大利政府以俄、德相亲恐破欧土列强之平衡,有连合英、美以助日本意,然势已不及,徒存空想矣。
四月初,日本政府复命驻俄日使照会俄外部,谓“日本除留金州厅外,其余辽东半岛悉依俄国劝告放弃其占有权。但日本得向中国索相当之报偿”。然俄政府以日本领有金州旅顺与领有辽东无异,坚不变其初志。其时我政府亦以三国干涉为言,由美公使介绍,要求日本展限批准条约。宗光至此,知前持划分政策问题错杂,不即决,恐致不测,遂提出阁议,依三国劝告以成约。
是月十三日,宗光电令驻俄、法、德三国公使向三国政府致送照会,云“日本帝国政府依俄、法、德三国政府友谊之忠告,愿将辽东半岛永久占有权全然抛弃”。十七日,驻日俄使向日本政府称本国政府之命赞扬日本为宇内谋和平,且述祝词。法、德二公使亦次第为同意之宣言。其时日本换约全权大臣已向烟台,三国政府亦无他意,于是中、日两国遂如期换约,而日皇旋亦发布返还辽东诏敕焉。
和议既成,我则割膏腴,偿巨款,商利之失尤为无穷漏卮。而辽东之归,俄、法、德三国方责报于我。于是俄西伯利亚铁路经我黑龙江而达海参崴,法安南铁路逾我镇南关而达广西之龙州,德因展租界于我通商各埠,而我云南边地以让界于法,遂亦让界于英,且开广东西江商埠,直达广西之梧州。膏血内竭,边防外堕,固已岌岌焉不可以终日。顾三国之望未塞,列强纠纷日亟,未几而俄踞我旅、大,英踞我威海,德踞我胶澳,法踞我广湾,名为租借,实同割据。盖列强环伺,皆挟均权之说以相钤束,而我国国势乃危如累卵矣。
日本既隐忍还辽,其全国上下引为大辱,乃处心积虑以谋报俄。卒有日、俄之战,重苦我关东,而旅、大复转以入于日。而南满铁道之经俄国让与者并铁路两旁之附属地,视当日所割之地有过之。加以朝鲜亡不旋踵,我东北介日、俄之间,乃日益多事。推原祸始,宁不可恫!虽然,挽救危亡,匹夫有责,急起直追,匪异人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