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实体资产是否存在无限膨胀?

实体资产是否存在无限膨胀?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商业发展的最终宿命难道就是“资产无限膨胀”吗?如果追求拥有更多资产的社会不可持续,我们有什么办法逃离传统商业“资产无限膨胀”的宿命呢?商业社会正在从实体资产的无限膨胀走向数字资产的合理化配置,人们通过数字信息来驾驭实体资产,让各种实体资产被高效地利用起来,比如爱彼迎、滴滴、神州租车、蓝犀牛、自如等,这些都大大地减少了资产的闲置和浪费。

实体资产是否存在无限膨胀?

有什么东西是你购买后只用了一两次就再也没用过的?

我大概能列举出一箩筐来:一套《白话史记》已经不知道放到哪去了;书架上好几本书是买来后只看了几页的;一只运动腕表已经三年没有戴过了;一双增高鞋现在还放在鞋盒里,貌似只试穿过一次,因为我觉得一米六七比一米七五活着更舒服,就将其束之高阁了;一架复古式台灯五六年来从没点亮过;刚刚翻箱倒柜还发现一块茶砖,打开了竟然一直没喝;朋友送的一支英雄钢笔着了墨后就没再碰过;健身用的跳绳和滚轮自从买来后就没使用过;一个金属的音乐节拍器也快生锈了;一只车用可折叠水桶始终在后备厢中安眠;一杆鱼竿大概只用过两次;一只手机充电器不知道塞到哪个犄角旮旯了……

在物质极大丰富、资源要素频繁流动的时代,很多东西都不是我们真正高频的需要,买到手之后很快就成了摆设,本来以为可以应一时之需的,到最后发现可能十年八年也用不上一回。只不过,有人束之高阁的是小物件,有人闲置荒废的是大资产,比如城郊的房子、农村的土地、工业园的厂房、矿山里的机械。同时,很多种商品也都在迭代,当新的产品出现之后,旧的会被闲置,比如手机、电视电脑,甚至也包括汽车

人们拥有的资产越多,资产被闲置的概率就越大;技术进步得越快,资产折旧或淘汰的速度也就越快;人们流动得越频繁,资产被丢弃浪费的数量也就越多。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条结论:

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的繁荣,让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了很多低频甚至极少使用的资产,这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更让我们每个人的支出和负债居高不下。

过去三四十年时间里,中国家庭拥有的资产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从最初的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三大件”,到如今的相机、AI音箱、电话、冰箱、空调、彩电热水器、电脑、手机、打印机、空气净化器、净水器、家庭影院、防盗门、大飘窗、健身器材、按摩椅、沙发、鱼缸、摩托车、汽车、房产……家庭资产的种类和数量增加了几十倍。未来,如果家庭资产清单上此类资产的种类和数量还在持续增加,我们每年创造的财富能够抵消这些资产的折旧吗?

如果人们拥有资产的种类和数量无限增加,未来人们创造资产的速度,将根本追赶不上资产折旧的速度,社会很快就会崩溃,大量的人会因此破产。假设一个人的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后,他的房产等各种固定资产是1000万元,这些固定资产的平均折旧年限是40年,那么他需要每年收入25万元才能保证收支相抵。而如果这1000万元固定资产是以70%的负债率购买的,他还需要每年额外支出17.5万元偿还债务,但他依然会在40年资产价值减为零后破产。

所以,按照“企业生产→个人购买→家庭拥有→个人使用→闲置浪费→折旧淘汰”传统模式进行的商业社会将是不可持续的,如果我们把这一传统的商业发展模型,从家庭进一步扩大到组织、企业和政府等整个商业系统中,会发现它同样不可持续。企业要生产一件新开发的产品,就需要新建一座工厂;企业要拓展一项新的酒店业务,就要重新建设一座酒店。这些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工厂、酒店大规模过剩。

商业不断发展,物质极大丰富,家庭就必须拥有更多的资产吗?企业就必须拥有更多、更大的工厂吗?商业发展的最终宿命难道就是“资产无限膨胀”吗?

现实的情况是,我们正在经历“资产膨胀”带来的严重社会灾难,很多领域出现了严重的资产过剩。中国家庭汽车的保有量正在持续上升,这带来了城市交通持续的拥堵,高企的通勤成本造成了工作生活的低效率;很多农民进城务工或做小生意,无暇耕作,土地被荒废搁置,也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粮食不能自给,每年还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粮食;越来越多的家庭追求拥有更多房产,但房产空置现象非常严重,中国县级以上新城新区到2030年的规划容纳人口规模已达34亿人。有数据显示,中国现有住房足够30多亿人居住,远超中国14亿的人口规模,与此同时社会资金、人力资源等仍然在向房地产市场过度集中,而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却经常面临资金紧缺的困境。(www.daowen.com)

如果追求拥有更多资产的社会不可持续,我们有什么办法逃离传统商业“资产无限膨胀”的宿命呢?

新兴的互联网商业正在向我们揭开解决这一问题的答案。如果足够细心地观察,我们会发现很多家庭和企业拥有实体资产的种类和数量正在呈现出减少的趋势,很多实体资产通过互联网的数字化配置即可便捷使用,已经不再需要我们购买和拥有。

比如,现在很多人用手机支付就不需要钱包了,用手机拍照就不再需要照相机了,有地图导航外出也不需要购买地图了,人们阅读电子书就减少了购买纸质书和报纸,很多家庭用电脑看视频就不再购买电视机了,人们租用共享单车就不用拥有自行车了……公司办公不再需要购买传真机了,办公用“钉钉”软件打卡也不需要指纹打卡机了,用微信开三方会议也不用购买三方通话的电话机了,企业利用云计算、云存储、云处理后就不再需要额外购买硬件、软件和超级计算机了,企业通过“智能工厂”就可以生产新产品便不需要自建工厂了,甚至共享办公空间连办公桌椅都不用买了……

追根究底,传统商业是“物质化”的,人们必须拥有更多的重资产才能享受高质量的生活,有需要就得购买,购买以后又很容易闲置,它让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重;但新兴商业则是“反物质”的,人们无须拥有更多资产也能享受高质量的生活,各种资产实现了数字化或进行了数字化配置,可以“即插即用、用完即走”,它让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轻。

商业社会正在从实体资产的无限膨胀走向数字资产的合理化配置,人们通过数字信息来驾驭实体资产,让各种实体资产被高效地利用起来(有人称之为“分享经济”),比如爱彼迎、滴滴、神州租车、蓝犀牛、自如等,这些都大大地减少了资产的闲置和浪费。曾经闲置的实体资产,得以充分地在商业社会中流动起来,人们也顺势从沉重的“加法生活”走向便捷的“减法生活”,甚至可以抛下实体的房子、车子、票子,一部手机就能够轻松走天下……一扇崭新的智慧商业之门已经缓缓开启,我们正由此进入一个全新的“轻资产时代”。

轻资产是商业的一次“破茧成蝶”,是商业社会的一场革命性改变。所谓“破茧”,指的是在轻资产时代,人们将告别重资产的束缚,彻底从重资产的包围中解放出来,人们不再成为物质的奴隶;所谓“成蝶”,是说人们将不再需要购买和拥有过多资产,会放弃相当一部分物质性的产权,转而通过数字资产的方式从市场中按需配置和使用,从而享受一种轻松、便捷、高质量和高效利用各种资源的生活方式

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是——每一个人都无法回到过去,但谁也无法拒绝融入未来。所以人们迫切需要放下过去,思考未来。

商业社会的未来是什么?你是否也像我一样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融入商业未来?这本书是我对新商业时代的又一次白描,但所有的白描都绝非凭空想象,而是对新兴商业按图索骥后发现的“未来已来”。在本篇中,我将通过“流动、共享、使用、重排、去货币、迭代、分权、非物质化”等八个关键词来摹写即将到来的“轻资产时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